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习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句意填空。

(1)________,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2)“五音”是中国古乐的基本音阶,指的是________

(3)在《浪淘沙(其一)》中,“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既写出了黄河九曲的姿态,又写出了其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气势。

(4)《书湖阳先生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都具有对仗之美,读起来让人朗朗上口。

2、看拼音写词语

zī yuán   jīnɡ yínɡ ēn cì kū jié  

( ) (   ) (   )   (   )  

wēi xié mù dǔ juàn liàn hé ǎi kě qīn

(   )   (   ) (   )   ( )

3、填空

(1)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_

(2)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

(3)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

(4)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___

(5)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和蔼—( )                       恩赐—( )

随意—( )                         渺小—( )

范围—( )

5、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________,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啊!是七月的星火,____________的航船,让________从噩梦中奋起。________的热血复苏了千年冻土,神州才露出青春的笑脸,“________________”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延伸阅读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将词语与相应的解释连一连。

须臾   好像

海门   极短的时间

  江海汇合之处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描写的是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前两句描写涨潮情形,后两句描写退潮情形。_________

(2)“八月”点出大潮时节。“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近及远。_________

(3)作者由开头的静态描写转人对潮去之后的动态描写,更衬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_________

3把诗中的比喻句画上横线。

7、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前一个“有的人”________的人,他们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个“有的人”指________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2】第一个“活”充满了作者的________,第二个“活”充满了作者________;第一个“死”充满了作者的________,第二个“死”充满了作者的________

【3】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为什么不直接以纪念鲁迅为题,而取名为“有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赏析。

题奉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刺 绣

中国的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就伴随着玉器、陶器和织物而诞生。

刺绣,是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缎、麻葛、布帛等底布上借助针的运行穿刺,从而构成花纹、图像或文字,古籍中称为针绣女红”。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一项项闪耀着人类智慧之光的发明创造,犹如串串宝石,获得了全世界的赞美。其中居于前列的便有刺绣,它是基于的发现和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充实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唐代和宋代的刺绣工艺都有很大发展。白居易《秦中吟》一诗中写道:“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苏鹗《杜阳杂编》载:同昌公主出嫁时,有神绣被,上绣鸳鸯三千,并间以奇花异草。相传玄宗时宫廷中,为杨贵妃一人织造奇锦、刺绣衣裙的工人多达700人。

明代,刺绣已成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先后产生了号称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蜀绣。上海的露香园顾绣,就是当时最出名的刺绣。顾氏家族世袭相传,善于刺绣的声誉名扬大江南北,顾绣得到朝廷的赏识。到了清代,顾绣不仅名震海内,而且蜚声海外,吸引了不少国外商人来上海,他们大量订购顾派刺绣品,一时顾绣成为刺绣的通称了。

刺绣在国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在外国人眼里,刺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1刺绣艺术历史悠久,它始于    ,发展于    ,盛于    ,到了    ,传播到世界各地,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刺绣的价值在于:             

2四大名绣是指              ,明代刺绣中最著名的是       。“        这个词语表示声名远播到了海外”。

3看到中国精彩纷呈的民间技艺,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夸一夸?

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啃手里的窝窝头,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慈爱——( )     (2)机灵——( )

【2】用“——”分别画出选文中描写父亲外貌和神态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法庭上法官怒气冲冲,父亲却安定沉着,这样的对比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父亲“瞅了瞅我们”“望了望我们”,“他”可能想对“我们”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掌心化雪》,完成小题。

掌心化雪

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她穿着自己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地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她慌张地答:“我不冷。”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哦。”

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

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句。她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道:“雪是美的,也是冷的。”她没有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的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这句话带着温暖,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只有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手套,二等奖的奖品是围巾,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接过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围巾,戴着那副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后来她读大学了,出来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朋友们邀请他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地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人,到了那里,把礼物放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我们来做个游戏。”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捉迷藏……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都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的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该得到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地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1】“她”在遇见年轻的语文老师后,落荒而逃的原因是(       

A.怕别人窥见她的贫穷

B.怕人知道她的自卑

C.怕人看见她的旧棉衣

D.怕人知道她父亲的离世

【2】“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接过奖品。”这句话写出了“她”领奖时(       )的心情。

A.自卑

B.喜悦

C.害怕

D.急切

【3】年轻的语文老师对“她”的爱可以说是(       

A.春风吹又生

B.润物细无声

C.报得三春晖

D.万物生光辉

【4】老师的批语“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这句话很美,它的含义最准确的是哪项(       

A.掌心有温度,会把雪融化成水。

B.这句话是说再冰冷的心,都会被人的关怀温暖。

C.雪虽然是冷的,但它的温度始终不敌掌心的温度,最终会融化成暖暖的水。

D.不仅是说掌心的温度能把雪融化成水,更是说对他人的关怀,会温暖他人的心灵。

【5】当“她”写下“雪是美的,也是冷的”时,“她”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她”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接过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我能行。

紫藤萝瀑布(节选)

宗 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 )着一串,一朵( )着一朵,彼此( )着( )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1】选择合适的字填入文中括号内,将句子补充完整。(填序号)

A.挤  B.接  C.挨  D.推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_________着一串,一朵________着一朵,彼此________________着,好不活泼热闹!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紫藤萝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从文中找出三个能表现紫藤萝开得“热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退避三舍

春秋时,晋国内乱。公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待他很好。当问及如何报答时,重耳说:“如我当上国君,要是两国交兵,我就退兵九十里以谢恩。”后来,重耳成了晋国国君,称晋文公。不久,楚晋两国发生了战争,重耳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1】重耳同谁许下了承诺(

A.楚成王

B.楚庄王

C.楚穆王

【2】文中重耳的承诺指(

A.当上国君。

B.不与楚国交战。

C.若与楚国交战,退兵九十里。

【3】故事中的重耳的性格特点是(

A.聪明机智

B.信守承诺

C.勇敢机智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交接(节选)

老校长举起手中的小铁棒,敲响了挂在老槐树上的二尺长的钢管:当——当当——当——

上课了,孩子们像兔子一般蹦进了教室里。

教室里一共才九个孩子,九个孩子却分成三个年级:三个是一年级新生,四个是二年级的学生,还有两个是三年级的学生,这是山村特有的复式教学班。

这所贫困的小学,教室的墙是泥巴墙,墙上的裂缝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翁脸上的皱褶,房顶是杉树皮盖的,已经布满了青苔,有的地方还冒出了一朵朵浅黄色的小蘑菇……

老校长带着娟子走进了教室,一个稍大的男孩脆脆地喊了一声:“起立!”九个孩子立马起立齐声喊:“老师好!”

老校长环视教室一周,微笑着回答:“同学们好!”

老校长和蔼地说:“孩子们,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你们的新老师、新校长,叫何娟子……从今天起,我退休了,今后就由新老师给你们上课。大家欢迎!”教室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掌声。

老校长继续说:“为了让新老师尽快认识你们,我现在开始点名……”

“盘山伢()。”

“在这里!”一个最矮小,脑袋像萝卜头的男孩站了起来。孩子的鼻子下还挂着两行鼻涕呢!于是娟子掏出手绢,把孩子的鼻涕轻轻擦去

“盘小生。”

“哎!”这个小男孩的衣襟居然一边长一边短——原来是扣子扣错了位。娟子把他的扣子重新扣好

“赵三妹。”

“到!”赵三妹的嗓子很脆。这个女孩长得很水灵,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但她穿的衣服袖子上有一个铜钱大的破洞。娟子说:“三妹中午到我办公室去,我把你的衣服给补一补。”赵三妹抿着嘴唇脸颊泛起一抹红晕……

老校长对娟子点点头。脸上露出赞许的微笑。

交接完后,老校长喊了一声“下课”,九个孩子像小鹿一样蹦出了教室。

老校长和娟子回到了办公室。老校长语重心长地说:“娟子呀,从今天起,这所学校和这九个孩子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像待自己的亲弟妹一样待他们呀!”

娟子说:“您放心回去吧,待会儿我送您下山……”

老校长平静地说:“不用送,我已经决定不走了!”

为什么?”娟子不解地抬头看着老校长。

老校长微徵一笑:“我舍不得这里,我要留在这里为你和孩子们做饭呢……”

娟子深情地看着老校长,突然轻轻地伏在老校长的肩头叫了一声:“爸……”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1)饱经风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重心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加点的词语是描写何娟子________的词语,结合语言环境思考,你认识了个怎样的何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赵三妹脸颊泛起一抹红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目“交接”不仅是指_________的交接,更指_________的交接。说是交接,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接,老校长并没有走,而是留下来继续照顾孩子们。

6这篇短文的结尾有什么巧妙之处?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鲁迅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课文是借对家乡小菜的( ),对炒小螺蛳情有独钟,表达深深的(   )之情。(填空)

(2)课文运用的怎么不是插叙的方法呢?(改成陈述句)

 

(3)春天( )可以观赏祖国美丽的湖光山色,(   )可以到家乡去扫墓祭祖。(填关联词)

(4)(   )是家里做的,还是到餐馆吃的,(   )未能吃出当年的味道。(填关联词)

(5)我对小螺蛳情有独钟。(改感叹句)

 

(6)小小的螺蛳令人魂牵梦萦。(仿写句子)

  真是令   啊!

(7)烈火烧着邱少云的棉衣。

改成字句:  

改成字句:  

(8)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踢足球和羽毛球。(改病句)

 

(9)广场上人很多。(改成夸张句)

 

(10)老师对班长说:请你把本子发下去。(改成转述句)

 

(11)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改成反问句)

 

(12)蟋蟀的住宅难道不是伟大的工程吗?(改成陈述句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一个小蜜蜂展开柔嫩的翅膀,在阳光里快乐地飞舞。(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詹天佑修筑铁路。(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河大合唱》真让中华儿女骄傲,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惨痛的相持阶段。(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鲁本准备礼物。(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边饺子里浸透着浓浓的母爱。(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边饺子里,有深深的母爱。花边饺子里,有我们对妈妈的爱。(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没有忘记心中那个秘密使命。(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改为陈述句)

 

2.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改为转述句)

 

3.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改为字句)

 

4.我一刻时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读下面的开头,然后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接下来会发生的故事。想象要合理,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太阳慢慢升起来了,正在月球上执行科研探任务的“玉兔二号”伸出了天线,向四周张望着。忽然,它的镜头里出现了一群不速之客……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