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甘南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

B.明代文学家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柳子厚就是宋代文学家柳宗元。

C.杜甫被称为“诗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石壕吏》均是他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2、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都做谓语的两项是( )

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②温暖的避难所。你用十二年艰辛,③呵护孩子,也④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⑤强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B. 那件事后,他才如梦初醒,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C. 李强刚上初一的时候,成绩不尽人意,后来白手起家,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取得了好成绩。

D. 陈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那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于巩固思想道德基础、弘扬社会新风正气。

B.要改变“亚健康”状态,就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C.高考期间,一些爱心送考车为考生准备了考试所需的文具、风油精等提神药物。

D.近十年,随着进城务工及定居人口的增加,农村的常住人口数量已经减少了一倍。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和“望”的妙处。

【2】请简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流传千古的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4)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5)然后知生于忧患,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麻雀属于鸟类,而不是昆虫,但是,它们与人朝夕相处,所以,我心血来潮,在观察研究昆虫的同时,又想到了它们:麻雀在哪儿搭窝筑巢呢?

每一种动物都应该具备一门生命攸关的建筑技艺,以便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可使用的场地。

在尚未有屋顶和墙壁的年代,麻雀是利用树洞来作为其栖息之所的,因为树洞较高,可以避开不速之客的骚扰,而且树洞洞口狭窄,雨水打不进来,但洞中却别有一番洞天,宽敞得很。因此,即使后来有了屋檐和旧墙,它仍旧对树洞情有独钟。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树洞,麻雀就只好不辞劳苦地一点一点地搭建自己的窝巢。

令人惊叹的是它筑巢时所使用的材料。它的那张床垫可谓形状怪异,由一堆乱七八糟的羽毛、绒毛、破棉絮、麦秸秆等组成,这就需要有一个固定而又平展的支撑物来支撑。这种困难对麻雀来说,简直是小事一桩,它会想出一个大胆的方案来:它打算在树梢上,仅用三四根小枝丫作为依托,建窝搭巢。它的这个窝巢悬于半空中,摇摇晃晃的,要想让它不掉下来,可得具有高超的建筑技艺呀!

它在几根枝丫的树杈间把所能找到的东西——碎布头、碎纸片、绒线头、羊毛絮、麦秸秆、干草根、枯树叶、干树皮、水果皮等等——全都聚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很大的空心球,一旁有一个小小的出入口。这个球形窝体积庞大,因为它的穹形窝顶需要有足够的厚度来抵御雨水。这个窝布置得很乱,没有一定之规,没有艺术性,但却非常结实,能够经受得住一季的风吹雨打。

我家屋前有两棵高大的梧桐树,树枝垂及屋顶。整个夏季,麻雀都飞到这儿来栖息,生息繁衍。梧桐树交相掩映的碧绿枝叶,是麻雀飞出其家屋的第一站。小麻雀在能够飞翔觅食之前,总是在这第一站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吃得肚子滚圆的大麻雀从田间同来也先在此歇息;成年麻雀经常在这儿开“碰头会”,照管家中刚刚出巢的小麻雀,一边训诫不听话的孩子,一边鼓励胆怯的孩子;麻雀夫妇常在这儿吵嘴;还有一些麻雀常在此议论白天所发生的事情。它从清晨一直到傍晚,络绎不绝地在梧桐树和屋顶之间飞来飞去。然而,12年中,我仅见过一次麻雀在树枝间搭窝的。一对麻雀夫妇忙碌着,辛辛苦苦地在一棵梧桐树上搭建空中巢穴,但是,它们好像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不满意,因为第二年我就没看见它们再搭了。瓦屋顶提供的庇护所既牢固又省力,何需再费心劳神地去搭建什么空中楼阁呢?看来,麻雀们更加偏爱这种省时省力而又牢固的屋檐下的窝巢。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阅读文段和链接材料,法布尔和布封对麻雀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各出于什么原因?

链接材料:人们在荒僻地和那些远离居住区的地方都从未发现过麻雀。麻雀,同鼠类一样,眷恋人类的住宅。它们在树林里,在广袤的田野里都不乐意。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城里的麻雀比乡村还多。它们乐于待在人多的地方,以便依靠人们生活。我们集散种子的各处自然成为它们喜欢出入之处。它们又多又贪,它们尽干蠢事;它们的聒噪令人心烦,它们的欢跃给人添乱;它们一文不值,它们的羽毛一无所用,它们的肉不好吃。因此,它们到处被驱赶,人们甚至不惜花很高昂的代价将它们轰走。(节选自布封《动物素描》,有删改)

(2)结合文段中的划线的句子,具体分析《昆虫记》的语言特色。

(3)结合文段和原著内容,说说你所体会的法布尔的科学精神。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就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资源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就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近几年,人们还培育出一些藻类新品种,这些藻类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在不断地翻倍。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可以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而纷争不断。但是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只要磷虾的捕获量每年达到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远洋和深海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我们说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选文有改动)

1第②段中许多人发出了什么警告?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4鉴于近海开发出现的问题,人类在未来对远洋和深海进行开发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出三点即可)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学校文学社要出一期“身边的民俗”专刊,设置了“介绍民俗”“亲历民俗”“我看民俗”“旧俗新颜”四个栏目(见下表)。请你选择一个栏目写一篇文章投稿。

栏目

内容举例

介绍民俗

闹元宵、过端午……

亲历民俗

清明踏青、春节祭祖……

我看民俗

意义、作用、影响……

旧俗新颜

低碳祭拜、云端团圆……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姓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