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塞(sài) 遁形(dùn) 窒(zhì)息 振聋发聩(kuì)
B.颁发(bān) 畸(qí)形 仲裁(zhòng) 屏息敛声(bǐng)
C.翘首(qiào) 踱步(dù) 骤雨(zhòu) 杳无消息(yǎo)
D.咆哮(páo) 滞留(zhì) 炽热(zhì) 藏污纳垢(gòu)
2、下面对崔颢的《黄鹤楼》一诗的赏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3、根据你阅读的名著选出错误的一项( )
A.《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B.《红星照耀中国》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
C.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16岁时到舅舅家上学,爱上表妹,17岁闹饥荒时带领饥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贺龙仇视有钱人,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D.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中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推行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决定了广大群众有个好的生活环境。
B.通过举办世界军人运动会,使全世界人民了解到我国政府和我国人民爱好和平的决心。
C.南宁市在筹备“环广西”赛事的同时,提升比赛沿线设施的建设水平,巩固乡村建设。
D.南宁市已启动登革热疫情联防联控,加大了宣传力度,以确保疫情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5、诗词赏析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
【2】哪个词说明是在回忆往事?
【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___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2)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3)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手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昆虫记》中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蝉和蚁
①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稳稳地趴在树枝上,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②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③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④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
【1】蝉的“嘴”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2】请概括写出第④段划线部分“那个寓言”的主要意思,不超过20字。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希望在你们身上
①中国古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
②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如运动场上的接力赛。老年人跑第一棒,中年人跑第二棒,青年人跑第三棒。各有各的长度,各有各的任务,互相协调,共同努力,以期获得最后胜利。这里面并没有高低之分,而只有前后之别。老年人先走,青年人也会变老。如此循环往复,流转不息。这是宇宙和人世间的永恒规律,谁也改变不了一丝一毫。所谓社会的进步,就寓于其中。
③我说的这一番道理,虽然老生常谈,然而却是真理。
④人世间的真理都是明白易懂的。可是,芸芸众生,花花世界,浑浑噩噩者居多,而明明白白者实少。你们青年人感觉敏锐,英气蓬勃,首先应该认识这个真理。要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必须从这里开始。换句话说就是,要认清自己在人类社会进化的漫漫长河中的地位。人类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决定,祖国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创造。这就是你们青年人的责任。千万不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做一个哲学命题来讨论,徒托空谈,无补实际。一切人生观和价值观,离开了这个责任感,都是空谈。
⑤那么,我作为一个老人,要对你们说些什么座右铭呢?你们想要从我这里学些什么经验呢?我没有什么哲理,我也讨厌说些空话、废话、假话、大话。我一无灵丹妙药,二无锦囊妙计。只有一点明白易懂简单朴素、又确实是真理的道理。引宋代大儒朱子的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⑥这首诗的关键有二:一是要学习。比如你们对浩如烟海的中华经典必须有深刻的了解。最好能背诵几百首旧诗词和几十篇古文,让它们随时含蕴于你们心中,低吟于你们口头。这对于你们人文素质的提高,都会有极大的好处。二是要惜时。光阴,对青年和老年,都是转瞬即逝,必须爱惜。“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两句意义深刻的话。
⑦这就是一个耄耋老人对你们的肺腑之谈。
⑧青年们,好自为之。世界是你们的。
(文章选编自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④段中,作者认为“青年人的责任”是:决定人类的前途,创造祖国的前途。
B.本文引用了古诗和名言,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语言的表达效果,使其文采飞扬,内容更加充实、丰富。
C.文中第④段赞美青年人“感觉敏锐,英气蓬勃”,这使人联想起“青年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D.作者鼓励青年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且要把它放在哲学命题里去讨论。
【2】文章结尾,作者嘱托“青年们,好自为之”,那么青年人应该怎么做?结合文章内容,请谈谈你的理解。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会有很多意外的事发生。如,一次意外的表扬,让你刻骨铭心;一次意外的相遇,让你念念不忘;一个意外的礼物,让你久久回味……
请你以《意外____________》为题,写一个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字迹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