1、图甲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4~10℃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一定质量的水,它在1℃时的体积比在10℃时的体积大
D.示意图中从A到E(从上到下),湖水的温度逐渐降低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望远镜的物镜是一个凹透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B.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此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3、声在下面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
A.空气
B.水
C.煤油
D.钢铁
4、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利用太阳光测量某一凸透镜的焦距f。同学们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将凸透镜向远离纸的方向移动,发现光斑先变小后变大,则下列关于l和f的关系正确的是( )
A.l=f
B.l>f
C.l<f
D.l≥f
5、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的大小为40°
B.当水面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小
C.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
D.当水面升高时,到水面的距离变小
6、我国寒冷地区的气温会达到-50℃,最高气温达到40℃。如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物质 | 水 | 水银 | 酒精 | 乙醚 |
熔点/℃ | 0 | -39 | -117 | -114 |
沸点/℃ | 100 | 357 | 78 | 35 |
A.水温度计
B.汞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7、中新网10月19日电,神舟十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9日凌晨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合体后,开展空间科学实验,那么,对接后的神舟十一号飞船相对下列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D.天宫二号
8、下列测量工具读数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长度:2.7cm
B.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4.4g
C.温度计的示数:34℃
D.量筒中水的体积:60mL
9、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瓶的音调最低
B.d瓶的音调最低
C.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和水振动产生的
D.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10、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D.用超声波震碎玻璃
11、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
A. 湿衣服晾干
B. 草叶上形成了露珠
C. 干冰逐渐变小
D. 冰块逐渐熔化
12、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等大的像。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15cm刻度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得到烛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3、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为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正确光路图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4、图为空调利用制冷剂搬运热量的流程图,制冷剂在整个循环中必须具有流动性,否则有可能对传送通道造成阻塞,导致空调不能正常运作,制冷剂在经过装置1及装置2时会发生物态变化,制冷剂经过装置2时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汽化
D.凝华
15、“东方红3号”是我国首艘,也是世界第4艘获得静音科考级证书的科考船。该船配有静音螺旋桨,其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B.噪声是指音调很高的声音
C.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次声波
D.该船的静音螺旋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6、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高速公路某段道路上的区间测速测的是该路段的平均速度
C.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两个物体的速度一定相等
D.物理学中,不能用单位路程通过的时间即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17、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雨后天空的彩虹
B. 碗中筷子“折断”
C. 墙上的手影
D. 物体在水面上的倒影
18、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当纸片远离透镜时,光斑一直变大,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19、考场中,你对周围环境进行了估测,正确的是( )
A.考场的气温为37℃
B.教室门框的高度约4m
C.身体的平均密度约
D.监考老师的体重约500N
20、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液体物质的质量—体积关系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为3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5g
B.20g乙物质的体积与10g甲物质的体积相同
C.体积相差50cm3的甲和乙物质,二者质量相差25g
D.20g甲和20cm3乙混合后总体积不变,则混合物的密度为0.75g/cm3
21、两实心物体质量之比为4:5,体积之比为3:4,密度之比为 ( )
A.4:3
B.3:4
C.15:16
D.16:15
22、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视力
B.摄像头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
C.使用投影仪,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D.使用放大镜,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像,应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
2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描写雪景的诗句。雪的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汽化
D.凝华
24、在一次考试过程中,小光发现墙面上的光滑塑料贴图和窗玻璃上都出现了室内灯的“像”如图甲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贴图上的像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的
B.窗玻璃上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窗玻璃上的像比灯暗是由于灯光射到玻璃上有一部分发生折射,反射的光少了
D.如图乙,当窗玻璃在直线轨道上左右平移时,像的位置将发生变化
25、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家颁给了“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LED)”的三位发明者,在此前,红色、_____色发光二极管已经面世,但直到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后,利用发光二极管才能产生白色光源(如图甲所示)。鹦鹉的嘴成红色,翅膀成绿色,若在暗室中,用_____(选填某一单色光)光照射时,嘴仍呈红色,此时翅膀呈_______色。
26、如图是小明同学所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断出乙船 ______运动(选填“可能”或“不可能”)。
27、如图所示的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和晴天树荫下的光斑图片。水中白鹭的倒影是白鹭在水中成的______(填“实像”或“虚像”),形成原因是光的______;圆形光斑是______的______(填“实像”或“虚像”),形成原因是光的______。
28、现在青少年近视现象非常严重,近视是由于像呈现在视网膜的_____方,应配戴______透镜矫正。
29、如图所示,放在桌面上的饮料瓶子,内部剩有饮料。瓶旋紧后倒过来时,液体对瓶塞的压强比正放时液体对瓶底的压强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瓶子对桌面的压强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0、如图所示,小明在水槽右侧竖直放置一个光屏,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底部出现一个亮点 A,同时在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亮点 P1,其中 P1 点形成的原因是光的________选填“反 射”或“折射”).欲使亮点 P1 上移至 P2 处,应使入射光线绕着入射点 O 沿________(选填“顺 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观察到另一亮点由 A 点可能会移到______点(选填“B”或 “C)” .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亮点 A 左移至 B 点,应使水面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___________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1、如图所示,是我校物理课堂的精彩镜头,当老师在教室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时,干冰______(填物态变化)______热,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白茫茫的浓雾弥漫在教室里,同学们仿佛漫步云端。
32、如图所示,为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小华将一束激光射至空水槽底部的P点,形成一个光斑,然后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________(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
33、如图所示,手指用4N的力压铅笔尖(铅笔受到的重力忽略不计)。手指与铅笔尖的接触面积是0.5mm2,笔尾端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0.4cm2,手指受到的压强为______Pa,桌面受到的压强为______Pa。
34、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______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有关。15°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 m/s。
35、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如图所示是该探究活动的实验装置;
(1)本次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______;(选填“小车”、“钩码”)
(2)将系于玩具小车两端的细线分别跨过木板两端的滑轮后,就在两盘内放上钩码。这是用来探究两个力的______和______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把小车转过一小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______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有同学认为此实验用小车优于木块,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A.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车比较容易获取
C.容易让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车容易扭转
36、在某次跳伞训练过程中,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带着20kg的跳伞装备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跳下,其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整个下落过程用时30s,前15s下落了510m,后15s匀速下落直至落地。(g取10N/kg)求:
(1)运动员自身所受重力的大小;
(2)后15s运动员下落的高度;
(3)后15s运动员下落的阻力。
37、小谢驾驶着汽车前往泉州,图乙是他看到公路边上的指示牌。
(1)若当时汽车的速度仪表指针指示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如图甲所示),则小谢是否违反交通规则?为什么?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抵达泉州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38、我国自行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如图) 对印度洋进行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 “蛟龙号”的外壳选择了钛合金板作主材,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蛟龙号挂有适当数量的压载铁,可通过改变压载铁的数量,来控制其下沉或上浮.并采用科学家们研发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水声通信技术,即声纳通信.
(1)“蛟龙号”的外壳选择钛合金板,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材料具有较大_______;
(2)“蛟龙号”在下潜的过程中受到海水的压强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加速下沉的“蛟龙号”,若在经过某一密度均匀的海水区域时,迅速抛掉部分压载铁,使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不计水的阻力,则其将 (_________)
A.继续加速下沉
B.减速下沉
C.匀速下沉
D.立即静止
(4)“蛟龙号”采用“深潜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它是靠改变压载铁的数量,实质上就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来实现浮沉.当它处于1000 m深工作区时,“蛟龙号”自身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N.(设海水的密度ρ水=1.03×103kg/m3)
39、(1)一块重为10N的砖被F=50N的压力压在竖直的墙壁上处于静止,如图所示,请你画出这块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压力F除外).
(2)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请在图中画出吊桥所受动力的力臂L1.
(3)重为10N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请作出物体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40、画出图中物体匀速从固定斜面上滑下时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41、如图所示,一木块正沿着固定在地面上的光滑斜面下滑,请做出木块受到的重力G和支持力F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