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加点汉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nèng)绿 垂(wàn) 人影(chuò)绰 游(sun)

B.(kēng)锵 (ái)近 间(gé) (guàn)军

C.(chéng)机 眼(jiǎn) (jìng)界 抵(yì)

D.便(pián)宜 (zā)嘴 (wú)辱 (zhèn)定

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衬托方式表达感情的一项是(  )

A.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观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B.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C.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D.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氏度            蹑手蹑脚

B.          轿    海外华

C.           汗流

D.繁              之不理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四字词语填空。

大吃( )( )         千真( )( )

原原( )( )      乌云( )( )

狂风( ) ( )   ( )( )大雨

5、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暴】____( )____( )     

【包】____( )____( )

【兆】____( )____( )

【荒】____( )____( )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我”的照料下,珍珠鸟对“我”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的过程,说明________________

7、词语读一读,补充音节写正确

q__ j__ zh__   d__   q__

斜    子   

q__   j__    d__ t__  __ǔ

     

 

8、在下列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心情 ______的榕树 ______的骨朵儿

______的微光 _________的炭火 _________的清晨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

长途跋涉的肉羹

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看见爸爸满头大汗从外地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用草绳绑着的全新的铁锅,他一面走,一面召集我们:“来,快来吃肉羹,这是爸爸吃过最好吃的肉羹(gēng)。”他边解开草绳,边说起那一锅肉羹的来历。

爸爸到遥远的凤山去办农会的事,中午到市场吃肉羹,发现那个小摊上的肉羹非常的美味,他心里着:“但愿我的妻子和孩子也可以吃到这么美味的肉羹呀!”

但是那个时代没有塑料袋,要外带肉羹真是困难的事。爸爸随即到附近的五金行买了一个铁锅,并向店家要了一个草绳。然后转回肉羹摊,买了满满一锅肉羹,用草绳绑好,提着回家。当时交通不便,从凤山到旗山的道路颠簸不平,平时不提任何东西,灰头土脸。何况是提着满满一锅肉羹呢?

把整锅肉羹夹在双腿间,坐客运车回家的爸爸,那种惊险的情况是可以想像的。虽然他是那么小心翼翼,肉羹还是溢出不少,回到家,锅外和草绳上都已经沾满肉羹的汤汁了,甚至爸爸的长裤也湿了一大片。

锅在我们的围观下打开,肉羹只剩下半锅。妈妈为我们每个孩子盛了半碗肉羹,也为自己盛了半碗。由于我们知道这是______,吃的时候就又一种庄严、欢喜、期待的心情,一反我们平常狼吞虎咽的样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那长度跋涉、饱含着爱、还有着爱的余温的肉羹。

爸爸开心地坐在一旁欣赏我们的吃相,露出他惯有的开朗的笑容。妈妈边吃肉羹边说:“这凤山提回来的肉羹真好吃!”爸爸说:“就是真好吃,我才会费尽心机提这么远回来呀!这铁锅的价钱是肉羹的十倍呀!”当爸爸这样说的时候,我感觉温馨的气息随着肉羹与香菜的味道,充塞了整个饭厅。不,那时我们不叫饭厅,而是灶间。

那一年,在黝暗的灶间,在昏黄的烛光灯火下吃的肉羹是那么美味。过三十几年了,我还没有吃过比那更好吃的肉羹。因为那肉羹加了一种特别的作料,是爸爸充沛的爱以及长途跋涉的表达呀!

这使我真实地体验到,光是充沛的爱还是不足的,与爱同等重要的是努力的实践与真实的表达,没有透过实践与表达的爱,是无形的、虚妄的。

我的父母都是善于表达爱的人,因此,在我年幼的时候,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以作为感情的表达;而再贫苦的生活,也因为这种表达而显现出的幸福的面貌。肉羹可能会冷,生命中的爱与祝愿,永远是热腾腾的:肉羹可能在动荡中会满溢出来,生活里珍藏的真情蜜意,则永不逝去。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长途跋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费尽心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填入文中空白处更合适的一项内容是(       

A.爸爸中午在市场吃到的美味的肉羹

B.爸爸花了很大的价钱买回来的肉羹

C.爸爸不小心泼得只剩下半锅的肉羹

D.爸爸千辛万苦从凤山提回来的肉羹

【4】那肉羹加了一种特别的作料,那特别的作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毛主席的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毛主席对爱子的______

【2】把画“﹏﹏﹏”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课文最后的点睛之笔,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题)

A.“忠骨”指的是忠烈之士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这两句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于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历史上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C.“马革裹尸”指的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D.这两句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11、材料一: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材料二:广阔的草原上静静地躺着一条小河,河岸上这里多些,那里少些,随便地站立着绿柳白杨。几头黄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阳光的地方低着头吃草,悠闲地散步。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绿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绿草中有多少花呀!石竹,桔梗,还有许多说不上名的,都那么毫不矜持地开着各色的花,吐着各种香味,招来无数的凤蝶。风儿多么清凉,可日光又那么和暖,使人在凉暖之间,想闭上眼睡去,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

材料三: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 《敕勒歌》

【1】以上三则材料描写的是____________的景色,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____。(用一个两字词语概括)

【2】阅读三则材料,完成下表。

材料

描写的主要景物

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

野草、湖水、野花

_______

小河、牛羊、绿草、野花

_______

_______

比喻

【3】这三则材料都是抓住主要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其中,第二则材料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结合在一起,请把表达作者情感或心理活动的句子用“______”画出来。

【4】三则材料都写到了“草”,第一则材料用十来岁孩子的身高和野草进行对比,突出了野草____________的特点,第二则材料通过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突出了草的绿,第三则材料中的诗句“野茫茫”写出了草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喜欢哪一则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那个乞丐

①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但是那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

②这是一个老太婆。她的头发还没有全白,但蓬乱如秋后的杂草。面色黧黑,满是皱纹。右手持一根短棍。因为她是双目失明,棍子是用来探路的。我第一次见到她,就是在我家的门外面。她从不在大街上叫喊,而是在门口高喊:“爷爷!奶奶!可怜可怜我吧!”也许是因为,她到我们家来从不会空手离开的,她对我们家产生了感情,所以,隔上一段时间,她总会来一次的。我们成了熟人。

③据她自己说,她住在村外一个破洞里。也许是因为看不见,她不会害怕。

④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来种扁豆。她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扁豆种子,就栽在洞外面的空地上,不时浇点水。到了夏天,它就开花结果。这个老乞丐把扁豆摘下来,装到一个破竹筐子里,拄上了拐棍,摸摸索索来到我家门外面,照例地喊上几声。我连忙赶出来,看到扁豆,碧绿如翡翠,新鲜似带露,我一时吃惊得说不出话来。这个老婆子怎样在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下刨土、下种、浇水、采摘的呢?对于当时年仅十岁的我,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扁豆并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然而老乞丐心中有我们一家,从她手中接过来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这一点我当时朦朦胧胧似乎感觉到了。这扁豆的滋味也随之大变。在我一生中,在那以前我从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扁豆,在那以后也从未有过。我于是真正喜欢上了这一个老乞丐。

⑤然而好景不长,这样也没有过上几年。有一年夏天,正是扁豆开花结果的时候,我天天盼望在门外面看到那个头发蓬乱的老乞丐。从早晨到晌午,从晌午到黄昏。然而却是天天失望,我又感到凄凉,感到孤寂,又是好几天心神不宁。从此这一个老太婆,在我眼前消逝了,永远永远地消逝了。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的头发还没有全白,但蓬乱如秋后的杂草。面色黧黑,满是皱纹。右手持一根短棍。”这是对老乞丐的_________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章第④自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摘录老乞丐的动作,体会她的内心活动。

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心里这样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④自然段两次提到“不寻常”,分别指什么?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句子①:(我)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②:从她手中接过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第⑤自然段划线句子,联系短文内容,从这样的表达,你体会到了什么?(   

A.“我”焦急不安地盼望着老乞丐出现,所以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

B.“我”盼望老乞丐早点给我们送扁豆,所以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C.“我”每天无所事事,一个人很寂寞,所以觉得时间特别难熬。

D.“我”每年种扁豆,日子过得很充实,所以觉得时间转眼就过去了。

【6】结合全文,想一想第①自然段中“那个老乞丐的影像总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片段)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xiāo huǐ          )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qīn lüè        )军fèng mìng        )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lǒng zhào        )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用“﹏﹏”线画出作者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3】细读短文二三句,你从“凡是”“统统”“任意”这三个词语中体会到__________

【4】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感情,朗读时要读出________的语气。

【5】一直以来,“要不要重建圆明园”备受争议,据调查,有90%的人持反对意见,请你为他们阐述一下反对重建的理由: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紧急 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 妄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 夹丝网防盗玻璃 博物馆可以采用 银行可以采用 珠宝店可以采用 存放重要图纸 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1】以上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的原文中一共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种玻璃,以上文段介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括号内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给第一自然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标点。

【4】第一自然段有一处使用到排比的修辞,请用“     ”画出来。

【5】“_________”和“_________”这两个词语生动而准确地描绘出“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

【6】把选文中的过渡句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祥。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气势强,语言对称,读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

B.形象地写出了壁画内容的丰富和精美。

C.采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D.形象地写出了飞天的不同形态。

【2】“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这里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声音延长

B.表示语意转折

C.表示解释说明

【3】本文是按( )的结构方式来介绍莫高窟的。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D.空间顺序

【4】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敦煌研究院在国内文博界率先开展文物数字化工作,通过在网络上“数字重建”莫高窟,让宝贵的艺术财富获得了新的生命。关于保护莫高窟,你还有哪些好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舍 弃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è)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之前,不加考虑,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国。

一个孩子在大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忍着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馆应聘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聘者都答非所问。朋友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朋友成功了。

亚历山大果断地用剑砍断绳结,说明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子果断地割断脚趾,以短痛换取了生命;朋友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倒向自己,才保证了顾客的利益。在某个特定时刻,你只有敢于舍弃,才有机会获得更长远的利益。即使遭到难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

成功往往蕴含于取舍之间。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因为难以割舍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功者有时仅仅在于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人生道路上进行果敢地取舍。

【1】写出近义词。

舍弃——   果然——  

果敢——   取舍——  

【2】短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1) 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找出有关句子,用“﹏﹏”画出来。

 

17、课内阅读

父爱之舟(节选)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下的乌篷船对我而言也永远是那么亲切。(       )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       )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1】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2】文中的“苦心人”指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3】“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是因为这条小船(       

A.承载着浓浓的爱

B.对“我”来说太熟悉了

C.是“我”的亲人——姑爹的

D.虽然不精致,但是很好用

【4】文中划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说一说,“父爱之舟”这个题目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乡的石磨

回乡下探望岳父母,在他们家的院门口发现了一对石磨。

石磨很大,由红褐色的花岗岩制成。它们各自躺在大门两侧的柿树下,被一些碎木棍半掩着。石磨上的淘糟清晰可辨,两水把它朝上的一面冲刷得干干净净。每逢夏秋季节,三三两两的村民来此纳凉,喜欢坐在石磨上谈天说地。有人建议把石磨砌成路沟的护坡,省得碍眼碍事。岳母不同意。我知道,地对石磨怀着深深的感情。凡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不会忘记石磨的功劳---石磨方便了农民的生活,咿咿呀呀地转动的石磨成了历史的剪影,定格在一代两代人的心中。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广大农村,每个村庄都有一两盘石磨。靠了这石,金黄的麦子才变成了白花花的面粉,做成了令人眼馋的馒头。我们村只有一个磨坊,两盘磨轮流“上岗”。那时磨面得提前“挂号”,轮到了就使劲磨上一套,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经常是五更起磨面,天明正好卸磨,不仅磨了面,还不耽误白天下地干活。轮到磨面的前几天,母亲淘了粮食,在苇席上摊开,晒到轻轻一咬“嘎嘣”一声就收起来。既不能晒得太干,也不能晒不干。大干了磨出来的面黑,不干出面率低。磨面的时候,要给驴子套上夹板,戴上蒙眼(一块透光性不好的黑布),这样驴子就只知道围着石磨转圈,不会偷嘴吃。筛面是在一个大木箱里进行的,箱子里架两根圆木杆,手抓着筛圈在上面来回滑动,雪白的面粉就会从筛底漏下,堆在面箱里。麦子经过几遍研磨,最后剩下的是麸(fū)子,可以喂猪养鸡。卸磨后,不能急于赶驴走,要抓几把草木灰撒在地上,待驴翻来覆去地打几个滚后,才能牵出去喂养。

如今,石磨早已退投,我们吃的面粉都是画粉厂加工的,许多农民甚至把小麦存到面粉厂里,需要时直接去取,少了存储的麻烦。现在,在农村很少见到石磨了,到幕后的它们自甘我寞,任能人们冷落和处置。也许,它们明白,完成了应尽的历史使命,适事的谢幕就是最大的幸福。

那些曾经装点了我们的生活的石磨啊,虽然走出了历史的舞台,却走不出我记忆的长河,它水远是其中的一朵耀眼的浪花。

【1】画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讽朝

【2】石磨有什么功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小时候磨面的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表达了作者 (     )

A.对石磨退出历史舞台的可惜。

B.对石磨的怀念之情。

C.对石磨奉献精神的赞美。

【5】为什么说石磨“虽然走出了历史的舞台,却走不出我记忆的长河,它永远是其中的一朵耀眼的浪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文段,做做练习。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qiǎn)责这里的人懒惰(duò)。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照样子写词语。

例:人影绰绰       ______       ______

2这两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把它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用横线画出表现给人画一般美感的句子。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1)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张军坚持锻炼身体。 张军长得很结实。(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

 

2.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黄山。(改成字句)

 

3.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你能说它不重要吗?(改成陈述句)

 

4.我喝着可口可乐和花生米,心里舒服极了。(修改病句)

 

22、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我们讨论了并且听取老红军的报告。(修改病句)

__________

(2)姐姐对我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

(3)问题还没有弄清,但已经有了一点儿头绪。(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生活这个“大课堂”博大精深,它给我们回忆、启迪、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能感受到人间的真情,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体验到生命的意义……这些都是生活馈赠给我们的财富。

请你以“________最珍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空缺处可填谦让、亲情、善良、尊严、给予……)

要求:补全题目,明确中心;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出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