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背影》是篇叙事记实散文,作者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浓厚的父子深情。
B. 《苏州园林》一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
C. 新闻这种文体,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消息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有时还可以加上结语和背景,往往采用“次要——次重要——重要”的倒金字塔结构。
D.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本文创设了一种美好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的心情。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怒号(háo) 两鬓(bìn)
嘉肴(yáo) 翩翩两骑(piān)
B. 布衾(qīn) 槽枥(cáo)
鲲鹏(kūn) 徙于南冥(xǐ)
C. 塘坳(ào) 突兀(wù)
骈死(bìng) 教学相长(zhǎng)
D. 挂罥(juàn) 庇护(bì)
兑命(yuè) 讲信修睦(mù)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看着他那极其夸张的滑稽表演,观众们都忍俊不禁地哄堂大笑起来。
B.创新扫黑举措,严查官黑勾结,从严从快惩处黑恶势力,各地公安机关责无旁贷。
C.惠州招商代表团与深圳某跨国公司经过几轮艰难谈判,最终一拍即合,达成投资协议。
D.从出入凭证电子管理到机器人服务,再到无人机监控,科技让疫情防控事倍功半。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儿童剧《芝麻开门》剧情抑扬顿挫,台词诙谐幽默,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称赞。
B.诗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创设出神奇绝妙的意境,确是妙手偶得。
C.济南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努力改变城市面貌。
D.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设计理念先进,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5、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回答各题。
渔家傲
李清照〔宋代〕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
李清照〔宋代〕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两首诗都是李清照所写,《渔家傲》记录的是________景象,抒写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如梦令》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两首诗的风格截然不同,却都流露出词人对________________的向往和追求。
【2】两首诗都选取了“日”和“舟”这两个意象,可蕴含的意义却大不相同,请任选一个意象说说你的理解。
6、(1)补写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做答;如三句皆答,则按前两句判)
①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__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②________________,道阻且跻。(《诗经·蒹葭》)
③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请在《子衿》第二章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中任选其一在下面的横线上先写出题目再默写。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7、《傅雷家书》一定有许多地方引起了你的共鸣。请根据你印象深刻的一处内容,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人?
8、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子欲孝而亲不待
①昨夜我又梦见父亲了,我正在单位开会,他突然就出现在会议室门外,一脸憔悴凄凉……父亲去世已经两个月了,一想起他临终前大颗滚落的眼泪,我就像掉进了逃不出的心罚。
②那天晚上养老院电话说父亲病重时,我正在参加同学聚会。当时,气氛很热烈,我喝了不少酒,微醺中,我和同学说:“我父亲没事,我接到这样电话不是一次两次了。”当我带着酒气赶到医院时,父亲已进入昏迷状态,养老院的人说父亲是撑着最后一口气,在等我。看见我,父亲虚弱地张张嘴,但纵有千言万语,已说不出一个子来,大颗大颗泪珠从他的眼角滚落,之后,他疲惫地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醒来。我那种锥心的痛和自责,无人能够理解。
③五年前,父亲因病生活不能自理。母亲已经去世了,招呼父亲就成了我沉重的负担,可能是因为有病吧,父亲的脾气变得很古怪。进养老院的前三年,我先后给父亲找过八个保姆。有时我晚上下班到家,正要给孩子做饭,保姆就来电话了,说父亲又发火了,不肯吃饭。我要是有一天不去看父亲,他就和保姆闹腾,他说,还是丫头做的饭好吃。还是丫头贴心。
④先生在北京工作,我的工作压力也很大。我每天晚上安顿完父亲,回到家,孩子已经睡了,日复一日,一年下来,我累得半死,人瘦了好多。我的小家庭进入无序状态,先生也开始抱怨。
⑤2006年底,我心中的烦累达到了顶点,就和国外的大哥商量,推说我身体不好,想把父亲送进养老院。大哥同意了,事实上,因为不能在父亲身边尽孝,大哥一直对我满怀愧疚。那天他打电话劝父亲去养老院时,父亲一直沉默。后来大哥说,妹妹身体不好,时间长了会把妹妹累垮的;再说,也会影响她的家庭和睦。父亲哭了,他说:我糊涂呀,我拖累丫头了。
⑥就这样,因为我们经济条件尚好,也为了花钱买心安,弥补感情上的“欠债”,我给父亲选择了一家很好的养老院。
⑦同一个房间的大爷对父亲说:“完了,这辈子完了,孩子不要咱们了。”父亲是个要面子的人,当然也是怕我难过,他说:“没什么,老哥,既然孩子们小的时候要送到幼儿园,为什么咱们年纪大了就不能送到养老院呢?孩子们也不易,让咱们住到这么好的养老院就是孝顺呢。”
⑧我想起当年父亲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第一次去我特别不适应,父亲便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教室,他才依依不舍把我教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父亲每次都要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头,看我玩一会儿才离开。
⑨那天,初到养老院,曾经在家里顶天立地的父亲,像个无助无奈的孩子。想到这里,我再也忍不住了,从身后抱住父亲,泪如泉涌……父亲忍住泪,拍拍我的头对同屋的大爷说:“丫头舍不得我来,是我自己非要来的。”
⑩把父亲送进养老院的两个月后,我竞聘当上了一个部门的主管,总得加班。在北京工作根本顾不了家事,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我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照顾父亲。坦白地说,很多时候我去养老院看父亲都是敷衍了事,怕别人说我把老人扔进养老院不管了。
⑩如今,失去父亲的痛和内心的拷问,沉得就像一座大山在我的心头。有时在路上看到养老院的牌子,我也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同学聚会那天我穿的那身衣服,被我压在了柜底。聚会的头一天,原本是我和父亲约好去看他的日子。但是因为聚会,因为会见到那个我曾经心仪后来错过的男人,我在大街上流连,买了一天的衣服。转天上午,我本来还可以去看父亲的,我却打电话给父亲说单位有急事要加班,事实上,我在美容院里做了一上午的皮肤护理。我不知道那就是和父亲的最后一次说话。几个小时后,我失去了父亲。
现在我想孝敬父亲,却再也没有机会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1】文章第①段是如何开篇的?作用是什么?
【2】第②段看似无用,仔细研究却不能删去,为什么?
【3】第⑥自然段中的“欠债”指的是什么?
【4】“丫头舍不得我来,是我自己非要来的。”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想法和用意?
【5】“失去父亲的痛和内心的拷问,沉得就像一座大山在我的心头。”这句话好在哪里?
【6】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引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这句话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人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一个家庭的富裕,离不开开源节流、勤俭持家;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全民养成节约习惯、形成勤俭之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更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
请阅读上述材料,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