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攀枝花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它是战国时期修建的

B. 是由秦朝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

C. 修建地点是岷江中游

D. 它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2、战国末年兴建的都江堰工程在防洪、灌溉、改善环境、繁荣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都江堰的设计者是(     

A.商鞅

B.李春

C.李冰

D.嬴政

3、《史记》记载:“(汉初)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针对这种状况,汉朝政府(       

A.重视农业生产

B.奉行“无为而治”

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禁绝工商行业

4、春秋战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春秋战国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国家 ②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先后争霸一方,社会相对稳定

③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东方大国 ④这一时期的战争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有利于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唐朝在中央工部之下设有水部司,“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凡舟楫溉灌之利,咸总而举之”。据史载,在唐前期130多年中,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分布于全国广大地区。由此可见,唐朝(       

A.中央集权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

B.重视水利推动农业增产

C.边疆地区进一步巩固发展

D.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6、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这部“巨著”是

A. 《伤寒杂病论》

B. 《天工开物》

C. 《本草纲目》

D. 《农政全书》

7、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凿了丝绸之路

C.扩大了唐朝疆域

D.促进了文化交流

8、下列哪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9、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口岸,这个港口是 ( )

A.宁波

B.上海

C.广州

D.云台山

10、灭掉陈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以后第二次大统一局面”的统治者是

A.北魏孝文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1、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12、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A.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13、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危机”的表现主要有

①文化专制达到顶峰       ②贪腐之风盛行       ③贫富分化严重

④人口增长,用地紧缺,土地兼并       ⑤宦官专权,皇权旁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4、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方面的特点是

A.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结好

C.诸侯依附于周天子 D.周王室地位衰落,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15、《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至二十一日,8天之内各部门的奏札共1660件,这里面涉及的政务有3291件事,平均算起来的话,明太祖朱元璋每天要审批多达207份公文,处理的政务超过411件,可以说是相当巨大的工作量。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当时犯案人员多

B.废除了丞相

C.实行八股取士

D.朝廷工作人员效率低

16、《道德经》反映了

A.老子的思想

B.孔子的学说

C.墨子的主张

D.韩非的理论

17、“民心”问题,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是一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曾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要“以百姓之心为心”,切身体会民心所向、民瘼所在、民生疾苦,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优势所在。下列历史人物的执政结局,依据“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分组正确的是

A.商纣、周武王、汉景帝

B.夏桀、商纣、光武帝

C.盘庚、周厉王、汉景帝

D.汉高祖、汉文帝、光武帝

18、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的成就有:

A.麻沸散、五禽戏 B.《伤寒杂病论》 C.望、闻、问、切四诊法 D.《本草纲目》

19、“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商朝

20、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后期

B.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2019年)约___________万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建立于公元前___________年。

 

22、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

23、元朝的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记》就描述了________的繁华景象。

24、完成下面战国形势图,对应字母写出国家的名称:

A B D E F G

 

 

25、知识点1 光武中兴

新朝:________年,外戚________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西汉灭亡。他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东汉建立:________年,西汉宗室________称帝,定都________,史称________。他就是光武帝。

光武中兴: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________,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________,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________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

 

26、根据下列提示的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开创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朝代——

3)“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是——

4)东汉的治世局面——

5)西晋时期封王夺权的混战——

27、曹操打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错误: 改正:

28、阪泉之战交战的双方是_________

29、中国最早的纸币产生地是________

 

30、“八王之乱”使西晋走向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______高潮。 ______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唐太宗这个历史人物后,把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与相关名言进行梳理,请根据以下内容进行分类连线。

用人          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重农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纳谏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民本          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天下英雄入吾殻中矣

民族关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请列举你所学过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⑵材料二中的“上”是谁?他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⑶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