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转化①中甲和O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转化②是化合反应
D.丙中氢、硫、氧元素的的原子个数比是2:1:4
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涉及三种氧化物
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2:3
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验满氧气
C.过滤
D.闻药品气味
4、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把P点的乙溶液变为Q点的乙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C.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D.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若要提纯甲物质,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5、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着我国古代造纸工艺,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楮树取皮
B.入釜煮糜
C.压水去湿
D.日晒成干
6、下列对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金刚石用作裁割玻璃 | 金刚石硬度大 |
B | 活性炭可以净化空气 | 活性炭有吸附性 |
C | 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
D | 食盐溶于水,不溶于豆油 | 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
A.A
B.B
C.C
D.D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电解水一段时间
8、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加热炭粉,一段时间后将酒精灯移至CuO处加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B.装置中发生了反应:C+2CuO2Cu+CO2↑
C.反应过程中,黑色的氧化铜固体可能会变成红色
D.气球可收集生成的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9、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太空中已经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下列有关氢氧化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一种碱,其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蓝
B.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C.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能与单质铁和氧化铁发生反应
10、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B.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任何溶液的溶剂都是水
11、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加热液体
C.称量氯化钠
D.倾倒液体
12、2005年呈贡瓦猫被列入昆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精选上好瓦泥
B.将瓦泥捏成瓦猫泥坯
C.晾晒瓦猫泥坯
D.将瓦猫泥坯送入窑中烧制
13、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物质构成模型
B.空气成分
C.石墨结构模型
D.物质分类模型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橡胶塞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熄灭酒精灯
15、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石蜡熔化
C.纸张燃烧
D.湿衣晾干
1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解释正确的是
A.2O:2个氧元素
B.FeCl2:氯化铁
C.3N2:3个氮分子
D.C60:60个碳原子
17、质量相等的CO和CO2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11:14
B.14:11
C.1:2
D.11:7
18、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氧化汞HgO
B.甲烷CH4
C.氢氧化钙CaOH
D.氯化亚铁FeCl2
1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3g某物质完全溶于水形成100g溶液,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3%
B.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向40g2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80g5%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
D.稀释一瓶浓硫酸的过程包括:计算、称量、量取、混匀和装瓶贴标签
20、某学习小组制作的净水器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把自来水变成纯净水
B.能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
C.可以把硬水净化为软水
D.净水时水最后流经小卵石
2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 微粒间有间隔,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
B | 水和双氧水化学性质不同 |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
C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D | 金刚石、石墨和C60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差异大 |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A.A
B.B
C.C
D.D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一些发光、 放热的现象,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但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C.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D.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就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3、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到国外。下列古代生活、生产工艺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活字印刷
B.磨制石器
C.粮食酿酒
D.纺纱织布
2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业废水只要是无声透明就可以直接排放
B.使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身体健康
D.地球上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5、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时,将氧化汞(HgO)收集后加强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26、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家务劳动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 家务劳动 | 化学知识 |
A | 用醋做凉拌菜时闻到醋酸味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B |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
C | 用烘干机热风烘干潮湿的衣服 | 温度升高时水分子变大 |
D | 用真空塑封机将食物抽真空并密封保存 | 降低氧气的浓度,以延缓食物氧化 |
A.A
B.B
C.C
D.D
27、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原子___________。
(2)常用作食品包装袋保护气的单质是___________。
(3)氩气___________。
(4)3个硫离子___________。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___________。
28、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D示意图中,x=__________,其所示元素属于__________(金属/非金属)元素。
(2)A、B、C、D、E中,在周期表中处于第二周期的是__________。
(3)B、D、E中,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____。
29、如图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 A、B、C、D 四种粒子的结构 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铈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
(2)A、B、C、D 四种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填字母)。
(3)B、C 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______。
(4)化学性质相似的两种原子是______(填字母)。
(5)写出 C 形成离子时的化学符号______。
30、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_________;
(3)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___;
(4)A和E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31、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意义是____。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最终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
(3)a中混有少量的b,提纯a的方法是____。
(4)将c的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除了加水之外的方法是____。
(5)李青同学要配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而且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他应该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
(6)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_,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32、生活或工业上我们经常要对水进行净化处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净化水的方法:①蒸馏;②过滤;③静置沉淀;④胶凝沉淀。对水的净化程度由低到高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可降低水硬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水中悬浮杂质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去水中有色、有异味分子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化学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试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国务院曾于多年前就发出“限塑令”,以限制生产和使用塑料购物袋。
①塑料属于 (填“天然”或“合成”)材料。
②聚乙烯塑料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可知聚乙烯塑料中一定含有 元素。
③从环境或能源角度,谈一点限制生产和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意义 。
(2)我市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
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②用家畜粪便、秸秆等作原料生产沼气的过程主要发生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③用沼气做燃料与直接用秸秆作燃料相比,前者的优点是 (只写一点)。
(3)粮食是人类主要食物来源,粮食问题已成为被世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①粮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它属于人体必需的有机物中的 。
②维生素也是人体所必需的有机物之一,它主要来源于食品中的 。
34、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
(2)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
(3)有水参加的分解反应:_____.
35、把下列符合题意要求的物质名称写在横线上: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高锰酸钾、氧气、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稀有气体
(1)通常用作保护气和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______。
(2)一种燃点为40℃的非金属单质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_。
(3)紫黑色固体的是___________。
(4)能供呼吸,支持燃烧的物质有___________。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_。
(6)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是___________。
36、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化钠 | 氯化钾 | 氯化钡 | 硝酸钙 | 硝酸镁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硝酸铝 | 硝酸铁 | 硫酸亚铁 | 硫酸铜 | 硫酸银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碳酸钠 | 碳酸钡 | 碳酸铵 | 氢氧化钾 | 氢氧化镁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氢氧化铝 | 四氧化三铁 | 五氧化二磷 | 二氧化碳 | 氧气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37、实验是学习与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1)用如图一装置进行实验,挤出浓氨水。
①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②该实验说明微粒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
(2)如图二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空气吹散烘干的面粉,瞬间发生爆炸,硬纸板盖被冲飞,蜡烛熄灭。
①吹散面粉的目的是________。
②储存面粉、汽油等易燃物或易爆物时,应注意禁止_______、有明显的________,并配备消防器材。
38、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手段,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实验B中,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_______, 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其原因与______有关.
(3)实验C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 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______。
39、如图是消炎药诺氟沙星胶囊的说明书.请阅读说明书回答以下问题:
(1)诺氟沙星分子中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
(2)159.5g诺氟沙星中碳元素的质量是 .
40、把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简要地写在横线上:
(1)将块状药品竖直投入试管中,_____________。
(2)从细口瓶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__________。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后,先熄灭酒精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