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南充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照样子,根据语境填写词语。

例:表哥在家里养了各种各样的昆虫,简直就是个“昆虫迷”

(1)李华性格开朗,整天笑呵呵的,是个__________

(2)妹妹见到我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可真是个________

(3)下课后,同学们总喜欢围在赵一男身边,听他讲各种稀奇事。他是我们班的_________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吭___________________

3、比一比,再组词。

主( )  还( )  光( )

往( )  过( )  尖( )

偏( )  样( )  微( ) 

骗( )  详( )  器( ) 

 

4、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_  

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_  

宿 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_

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_

5、填一填。

一(   )童话   一(   )狂风   一(   )报纸   一(   )中药

一(   )学校   一(   )战斗   一(   )诗歌   一(   )楼房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外阅读。

绿叶 

刘湛秋

朦胧中一个个虚点,

芊毛与脉络那样纤细。

在春天的调色板上,

飘落雨水留下的痕迹。

枝头抽出第一片嫩叶芽,

幼儿微弱的呼吸,

它胆怯地试探着世界,

测量着空间的距离。

风是它永恒的保姆,

钢琴等待着森林交响曲,

生命,哪怕是细小到一片叶子,

也在顽强地展示着自己的力。

1写出绿叶的生长过程。(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森林交响曲。

2诗中最能反映主题的一句是(   )

A.在春天的调色板上,飘落雨水留下的痕迹。

B.它胆怯地试探着世界,测量着空间的距离。

C.风是它永恒的保姆,钢琴等待着森林交响曲。

D.生命,哪怕是细小到一片叶子,也在顽强地展示着自己的力。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第一小节中诗人把春天的雨水孕育了绿叶的萌芽说成是“飘落雨水留下的痕迹”。______

(2)“它胆怯地试探着世界,测量着空间的距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阅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古诗中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哪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这句话里两个“有的人”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第一个“活”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________;第二个“活”充满了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里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好斗的小螃蟹

蓝色的海湾里,有一只小螃蟹。它仗着有一对大钳子,总是欺负人。

小鱼被它夹得直喊妈妈。小乌龟被它夹得不敢把头伸出来。小虾一见到它就跑得老远老远。

小螃蟹见大家都怕它,非常得意,扬起头来吐泡泡。突然,它发现了一根小铁棒,心想:“谁敢惹我?看我不夹住你!”

“哈哈!”一个小男孩叫道,“我钓到了一只小螃蟹。”

【1】短文共有_____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_____句话。

【2】小螃蟹欺负了_______________

【3】“谁敢惹我?”这句话的意思是( )

A.竟然有人敢惹我

B.谁都敢来惹我

【4】小螃蟹最后去哪里了?它还能欺负别的小动物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片段)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1】谈迁是怎样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请用“ ”在片段中画出来。

【2】由这个片段的内容,我们联想到下列四字词语:

滴水穿石、 ……

【3】片段中运用了几个数据,如4年、 等,这样写的好处是:

【4】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真正的财富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是唯一没有汽车的人家……

②几个星期后,一辆崭新的别克牌汽车在大街上那家最大的百货店橱窗里展出了。这辆车已定在今夜以抽彩的方式馈赠给得奖者。不管我有多么想入非非,也从来没有想到过幸运女神会厚待我们这个在城里唯一没有汽车的人家。当扩音器里大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明白无误地表示这辆彩车已属我们家所有时,我简直还不相信这是事实。

③父亲开着车缓缓驶过拥挤的人群,我几次想跳上车去,同父亲一起享受这幸福的时刻,却都被父亲赶开了。最后一次,父亲甚至向我咆哮:“滚开,别呆在这里,让我清静清静!”

④我无法理解父亲的感情。当我回家后(   )地向母亲叙述时,母亲却似乎非常理解父亲,她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在思考一个道德问题,我们等待他找到适当的答案。”

⑤“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汽车根本不属于我们,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母亲回答我。我歇斯底里大叫:“哪有这样的事?汽车中彩明明是扩音器里宣布的。” “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说。桌上的台灯下放着两张彩票存根,上面的号码是348和349,中彩号码是348。“你看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吗?”母亲问。

⑥我看了好几遍,终于看到彩票的角落上用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这K字代表凯特立克。”母亲说。“吉米凯特立克,爸爸交易所的老板?”我有些不解。“对。”母亲把事情一五一十跟我讲了。当初父亲对吉米说,他买彩券的时候可以代吉米买一张,吉米咕哝说:“为什么不可以呢!”老板说完就去干自己的事了,过后可能再也没有想到过这事。348那张是给凯特立克买的。现在可以看得出来那K字是用大拇指轻轻擦过的。不久,我们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又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显然电话是打给凯特立克的。

⑦第二天下午,凯特立克的两个司机来我们这儿,把别克牌汽车开走了。直到我成年之后,我才有了一辆汽车。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母亲常说的那句格言“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具有了新的含义。回顾以往的岁月,我现在才明白,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们家最富的时候。

1选词填空:在文中第4自然段中括号处应该填( )。

A. 气愤 B. 委屈 C. 烦恼

2第4自然段中的“道德问题”是指( )。

A. 不应该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是关于诚信的道德问题。

B. 做人应该助人为乐。

C. 我们应该互相帮助。

3文中两次提到“我家”是“城里唯一没有汽车的人家”,作用是(   )。

A. 说明我家很穷。 B. 强调家里对这辆汽车的渴望程度很大。

4第6自然段中“那K字是用大拇指轻轻擦过的”由此说明(   ) 。

A. 父亲已经下定决心把汽车据为己有。 B. 父亲面临财富与道德选择时内心矛盾。

C. 父亲有骨气,不想选择财富,已放弃把汽车据为己有。

5文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母亲常说的那句格言‘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具有了新的含义”。你认为对“新的含义”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一个人有骨气本身就是一笔财富。

B. 因为我们一家人有骨气,所有我们意外得到了一大笔财富。

C. 一个人有了骨气,就能够努力奋斗,通过努力奋斗就可以获得汽车之类的物质财富。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对文中画横线的句

子的正确理解是(   

A. 我看到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病号,自己却忍饥挨饿,内心极为沉重。

B. 我几天没有吃饭,没有力气。

C. 草地上能吃上鱼很不容易,我舍不得喝下少之又少的鱼汤。

2意思只有我知道,老班长的意思是________

3用线画出这两段中描写老班长神态的句子。

前后不同的神态表现了老班长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为什么会这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哪吒闹海

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xīng xìng)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一天,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大海边。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龙王吓了一跳,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察看。

夜叉从水底钻(zuān zuàn)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就把夜又给打死了。

龙王听说以后,气得嗷嗷直叫,就派他的儿子三太子带兵去捉拿哪吒。三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说着,举枪便刺。哪吒一纵身,趁势抖出混天绫。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三太子只好现出了原形。

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

【2】哪吨的两件法宝是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第三自然段中描写哪吃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哪吒

【4】哪吒是神话传说《封神演义》里的人物,你读过这本书吗?请你写出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以下非连续性文本《文明用餐》,根据题目回答问题。

文明用餐

材料一:认识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家庭聚集性。它一般寄居在人体的胃部或十二指肠部,有时也出现在人的口腔、唾液中。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共同就餐、经常在外就餐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途径。

材料二:国人热衷合餐制的原因

①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胃癌高发的国家之一,发病率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而合餐制则是罪魁祸首之一。

②细究起来,面子是首要问题。很多人觉得,聚餐时大家在一起,你来我往,共品佳肴显得亲切。特别是长辈或者领导,用自己的筷子给你夹菜,显得亲切,没有架子。如果这时拒绝,就显得不合群。

③其次要归结于长期养成的习惯。据史料记载,我国唐宋以来开始合餐制,自此亲朋好友在一起围桌就餐。抗击非典疫情时,社会上就有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不过,由于大家都嫌麻烦,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④最后是餐具问题。很多餐馆或嫌麻烦,或出于工作疏漏,没有及时给食客提供公筷公勺。为了图省事,很多食客就以自己的餐具给别人夹菜,而此时唾液中的很多病菌伴随而至。因此,餐具也是其中的一大问题。

材料三:公筷公勺彰显文明新风

2020年6月1日,《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明确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科学防疫、避免病毒交叉感染需要重视细节,而日常用餐环节不容忽视。有疾控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测试使用公筷与否对用餐后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二者菌落总数最大相差250倍。主动使用公筷公勺、践行分餐制,养成文明就餐良好习惯,能够有效避免“病从口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随着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自觉践行,相信舌尖上的“新食尚”,也能促进文明健康的“新风尚”。

如何推进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

1.用餐时,应用公筷公勺取菜(汤),放置在自用餐具内,再以私筷私勺进行食用。

2.使用公筷公勺应该注意公共卫生,使用后立即放还至原位,以便其他宾客使用。

3.公筷取菜宜适量,不可将多取的菜放回盛器。

4.餐后剩余食品打包或撤盘,应使用公筷公勺。

【1】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刻的(       

A.革兰氏阳性螺旋菌

B.革兰氏阴性螺旋菌

C.革兰氏阳性杆菌

D.革兰氏阴性杆菌

【2】以下关于幽门螺杆菌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和家庭聚集性

B.幽门螺杆菌可能导致十二指肠溃疡

C.幽门螺杆菌一般寄居在人体各部位

D.经常在外就餐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

【3】“既然大家都知道合餐的弊病,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呢?”这句话加到材料二中,你觉得加在(       )最合适。

A.第①自然段段首

B.第①自然段段末

C.第②自然段段末

D.第②自然段段首

【4】下列不是国人热衷合餐制的原因的一项是(       

A.面子问题,觉得大家一起吃饭很亲切

B.长期养成的习惯

C.餐馆的工作疏漏,没及时给食客提供公筷公勺

D.大家都嫌麻烦,不想多洗餐具

【5】材料一中画线句子中的“一般”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6】很多人没有使用过公筷,如果你是餐厅服务员,你将如何劝说客人愿意使用公筷并引导客人正确使用公筷,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伟大、坚强的民族”这个句子。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会照样子做(注意加点的部分)。

(1)例: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山上____________

(2)例:田野葱葱绿绿的,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_________,像__________

18、按要求答题。

1.一天没吃饭,可把我饿坏了。(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都说元宵好吃。(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乐园。

【1】灯谜节目一下把我吸引住了。(改成字句)

【2】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欢腾。(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3】元宵节的晚上,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照样子补充句子)

元宵节的晚上,_______在一起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那只鞋难道不是小鸟安全的家吗?(换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从树上掉下来。小鸟没有受到伤害。(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回忆往事,经历过多少酸甜苦辣,可唯独想起这件事,我的心儿依旧在怦怦得跳着,请你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写下来。题目自拟。

要求:

1.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3.书写认真,无错别字,标点使用规范,字数在3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