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
B.生成物丙是大气的污染物之一
C.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2、小张将两个盛有完全相同的稀盐酸的烧杯放到托盘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上,天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盘的稀盐酸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充分反应后,盐酸均过量。小张发现在反应的过程中指针向左偏转,两边反应都停止后指针却向右偏转。试判断X、Y对应的两种金属可能是
A.Fe Mg
B.Mg Al
C.Fe Zn
D.Mg Fe
3、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中国空间站“天宫”预计在2022年全面建成,计划为其供能的有砷化镓电池。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x的值为3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该元素原子的质量为69.72g
4、图像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叙述的有
A.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B.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C.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D.向等质量的Zn、Fe中滴加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首《无题》既赞美了教师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牺牲自己一生的高尚品质也涉及了化学学科的一些变化。下列古诗词中涉及的变化与之属于同一种变化的是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那么该气体组成是
A.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物
B.一定属于纯净物
C.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D.一氧化碳
7、部分碳单质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可用于制造铅笔芯
B.甲、丙部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甲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D.甲、乙、丙三种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8、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盖灭
9、2023年杭州亚运会主火炬采用甲醇作为燃料,它由氢气和从空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合成,可实现循环内碳的零排放,故称为“零碳甲醇”。如图所示为制备甲醇(CH3OH)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甲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4:1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D.该反应中甲醇和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6:9
1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uH2
B.KClO3KCl
C.CuSO4Cu(OH)2
D.CaCO3H2O
11、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氢弹核聚变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的中子数相同
B.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C.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
D.④带正电荷
12、黑木耳中含铁量是常见天然食品中比较高的,这里的“铁”应理解为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1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A.
B.
C.
D.
14、“一”表示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可以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发生的是置换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B.②处发生的反应只能是放热反应
C.③处发生的反应体现了CO的氧化性
D.为了延长食品保质期,常在食品包装袋中放一包铁粉作吸收剂,利用的原理就是反应④
15、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A.钢
B.18K黄金
C.黄铜
D.C60
16、下表中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 泥沙 |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B |
| 通入氧气,点燃 | |
C |
|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 |
D | 锌粉 |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
A.A
B.B
C.C
D.D
17、河南安阳“11.21”火灾造成重大损失,其原因是工人电焊时引燃车间内堆放的大量布料,产生大量浓烟和有害气体。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电焊的火花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B.用水灭火的原理主要是降低温度
C.浓烟含有大量有毒的二氧化碳
D.布料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
18、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盛有等质量镁粉和铝粉的烧杯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B.向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硫酸
D.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继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固体
1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无色透明的固体
B.金刚石、石墨和的化学性质差异大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能用于冶炼金属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20、归纳与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故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B.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微粒,故带正电荷的微粒一定是阳离子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分解反应可以生成两种物质,故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21、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下列关于粗盐提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可以概括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每个步骤中都用到了玻璃棒,但作用不同
C.海水晒盐后得到的苦卤可以用于制镁
D.蒸发时需将滤液全部蒸干再停止加热
2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是
A.氧气可供给呼吸——用于潜水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制造氮肥
C.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作霓虹灯
D.明矾能加速水中悬浮物的沉降——用作净化水的絮凝剂
23、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请阅读下列资料:小婷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两袋食盐,一袋标明是加碘盐,另一袋标明为低钠盐(一种含有氯化钾的盐).小婷看了包装后想:这两种盐哪一种更咸?于是她开始了探究.小婷认为可以将两种盐配成盐水,然后分别尝一下,就可以知道哪一种更咸了.对于小婷的这种想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得出结论
24、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硫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
步骤1:从A处通空气,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硫粉熔化、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步骤2:从A处改通氧气,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硫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的操作:将导管伸入液面以下,双手紧握U型管
B.步骤1中,硫粉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C.燃烧结束后,继续通气体,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将导管移出液面
D.燃烧结束,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25、杭州亚运会创环保活动世界纪录。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亚运主题的是
A.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B.科技创新燃放数字烟花
C.随意丢弃垃圾
D.用竹制品替代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制品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盐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B.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D.取5gCa(OH)2加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得到5%的Ca(OH)2溶液
27、当你取回干洗的衣服时,会嗅到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散发出的淡淡香味,其实你已在不知不觉间吸入了一种可致癌的有毒气体 —— 四氯乙烯( C2Cl4 )。
(1)、四氯乙烯中碳,氯元素的质量比是: 。
(2)、16.6g四氯乙烯中含氯元素的质量是: 。
(3)、香港政府拟在今年内通过新法律,要求用 装有活性炭的新型干洗机代替旧款干洗机,可将有毒气体含量约降至原来的1/30,这主要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28、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N2(O2)_____(2)CO2(CO)_____
29、如图I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化学学习小组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1)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1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图B、C试管,现象相同的是_______,有差异的是_______。分析出现两试管中现象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将图Ⅱ实验中热水换成冰水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3)综合上述实验,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________________。
30、(5分)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化学的重要贡献。下图是一款便携卷轴式太阳能手机充电器,其外壳由铝合金制成,铝合金属于(1) 材料。
因其体积小巧轻便,适合户外运动携带,由此体现铝合金具有的一点物理性质是(2) 。该充电器在充电时的能量转化为(3) 。制造智能手机的关键材料有硅,工业上利用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下制备单质硅,同时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 ,反应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5) 。
31、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②2个氢原子______;
③3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
④硝酸根离子______。
(2)写出符号“3H2SO4”中数字的含义:
①“3”表示______;
②“4”表示______。
32、请你根据以下实验要求从中选出所需合适仪器的名称写在横线上。
(1)给物质加热用____________。
(2)收集并贮存少量气体用______________。
(3)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体积用__________。
(4)加热时需垫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___。
(5)做木炭燃烧实验时,夹持木炭用________________。
33、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请根据所学知识,依据物质的构成, 自拟分类标准,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火碱、硫酸、水、氦气、苏打、铜。
分类标准:________________ ,包含物质: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请根据“溶解性”表推测,硝酸铅[Pb(NO3)2]的溶解性为 ________________(填“可溶”或“不溶”);酸可以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如硝酸银和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化学方程式还可以 得 出 AgCl 不 溶 于 硝 酸 。 根 据 上 述 规 律 , 写 出 氢 硫 酸 ( H2S ) 与 硝 酸 铅 溶 液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________________,通过化学方程式还可以得出 PbS 在稀硝酸中________________(填“可溶”或“不溶”)。
3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表示___________。
(2)将t3℃50gA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析出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_g。
(3)将t2℃67.5g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_g。
(4)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此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为___________。
(5)为除去C中混有的少量B,宜采用___________(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升温结晶”)法。
35、如图是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第一层上的电子数是______,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填字母)______。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填字母)______。
(3)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表现为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并画出其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其离子符号可表示为______。
3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在二氧化碳、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
(2)下图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③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属于化合反应
B上图中有2种氧化物
C反应后元素种类增多
D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④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的元素________
⑤参加反应的单质与生成的单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37、小明对“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假设】a. 可能与硫酸的浓度(质量分数)有关; b.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
【设计实验】小明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和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下实验。
【收集证据】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
【得出结论】通过③、④可以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
(1) 下表是小明第①组实验的详细数据。
H2的体积 | 3.1mL | 16.7mL | 11.9mL | 9.6mL | 7.6mL | 6.0mL |
请你解释一段时间后,锌与硫酸反应由快变慢的变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可能还受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影响。(填一种)
38、分类和比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方法
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
A | B | C |
(1)根据化学实验目的应将上述实验中的A与______(填B或C)归为一类。
(2)A中氧气集气瓶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3)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不同的现象是,在空气中发出______火焰,在氧气中发出______火焰,均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B中集气瓶内留有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
(4)为达到实验目的,C还需补充探究的实验问题是______。
(5)三个实验中,C实验中发生的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39、某违规电焊施工,溅落的火星点燃脚手架上的材料,引发大火。从燃烧条件来分析,“火星”在火灾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同时,火灾时风力较大,加速了火灾蔓延,风助火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消防官兵及时赶到后通过消防云梯利用高压水枪进行扑救,其灭火原理为______________;如果你在火灾现场,你能想到的自救措施: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40、伊春林区,防火第一。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相应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常见的现象。
(1)为防范山火的发生蔓延,森林灭火队为每位队员配备了功率强大的风力灭火机,请你解释其工作原理。
(2)当发生山火时,如果灭火队员不小心误入火场,有被火势包围的危险,请你给出一条合理建议,使灭火队员能够快速脱离火场。
(3)每当山火刚刚被扑灭后,参与灭火的队伍往往不能马上撤离,而是原地待命停留一天。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