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徐千同学匠心独运,勤学苦练,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
B. 中学生使用手机,不但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这并非危言耸听。
C. 为了全村人致富,村干部整天上窜下跳,忙得不亦乐乎。
D. 在读书汇报会上,李文同学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僵绳 戴口罩 别具匠心 振聋发聩
B.擦拭 电线杆 惟妙惟肖 巧妙绝纶
C.暮年 洗涤剂 因地制宜 杳无音信
D.琐屑 牛轧糖 坦荡如抵 自出心裁
3、下列选项中,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我们深切缅怀袁隆平爷爷的同时,更应该无私奉献,勤劳朴素,倾尽全力,造福社会!
B.成千上万只白鸥在金箔似的夕晖里穿梭翻飞,每一只白鸥的翅膀都拖带着夕阳的血红色火焰,令人目眩神迷。
C.他的画大气磅礴、不修边幅、浑然天成、格调不俗,浓郁、厚重、强烈的色彩震撼人心。
D.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4、回首百年征程 传承信仰力量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信仰之光熠熠生辉。在党的光辉历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人胸怀坚定信仰,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奉献在前,只为让中国拥有“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只为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无论何时何境,他们都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青春乃至生命献给祖国和人民,赓续传承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用忠诚坚守初心,以奋斗托举梦想,让青春与信仰同向。这是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上文是小明同学为本次活动写的开场白。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加点的词“光明”“幸福”词性相同。
B.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结构一致。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朗读时应铿锵有力。
D.上文最后一句话的主干是“这是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此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2】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请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6、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8)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重峦叠嶂,隐天蔽日,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10)但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7、名著阅读,完成各题
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双翼整个展开来,似两张平行的船帆立着,宛如脊背上竖起阔大的鸡冠;腹端蜷成曲棍状,先翘起来,然后放下,再突然抖,放松下来,随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也像是突然受惊的游蛇吐芯儿时的声响。
螳螂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中间还露出一个白心黑圆点。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密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
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螳螂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1)选文出自《昆虫记》,作者是_____________,作者被雨果誉为“_____________”,在作品中描写了很多昆虫,如天生的的攀岩家_____________,擅长装死的_____________,夏天阳光下的歌唱家_____________。
(2)联系原著说说螳螂有哪些习性?
8、阅读下文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抬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1】本文写了父亲哪几件事?
【2】第④段中写到油画《采石工》有何作用?
【3】请分析第⑥段中“我”流泪的原因。
【4】作者在文中饱含深情一次次刻画父亲的背影。在一次次泪光中,我们读懂了背影,这和我们本学期学过的哪篇文章相像?作者是谁?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9、(题文)以“最懂我的那个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