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许昌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谚语填空。

一人得道,__________________ 一着不慎,__________________

一佛出世,__________________ 一日不见,__________________

三天打鱼,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像人,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文,填空: 

新型的玻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什么是纳米技术呢?这得从纳米说起。______

(2)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______

(3)火箭宛若一条巨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______

4、汉字加减法,填一填。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5、课文知识回顾

(1)《从军行》中描写将士们戍边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凉州词》中描写边境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都写出了戍边环境的孤独、凄苦,有异曲同工之妙。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作者“喜欲狂”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一句中的“忠骨“是指__________,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严监生是课文《__________》中的人物,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与理解。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径:______________     坐: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惠崇的画描绘的是江南______ (季节)的美景。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

【2】“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写诗人想象的是第 _______句。

【4】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8、古诗品鉴

墨梅

元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吾家洗砚池头树”是用______的典故。( )

A.王献之 B.王羲之 C.王冕 D.柳公权

2这是一首_________,是诗人为自己所花的墨梅所提写的。

3这首诗中写墨梅色彩的诗句是________;突出墨梅气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厌恶当时的腐败风气,不媚世俗的气节和品性。

5这首诗也运用了_______的写法,抒发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狂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入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1】为文段选择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A.接受任务

B.诱敌上山

C.顶峰歼敌

D.引上绝路

【2】根据原文填空。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选段画“﹏”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

B.“用石头砸”体现了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

C.马宝玉“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可能是想等敌人走近了再扔。

D.感叹号的运用能够增强语气,表明马宝玉喊的气势很足。

【4】请你仿照画“﹏”的句子中加点字的写法,写一句含有三个连贯动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有个性的羊

赫尔伯特是一只非常有个性的羊。当其他羊都排着队剪羊毛时,她却溜走了。有什么必要呢?她觉得浓密厚实的毛在身上实在太暖和了!

就在赫尔伯特得意地在草原上蹦蹦跳跳的日子里,她的毛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多了。瞧,赫尔伯特能轻松地赢得任何一场捉迷藏游戏的胜利。因为,那厚厚的羊毛是她最好的掩护。赫尔伯特还是滚草垛的冠军呢!她能把草垛滚得最大、最宽。就连玩难度最高的旋转游戏,也没有哪一只羊能胜过她呢。她还可以玩最刺激的跳水炸弹游戏呢!其中的秘密只有她自己知道。

过生日的时候,赫尔伯特也显得与众不同,她时尚的发型让所有的伙伴都羡慕不已。

“赫尔伯特好特别呀!”一只羊对另一只羊轻声地说。

可是有一天,赫尔伯特开始冒汗了。她全身的毛纠缠在一起,看起来乱蓬蓬的!于是,在一个星期一的早晨,赫尔伯特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1之所以说赫尔伯特是一只有个性的羊,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赫尔伯特能玩最刺激的跳水炸弹游戏的秘密是(   )

A.赫尔伯特有高超的本领,因此玩最刺激的跳水炸弹游戏轻松自如

B.有一个神秘的人物在秘密地帮助她

C.没有剪羊毛,羊毛蓬松,浮力大

4想一想,赫尔伯特做出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雪的声音》片段,回答问题。

下雪的声音,好像有至亲好友窸窸窣窣地走来,伏在你的耳边窃窃私语,告诉你一个欣喜的消息。

  下雪的声音,好像慈爱母亲的呵护,她用柔暖的胸怀拥着你。

  啊,下雪的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窸窸窣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窃窃私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文中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通过对自然界中少有人关注的下雪的声音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雪的__________,对春的_______________,对大自然的____________之情。

4选文从亲友的__________到慈母的__________,作者对雪声的感触愈加深厚,读到此处,心中便会生出丝丝暖意。

5在生活中,你有过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的体验吗?说一说,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①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②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jiāo)龙的爪子。

③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坚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阅读短文,从括号中选择准确、生动的词语用“______”画出。

【2】认真阅读短文的第①自然段,想想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仔细观察下面图画,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3】文中“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这句中“逐渐”一词,如果去掉,表达的意思一样吗?请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阅读短文,你一定了解了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假如你要写一篇观察日记,为了写好它,写之前,你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快车。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选文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有( )。(可多选)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2】从选文中找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写在横线上,并完成练习。

铁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中,我体会到陶罐的____________,铁罐的____________

【3】铁罐曾经那样看不起陶罐,可是当人们在土堆里找到陶罐的时候,陶罐最先想到的却是它的铁罐兄弟。如果铁罐仍然存在,它会和陶罐说些什么呢?抓住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语言,设计一段对话,写下来。

铁罐_______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罐_______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海啸中的远藤未希

远藤未希是宫城县南三陆町危机管理科的工作人员。

2011311日中午,远藤未希如往常一样上班,可是1点多钟突然山摇地动,接着就接到了地震警报,而且还伴随着海啸的来袭。她马上坐到播音位置,开始播音。她介绍了灾情,提出了警告,海啸海浪达23米,让大家赶紧有秩序地撤离。

居民们听到她在广播中一直不断播送海啸警报,都向高地撤离。这个时候,远藤未希已经从播音间的窗户看到海啸奔腾而来。本来她已经播出了警报,也可以撤离了,再晚撤就来不及了。可是此时她又接到最新气象资料,海啸提升了级别,海浪为6米。她感觉到浪高了,很多人站的位置可能还不够高,还是有很大的危险。于是她必须把最新的情况报告出去。

第一波海啸来临,播音电台房下面已经是一片汪洋,已经没有逃出去的可能了。第二波巨浪离她越来越近,透过播音室的玻璃窗清晰可见。而且海浪又更高了,可能已经涨到10米了。她毫无惧色,沉着冷静地反复播送着最新的情况,她知道每播送一遍,就会有一群鲜活的生命挣脱死神的魔爪。

海啸正在袭来,请立即撤离!这是远藤未希从容镇定地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这是人们听到最美的话语,最坚强的声音。同事们眼睁睁看到远藤未希在自己的岗位上被巨浪卷走,那一刻她的声音才消失。

25岁的日本姑娘在海啸袭来之际,用自己的声音撑起一扇生命之窗,让数以万计的居民在听到广播后迅速撤至安全的高地。

1. 透过第二自然段的山摇地动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远藤未希第一次播出了警报本来可以撤离,为什么不撤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是人们听到最美的话语,最坚强的声音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因为这声音撑起一扇扇生命之窗,使灾难中的人们获得新生。

B这时的远藤未希播音时发挥得最好。

C.远藤未希的声音很煽情,是装出来的。

4. 远藤未希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透过这句话你感受到了她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人们知道了远藤未希被巨浪卷起,他们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

 陈述句:

(2)北京是我国的四大直辖市。

修改病句:  

(3)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

缩句:  

(4)你们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反问句:

(5)造句:

浏览:

 

16、将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①这么小的瓶子,怎么能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身体呢?

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回非叫你在海里住一辈子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加工厂。

1.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缩句)

_____________

2.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

3.师父问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

4.开学之初,学校大队部通过并讨论了队员们提出的合理建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把句子写具体。

今年的夏天真热啊,_____________

2.用拟人的手法改写句子。

小树苗摇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感叹句。

重庆解放碑的夜色很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技工作者征服了青藏高原恶劣的气候环境。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只篮子装满了又大又甜的桃子。(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俩不停地止不住偷笑起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他呢?(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很喜欢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题目:想起这件事,心里就________________

要求:

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围绕题目选择印象深刻的事情,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