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连江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篇,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B.如果一个省的文化系统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中断和流失。

C.《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颁布,对加快教育规模和速度,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D.鸟类的迁徙,往往受到外届各种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B.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我们一方面思想上要重视,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C.为贯彻落实“书香校园”行动计划,某中学开展了一次《我与经典》读书。

D.爱国是检验一个人品格高尚与否的试金石,也是评价一个人有无道德情操的重要标准。

3、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

A. 黑(yōu)   责(jié) 禁(gù) 深痛疾(wù)

B. 发(quán) 刻(juàn)  留(zhì)   然失色(àn)

C. (zèng) 昧(mèi) 首(qiào) 精竭虑(dān)

D. 热(chì)   首(hàn) 亮(zèng) 无消息(yǎo)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作者在写作时不应掺杂个人的感情和态度。

B.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C.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鲁迅”是周树人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唐代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回答问题。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①西陆: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秋蝉。

这首诗采用的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朗读时应把握怎样的情感基调?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填空。

(1)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2)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3)《龟虽寿》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堂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作家的笔下,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请从《背影》《白杨礼赞》《昆明的雨》《永久的生命》等几篇课文中,任选其一,自拟一副对联,表达自己阅读的感受。每联不少于五言。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浩瀚太空留下中国人第一行足印

①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 贾永 白瑞雪 孙彦新)浩瀚太空留下中国人第一行足印——27日17时,42岁的航天员翟志刚完成中国首次太空漫步。从这一刻起,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②16时41分,身着中国“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头先脚后飘出母船——“神舟七号”,沿轨道舱壁开始活动。翟志刚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北京飞控中心观看这历史性一幕。

③在黑色天幕和蓝色地球组成的背景下,翟志刚抓住出舱扶手,缓缓地转了个身。他的头部贴着船体,身子在太空上下飘浮,好几次呈现出“倒立”姿态。接过同伴刘伯明递上来的一面国旗,翟志刚徐徐挥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第二次探出舱门时,翟志刚取下舱壁上的科学试验样品交回舱内。一根8米长的白色电脐带,把翟志刚和飞船相连。每一次移动之前,他把身上另外两条橙色安全系绳交替固定在舱外扶手上。用“太空漫移”来形容这次太空行走,似乎更为确切。同此前世界上已经完成的319次太空行走中的大多数一样,翟志刚的“行走”,正是通过双手在飞船扶手上移动和安全系绳的保护来实现的。

④舱外活动的每一步都十分艰难。舱门从开启到完全打开,花了6分钟。当翟志刚在舱外移动时,电脐带缠绕到了两腿之间,他不得不腾出一只手处理这个意外“麻烦”。

⑤17时00分35秒,翟志刚成功返回轨道舱,舱门关闭。此时,飞船以每秒7.8公里的速度在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高速运动。这意味着,在19分35秒的舱外活动中,右臂戴着“飞天”标志的翟志刚飞过了9165公里,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⑥中国第一套舱外航天服的名字,取自敦煌壁画。而保存着这些古代壁画的西北大漠,正是“神七”43个小时前起飞的地方。

⑦“出舱,是‘神舟七号’最重要的使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气闸舱和舱外航天服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对于中国将要开展的交会对接和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⑧在刘伯明协助翟志刚出舱时,航天员景海鹏留在返回舱值守。

⑨13天后,翟志刚将迎来他的43岁生日。就在翟志刚出生的前一年,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在太空中留下了人类的第一行足印。

⑩“在太空中,我们是后来者,但我们有信心以自己的努力造福人类。”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说。

  (摘自“新华网”,有删改)

1第①段“从这一刻起”中的“这一刻”具体指哪一刻?第④段中的“麻烦”具体指什么?

2第⑨段中“就在翟志刚出生的前一年,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在太空中留下了人类的第一行足印”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3结合全文,请你说说这次出舱活动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4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再到现在的“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中国人在不断刷新着自己的历史。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人生经历的事情很多很多,有喜有悲,有笑有泪,人生真可谓多姿多彩。请以“   的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2)不得抄袭本试题卷中的阅读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