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是北朝齐梁时思想家,被称为“山中宰相”。
B.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C.“采薇”指采食野菜。《史记》记载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采薇”,以此比喻自食其力。
D.《中国石拱桥》选自《桥梁史话》,作者叶圣陶,桥梁专家,教育家,全文以幽默风趣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中国石拱桥。
2、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 )
A.遒劲(jìn) 罅隙(xià) 精疲力尽 生机盎然
B.鸡枞(zōng) 畸形(qí) 坦荡如纸 深恶痛疾
C.倔强(jué) 濒临(bīn) 自出新裁 殚精竭虑
D.雕镂(1òu) 侵略(1üè) 介胄之士 纵横决荡
3、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陨落(yǔn) 逮捕(dài) 怯懦(nuò) 蹒跚(pán)
B. 讪笑(shàn) 蜕变(tuì) 心弦(xián) 抽咽(yè)
C. 蹲踞(jù) 蹂躏(lìnɡ) 星宿(xiù) 狞笑(línɡ)
D. 隘口(ài) 蛊惑(ɡǔ) 镣铐(liào) 庵观(ɡuàn)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qiú jìn),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jiè)画。
B.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kuì),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dùn)形。
C.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zèng)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dòng tan),无法躲避。
D.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zhèn chàn)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fǔ kàn)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5、古诗词阅读
【甲】
野望
王绩
东皋薄幕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狭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甲诗中,“______”一词,点明了已到傍晚。
【2】两诗的末尾两句的抒情方式是否相同?请结合句子加以分析。
6、根据提示填空。
① ,欲上青天览明月。
②低头乍恐丹砂落, 。
③其为人也, ,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④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⑤《陋室铭》中从反面写作者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⑥范仲淹《渔家傲》中写边地军事态势严峻的句子是: , 。
⑦《天净沙 秋思》中直接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7、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的记者 _______(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作品。“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儿的“西北部”,指他采访的主要地点是______。
(2)纪实作品,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时有作者的倾向。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加以体会与辨别。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余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以上片段是作者对长征途中_________事件的叙述,表明了作者_________。(态度倾向)
8、阅读下面车前子的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水墨梅花
车前子
①楼下的平房,像一捆又一捆扎得瓷实的旧报纸,房顶上,紫的扁豆花,黄的南瓜。南瓜黄得不一般,我想尽可以称“南瓜黄”吧。扁豆的紫自然也就是“扁豆紫”了。一个人有一个人样,一种紫有一种紫相。扁豆紫稀稀落落的时候,正是“南瓜黄”黄得得天独厚之际。我回忆着扁豆花,我想把它画出来。扁豆紫——这种紫色像位小个子,但一点也不委琐,相反还很自负,还很高贵,不由人想起言三爷言菊朋了。尤其此刻又听着他的磁带。
②言菊朋的唱腔,像一只陶瓶,里面插着枝梅花。这枝梅花是墨梅。水墨的梅花,在一干二净的宣纸上渗出故国山河的泪痕。他是自负的,但这自负中透着股凄清。真是天凉好个秋呵。
③言菊朋早年是学老谭派的,不但唱腔上学,行为上也学。谭鑫培卸装后穿便服,人老了,系扣子的时候,手就哆哆嗦嗦。言菊朋系扣子,手也学着哆嗦。据说余叔岩曾给他取过一个绰号,叫“言五子”——即小胡子(髯口稀薄),小袖子(水袖窄短),小鞭子(马鞭细小),洗鼻子(谭鑫培喜欢闻鼻烟,鼻孔两边抹得黄黄的,上台前就要洗洗干净。言菊朋不闻鼻烟,但他在扮戏之前,也要像谭鑫培一样洗洗鼻子),还有一个就是,装孙子。言菊朋听余叔岩说他装孙子,起先很恼火,但随即哈哈大笑,对在一旁的奚啸伯说:
④“余叔岩真怕我。”
⑤奚啸伯不解,言菊朋解释道:
⑥“余叔岩这样骂过谁?谁都不在他眼里。他这样骂我,是觉得不及我,就只能骂了。”
⑦言菊朋的自负从中也可略窥一斑了。言菊朋与余叔岩的恩恩怨怨,对我们而言,则是赏心乐事——酒足饭饱之后谈谈,很提神。老生常谈。老生中我最喜欢的是言菊朋、余叔岩、奚啸伯。早先还有周信芳,后来还有杨宝森。
⑧言菊朋早先是个票友,他的下海,与梅兰芳有瓜葛。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梅兰芳去上海演出,正缺个老生,就把言菊朋邀上了。言菊朋那时在蒙藏院正要被提升为科长,他前程也不要了,跟着梅兰芳去了上海。一炮打响。有戏迷给言菊朋送对:
“上海即下海 无君更有君”
⑨据说过去票友上台,要在姓后加个“君”字。下海了,去掉姓后君,君之大名更能在戏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⑪梅兰芳对言菊朋说:“你红了。”
⑪言菊朋很纳闷:“这就红了吗?”
⑫命呵!下海后的言菊朋嗓子坏了。运呵!嗓子坏了的言菊朋化短为长,自创新腔。只是在当时保守的北京城里,言菊朋就被视为洪水猛兽了。其实还不仅仅是保守。或者说文化枯竭了,就变得保守。
⑬从此,言菊朋走在一条深秋的凄清的路上。他的两边,白杨树萧萧。
⑭秋深了。邻居家的秋深了。
⑮白杨树上的叶子,已落得差不多了。我的这篇文章,也该结束了。因为我想实实足足地写一篇有关言菊朋的文章——他的唱腔,他的生平,像是追忆,在追忆一个时代,美,年华的成长,流传,衰败,消失,最后是消失——我才开了个头。
【1】文章开头写楼下平房顶上的紫色的扁豆花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看法。
【2】根据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划波浪线的句子。
(2)品味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结合语境,发挥合理想象,用第一人称写出言菊朋的心理活动。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言菊朋的人物形象。
【4】品读本文结尾和下面链接材料,回答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然这真不过象“蜘蛛网落花”,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而已。且到你们懂得我这片心情的时候,你们早已不是这样的人,我的画在世间已无可印证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
9、请以“请为我的 点赞”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
要求:(1)在文题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如:梦想、努力、微笑……),使文题完整;
(2)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3)作文中不允许出现真实姓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