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成语。
一本(_______)(_______)
引人(__________)(_________)
乘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心
2、我会补 给加点的字注音
3、你会填关于“雨”的诗句吗?
1.七八个星天外,____________山前。
2.沾衣欲湿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
3.____________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4.东边日出____________,道是无晴却有晴。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爷爷告诉我,幸福________等来的,__________奋斗出来的。
(2)_______我这次没有考出好成绩,_________我并不灰心丧气。
(3)《草房子》_________语言幽默,________很有教育意义。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近义词:经常 —( )立刻—( )帮忙—( )
(2)反义词:轻松 —( )麻烦—( )特殊—( )
6、课内语段精读。
绿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器绿、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是绿的,
是绿的,
是绿的,
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又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根据课文内容将诗歌填写完整。
【2】用“ ”画出表示绿的词语。
【3】诗中画“﹏﹏”的部分是一个( )
A.比喻句 B.拟人句 C.夸张句
【4】春天里的风和雨也是绿的,请想象一下,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课文《古诗两首》选段,完成练习。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__________,一行白鹭__________。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请你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写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白桦》
叶赛宁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1】《白桦》中加点的“玉立”一词写出了白桦_____的特点,看到这个词我会想到一个成语________。《青松》中的青松也有类似的特点,我是从“__________”一句中看出来的。
【2】《白桦》中的白桦______,是______的象征,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青松》中的青松______,是______的象征,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
A.高洁挺拔,富有色彩美 B.在积雪的重压之下不折不弯 C.坚强意志 D.高尚品格 E.诗人不畏艰难、雄气勃发的精神 F.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仿照画横线的诗句,写一写你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植物。
在___,有_____,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
【4】松、竹、梅合称为“岁寒三友”,松傲雪而立,竹经冬不衰,梅迎霜绽放,它们自古以来就是文人歌咏的对象。你还积累了哪些与这几种植物有关的诗歌?请选择一首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
风力歌
零级烟柱直冲天
一级轻烟随风偏
二级轻风吹脸面
三级叶动红旗展
四级枝摇飞纸片
五级带叶小树摇
六级举伞步行难
七级迎风走不便
八级风吹树枝断
九级屋顶飞瓦片
十级拔树又倒屋
十一十二级陆上很少见
【1】风力共有( )个级别。
【2】最大的风力是( )级。
【3】能把树枝吹断的风是( )级。
【4】连线。
三级 飞瓦片
六级 红旗展
九级 步行难
10、阅读
童第周
童第周刚进中学时,考试成绩是倒数第一名,学习非常吃力。他英文不行, 上课往往听不懂,老师提问,他也回答不上来。几何也使他伤透脑筋。怎么办呢?
“快船迟开先进港,笨鸟先飞早入林”,他决心挤出一切时间来拼命学习。每天晚上自修课后,他总要夹个书包到路灯底下去读书,深夜才回宿舍休息。清早, 天还没亮,他又离开宿舍到野外去背诵英文了。不久,几何老师发现了童第周的秘密。一天晚上,他访友很晚归来,猛然间发现童第周还在看书。”几何老师被
(感动 感激)了。他想,童第周这样(勤奋 发奋)的学生,总有一天会进步的。期末考试刚刚结束,老师用红笔给他写了大大的“100”。他成了班里正数第一的好学生。“天才出于勤奋。”童第周后来成为(杰出 有名)的生物学家,正是他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奋斗的结果。
【1】用“_____”标出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2】“天才出于勤奋”是一句名言,你能再写两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现代文阅读
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吃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啊!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啊!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日后又提起闰土来,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1】这个片段和《少年闰土》同样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请写出小说三要素: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第一段中“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吃惊。”作者为什么吃惊?
___________
【3】结合资料回答问题。
补充资料: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和帝国主义财政、经济、政治、军事等多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处于阶级最底层的中国农民,日益贫困,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自由民主的生活。鲁迅先生故乡之行亲眼目睹了江南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十分悲愤。于是便以这次回乡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一篇小说,把眼中的故乡描绘得淋漓尽致。
小说中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请在文中用“___”画出描写中年闰土外貌的句子。回忆少年闰土的外貌,结合补充资料和全文最后一句话,谈一谈你的感想。
___________
12、读句子,完成练习。
a.周总理_________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_________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波洒,为人们祝福。
b.傣族人民_________欢呼,_________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选择合适的词填在横线上。
一边……一边…… 一手……一手……
【2】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是_________句,在写周总理动作的词下画“△”。
【3】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是_________句。
【4】想一想,填一填。
周总理祝福傣族人民______,傣族人民祝福周总理______。
A.健康长寿 B.幸福快乐
13、课外阅读
李时珍解剖穿山甲
我国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医药学家李时珍,对科学研究态度十分严谨,不懂的问题一定要亲自观察、实践,把它解决掉。
有一次,他看到古代著名药物雪茄陶弘景的书上说:河边有一种叫穿山甲的动物,它最喜欢吃蚂蚁。便想:蚂蚁那么笑,穿山甲是怎样吃它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来到小河边,找到一只穿山甲仔细观察。原来,穿山甲身上披着一块块的鳞片,既能张开又能合拢。当它发现蚂蚁时,全身的鳞片都张开,放开一种特殊的气味,蚂蚁闻到就往鳞片下钻。等蚂蚁爬满了,它就突然把鳞片合拢,然后钻到水利,把鳞片张开,不一会,蚂蚁全浮到水面上来。穿山甲就可以饱餐一顿了。/观察后他还不放心,为了进一步证实穿山甲的确爱吃蚂蚁,他特地又到河边捉了一只穿山甲,把它的肚子切开观察,果然装了一升多的蚂蚁。
李时珍就是这样对待科学的 由于他亲自观察实践 修正补充了大量材料 才写完了完善的医药学著作 本草纲目
【1】联系上下文解词。
(1)严谨:_____________
(2)完善:_____________
(3)实践: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画出穿山甲吃蚂蚁的过程。
【3】给第3节加上标点。
【4】用/将第2节分成3层,写出层意。
第1层:________________
第2层:_________________
第3层:_________________
【5】问题。
(1)李时珍为什么要观察穿山甲吃蚂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时珍就是这样对待科学的。这样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野菊花
你见过那生长在山坡野地上的野菊花吗?你喜欢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吗?也许,它不惹人注目,因为它只不过是一朵朵普普通通的小花。
我特别喜爱野菊花。记得我小时候住在南方的外婆家,一年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玩,来到一处山坡上,只见满山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它那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了。可当它没有开花的时候,人们只以为它是一棵小草。秋天,一旦开花,它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没有兰花的芬芳,更没有牡丹的富态华贵。但它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还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山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脚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这时外婆马上摘了几朵盛开的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觉得清凉清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说,野菊花有消毒止血的功能。解放前穷人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伤口,还真管用。外婆又说,野菊花还能清热败火,治感冒。我没有想到野菊花有这么多用途。
我长大回到北方上学以后,心里总是惦记着野菊花。假期去外婆家总要摘不少带回家里来。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渴。我喝过红茶、绿茶,可从没有喝过野菊花茶。泡了一杯,尝了一口,只觉得沁人的清香直入肺腑,真顶得上清凉饮料哩。
野菊花土生土长 无所需求 却默默无私地向人们奉献 我喜爱它的朴素它的顽强 我觉得人不也需要有一种野菊花的精神吗 人应像它那样默默地生长 不求索取 只是给予 给予 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1】给文章第5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2】给下面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在括号中写出序号。
败:A、失败 B、打败 C、搞坏 D、解除;清除
① 清热败火 (______)
顶:A、支撑 B、顶撞 C、相当,抵 D、顶替;代替
② 真顶得上清凉饮料 (______)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朴实 ( ) 普通 ( ) 依然 ( )
惦记 ( ) 顽强 ( ) 用途 ( )
【4】填空。
野菊花生长在 ,它的花美得 ,美得 。野菊花的 很强,有 的功能,还能 , 。
【5】写出第2、3自然段的段意。
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既然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劝阻呢?
(2)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16、句子加工厂。
1.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结果不一样。(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鹅不怕人。(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进校园,我便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和阵阵花香。(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乐园。
【1】金老师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作业来布置。(改成“被”字句)
【2】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3】风真厉害, 。(把句子写具体)
【4】修改病句。
(1)骏马在宽阔的草原上奔跑。
(2)看电视和广播也能增长不少见识。
(3)这堂课,沙老师就给我留下了永远不能忘记的难忘的印象。
18、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例:小鱼儿成群地来来往往,细得像绣花针,只有两颗大眼珠闪闪发光。
_________________
(2)例: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国庆节那天,操场上人山人海,我们表演方队____________。(如果队形变化很快,我会这样写……)
(3)例:小青蛙开心极了,蹦蹦跳跳地奔向田野。
妈妈_____,_______地走进院子。(如果妈妈很伤心,我会这样写……)
19、照样子改写句子,不要改变句子的意思。
例: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
我们不能忘记妈妈的爱。
我们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1)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吗?
(2)难道小明还没回家吗?
(3)我明天不得不去姑姑家。
21、题目:他 了
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她)的内心。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