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并选一个造句。
(1)_____马观花
(2)不以为 _____
(3)自愧 _____如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列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字。
1.日出江花(______)胜火,春来江水(_____)如(_____)。
2.千里莺啼(______)映(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3.两个(_____)鹂鸣(_____)柳,一行(_____)鹭上(_____)天。
4.(______)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雨跳珠乱人船。
3、洞的笔画顺序是:________
4、按要求查字典填空。
“巨”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
5、课文理解。
本单元是第_____单元,以______为主题。
(1)①《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孩子们__________。
②垂柳把溪水当作_________,山溪像__________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___________。
③“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这句话中“下水的鸭群”指_______________,“扇动”“拍水”和“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2)《剃头大师》中的“害人精”指__________。小沙厌恶“害人精”,所以让“我”给他___________。最后一些头发越剪越短,耳朵边剪得像____________。课文刻画出____________的“我”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沙形象。
(3)《肥皂泡》中肥皂泡是怎么吹出来的呢?先将碎肥皂___________,加上点水,_________,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______上肥皂水,慢慢地_____起,就可以吹成_____________的泡儿,再轻轻一_______,球便落下。
(4)《我不能失信》中写父亲和母亲打算带全家去朋友家玩,可是宋庆龄答应了_______________,最后她选择了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宋庆龄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6、快乐阅读。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送别诗,描写了________正要乘船离开桃花潭,好友________深情地踏着节拍唱着歌赶来送行。
【2】解释下列词语。
欲:________ 不及:________
【3】 “桃花潭水深千尺”一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诗人用“潭水深千尺”写出汪伦与他的友情特别深。
7、
完成下列各小题。
【1】这首诗描述的传统节日是( )
A.元宵节
B.上元节
C.中秋节
D.端午节
【2】该诗以写景起,前两句中照应题目“望月”的词语是( )
A.中庭
B.地白
C.冷露
D.桂花
【3】“尽”在诗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是( )
A.完毕
B.达到极限
C.都,全部
【4】下列古诗朗读断音正确的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
B.冷/露无声/湿/桂花。
C.今夜/月明/人尽望,
D.不知/秋思落/谁家?
【5】下列不是抒发诗人思念家乡之情的诗句是(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6】对古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该诗是作者王建在元宵佳节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B.“无声”二字细致的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更衬托出夜的寂静。
C.“落”体现出动态轻盈的美感,仿佛秋思随着月色飘临人间。
D.该诗描绘了一幅凄冷幽静的月夜图,借景抒发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1】给下列字注音。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膏 | 频 | 饷 | 畦 | 笋 | 鞭 |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3】本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它和本课所学的《四时田园杂兴》两首诗都表现了________。
【4】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本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拓展阅读。
我读书我快乐
儿时的我,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歌声中长大,每次拿起书,看着那毫无生命的方块字,我总是大喊没意思。读书是我最烦恼的事了。
渐渐长大了,我感到了自己知识的缺乏,每次作文,我都不知从何写起。爸爸、妈妈为我不喜欢读书而烦恼,常常买许多书让我阅读。直到有一天,那天晚上,我们家里开展成语比赛,轮到我说成语,妈妈说出成语的意思,我翻开成语词典,说道:“金蝉脱壳(ké)。”刚一说完,爸爸、妈妈都哄堂大笑,我感到奇怪,不知道他们笑什么,妈妈看我一脸的惊讶,说:“自己看看拼音,到底读什么。”“噢!是金蝉脱壳(qiào)!”我恍然大悟。爸爸严肃地对我说:“以后要注意多读书,那才能积累知识呀!”于是,我便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多读书,懂得好多好多的知识。
从那以后,我真的喜欢上了读书,因为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当读到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做过祈祷;当我看到《狼牙山五壮士》时,我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流过眼泪;当我读到《三国演义》时,我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钦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书的海洋中。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读书能医愚,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读书能知道怎样交友,怎样识人,怎样说话,怎样做事,怎样活着才身心健康,读书能明白什么样的人生称得上完美无憾。”是啊!读书的好处无穷无尽。
【1】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1)比喻制造或利用假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______)
(2)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______)
(3)杰出的才智和宏达的谋略。(______)
【2】文章的题目是《我读书我快乐》,作者却在文章开头写自己不爱读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章,说说是什么事使“我”下决心要多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文章中的话,说说读书有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平时喜欢读书吗?读了短文,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美丽的小兴安岭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仿写词语。
葱葱茏茏: 、 、
【2】文章按照 顺序来描写小兴安岭,找出能体现这样顺序的词语
、 、 、
【3】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树木 ( )的枝叶
( )的森林 ( )的野花
【4】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用加点词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下面和该句修辞手法不一样的是( )
A.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B.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C.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6】这篇文章的结构是( )。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7】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欣赏
留守儿童抑郁情绪调查
留守儿童近半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手牵手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阴影,健康快乐成长。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拟写的活动主题词,作为主持人你认为哪个更贴切?( )
A. 让世界充满爱 B. 明天更美好
C. 手拉手,心连心 D. 告别抑郁症
【2】请你为上一题的选择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某高校研究机构对我省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表,请提取信息。
福建省留守儿童抑郁情绪调查表
抑郁频度 | 经常 | 有时 | 很少 | 没有 |
百分比 | 5.9% | 52.9% | 35.5% | 5.7% |
解决方式 | 对父母倾诉 | 对同学倾诉 | 对老师倾诉 | 闷在心里不说 |
百分比 | 23.6% | 35.5% | 5.9% | 35%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给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的同学中就有留守儿童,当他情绪抑郁的时候,你打算怎么帮助他?
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登泰山观日出(节选)
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今年春节期间,我有幸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四周竟是一片云海。
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洁。它不断地扩大, 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它的底部则微露着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了……
一会儿,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云也照得发亮。这时,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燃烧着的大火正在蔓延扩大。就在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变成一个半圆形,放着强烈的光,把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终于挣脱了地面。
“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游览胜地(______) ①胜任;②制服;③名胜古迹。
(2)依稀可辨(______) ①辩论;②区分、辨别;③治理。
【2】照样子,写词语。
白雾茫茫(ABCC 式):_____、_____
重重叠叠(AABB 式):_____、_____
【3】读画线句子,“我”的喊声里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到关于云海的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云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出它的这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出来了,美丽的云海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景象?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童年趣事
童年在我的印象中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有一件事我至今都没有忘记,我一想起来就大笑不止。
那时我刚上二年级,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回去写一篇介绍学校风景的作文。可回到家,我的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尽管苦思冥想,仍然下不了笔。那时的我可从来没有留心观察过周围的事物,该怎么办呢?
我正苦(脑 恼)着,忽然想起来小时候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李白斗酒诗。”于是我灵机一动,想李白只要一喝醉了酒就可以写出许多首诗来。可谓诗性大发,要是我也喝醉了,岂不是也能灵感大发,文章挥笔而出?
说干就干,幼稚的我当时还满怀信心的以为自己掌握了写文章的诀窍呢。我来到酒柜前抓起一瓶白酒就咕咚咕咚的喝了几口。“哇,好辣呀!”我不禁叫起来,可为了写出好文章,我只好迫不得已强撑着咽下去。嘴里不时念叨着:“良药苦口,良药苦口。”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满足地回到房间,可才刚进门,我便感到两腿发软,双眼模糊,转眼便是一片(膝 漆)黑,我睡着了。
等我醒来已经是晚上了,妈妈正照料着我,她对今天的事一脸疑惑,忙(徇 询)问我,我这才想起傍晚的事,发现自己脑子里也是空白一片,我顿时失望透顶,再不相信什么“李白斗酒诗百篇”了,我把傍晚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可妈妈并没有大笑不止,而是(严谨 严肃)地对我说:“写文章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和对事物的观察。”我明白了,原来写作的诀窍就是积累和观察呀!
【1】用“/”划去稳重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
【2】补充词语,并解释意思。
迫( )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要是我也喝醉了,岂不是也能灵感大发,文章挥笔而出?
(1)这是一个( )
A.设问句 B.疑问句 C.反问句 D.感叹句
(2)根据课文内容,“我”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___________。以为只要像李白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写出好文章来。
【4】文中的“我”经过这件事后,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 )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 )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写出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2】这几段话写出了花生的________,主要是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
【3】“父亲”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花生作比较,来说明花生具有_________的品格。
【4】选文中画“﹏﹏﹏”句子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在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改写成肯定句:
(2)剧场坐着的每个角落里都是人。
修改病句:
(3)会场上爆发出掌声。
扩句:
(4)太阳早已下落。暑气并没有收敛。
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16、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那么多的星星,你怎么数得清呢?
那么多的星星,你是数不清的。
(1)这么简单的题,我怎么会错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中没有妈妈的孩子怎么可能是懂事的孩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乐园。不改变原意给句子换个说法。
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加工厂。(10分)
(1)他的话没有完全错。(该变词序,不改变句意)
————————————————————————————————
(2)你难道还不知道是谁办的坏事吗?(改为陈述句)
————————————————————————————————
(3)灿烂的阳光照耀着辽阔的大地。(缩句)
————————————————————————————————
(4)雨来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改为比喻句)
————————————————————————————————
(5)初春的一天,许多无数少先队员参加了放风筝的活动。(修改病句)
————————————————————————————————
20、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快乐习作。
学校生活丰富多彩。你们学校一定开展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郊游、拔河比赛、运动会……请选择你参加过的一次活动写一篇作文。要求:写出活动的过程和意义,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