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的陶罐 ________的鹿腿 ________的河流
________的货船 ________躺着 ________地说
________地争辩 ________地喘气
2、看拼音,写词语。
jīn bì huī huáng jū shù qián lì zhòng xīng gǒng yu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句意,在括号里填上画线词语的反义词。
1.铃声响了,热闹的教室一下子(______)了。
2.我们不能随便地(______)他人,要学会相信别人。
3.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凉的土地,现在成了(______)的大都市。
4.别人都说他是“聪明的(______)人”。
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在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许多主人公性格鲜明,如:诸葛亮___________、刷子李____________、杨氏之子____________……本册书中还有____________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____________。
2.“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我们永远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
3.父母教育我们,学会做事前要先学会做人,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就要有恻隐之心,正如《孟子》中说的“恻隐之心,___________”。
4.别看爱好写作的小张在单位里少言少语,不被人提及,但人家却是“隔着门缝吹喇叭——___________”呢。
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希望南宋朝廷的军队能够尽快收复失地,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6.“__________,何须马革裹尸还”表达了勇于为国家牺牲的奉献精神,是_________精神的体现。
7.《自相矛盾》选自《____________》,这篇文章告诉我们____________
5、给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发 ( ) 次 ( ) 台 ( )
委 ( ) 乔 ( ) 甫 ( )
6、读一读,仔细体会“知音”的深意。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记载,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锺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摔掉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1】在这首短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中最能直接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望庐山瀑布》是 朝诗人 的作品,这是一首 诗(填诗体名称)。
2.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这首诗用词精妙,你能简单分析一下“生”或者“挂”的精妙之处吗?
4.下列对李白《望庐山瀑布》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诗人用浪漫主义的笔法,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为瀑布创造了不同寻常的背景。
B.第二句诗中“挂”字用得妙,其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而下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C.第三句中“飞”字,写出了瀑布的喷涌而出,“直下”既写山的高峻陡峭,又写水流之急。
这首诗综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描绘出一幅雄奇瑰丽的瀑布图。
5.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8、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 , 村庄儿女各当家 。
,也傍 学种瓜 。
【1】默写古诗。
【2】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________①在田里锄草 ②犁地
傍________①靠近 ②并排
【3】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处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转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本文记叙的主人公是:( )
A.弟弟
B.同学
C.“我”
D.爸爸
【2】表明弟弟伤得不轻的文字有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的爱和其他人的爱在方式上有所不同,认真读,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话来证明这点。用“ ”画出来。
【4】在这个故事中,弟弟的感情一直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其实可以用一个又一个的词语概括。
诉苦——( )——半信半疑——( )
【5】想一想为什么“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短文并完成练习。
美丽的南沙群岛(节选)
南沙群岛是祖国巨大的篮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貴的海洋生物,蕴(yùn)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zhù)存了用之不竭(jié)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chǔ)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yù)。
【1】短文的第一句中有个错别字,请用找出并改正。________
【2】根据意思,找到短文中相应的四字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①形容数量非常多,很难数清楚数量。________
②形容非常丰富,用也用不完。________
【3】读短文,填一填。
11、课外阅读。
在 柏 林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嘲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 他说 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 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 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 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 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 我走之前 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将第3自然段缺少的标点符号填在文中。
【2】认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到文中先后两次写车厢里静下来的语句,想一想“静”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全文,我们都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为此,请你设计一句主题为“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语,以警示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在文中找出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在括号内有序写出造纸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写清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作者准确使用动词,有序介绍,请你也连用至少三个动词写清楚一次家务劳动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蔡伦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们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将文段中画“___”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是对毛泽东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描写,写出了毛主席感情的变化,先是以_____________的身份希望_______________﹔然后以___________的身份决定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们的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主席作出这一艰难、痛苦的决定,体现了他( )
A.丧子之后的极度悲伤
B.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C.世人都有的伟大父爱
14、精读课文深感悟。
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样写道:“朋加沙告诉我们,变色龙数量不多,难得碰到。于是我们将它放回了原始森林。”
【1】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
A. 变色龙数量多。
B. “我们”害怕变色龙。
C. “我们”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2】请你为野生动物设计两条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雨一来,花儿便放假了。(用同样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风把树叶吹得飞来飞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糊里糊涂的背,有什么用?(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校园很美。(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变换句式。
例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树叶被他捡起来。 他把树叶捡起来。
(3)河里的小鱼被太阳晒干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例: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亮晶晶的星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陪着我度过了黑幽幽的夜晚。
19、按要求写句子。
(1)乐乐认真改正并听取了好朋友的意见,学习进步了不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
(2)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仿照加点部分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_______________
(4)牵牛花开了。(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曹小三看不出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轻松习作。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总在不断地学习,最近你又学会了做哪件事?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让你难忘的故事?请你把学做这件事的经历写一写,写出真情实感。
要求:(1)题目自拟,内容具体
(2)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3)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