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字扩词。
构:____________ 饰:____________ 蹲:____________
凤:____________ 序:____________ 例:____________
率:____________ 觅:____________ 耸:____________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地方的火烧云________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________的,一会儿半紫________,一会儿半灰色半________。
(2)________,耳听为虚。
(3)兵来将挡,________。
(4)千里之行,________。
(5)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________,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________很________地蹲着。
3、看(kàn) 看(kan) 下(xià) 面(miàn) 这(zhè) 幅(fú) 图(tú),你(nǐ) 觉(jué) 得(de) 这(zhè) 幅(fú) 图(tú) 可(kě) 能(néng) 表(biǎo) 示(shì) 的(de) 字(zì) 是(shì)_______。
4、读拼音,写字词。
1.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dí(_______)人的 shī tǐ(__________)。
2.因为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才跑几步我的小腿就好像灌了qiān(__________)一样mài(__________)不动了。
3.chèn(________)着妈妈打电话的机会,她 huāng luàn(________)地穿好了衣服,偷偷溜出了家门。
5、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乡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在téng luó( )树下,可爱的孩子们在wú yōu wú lǜ( )地玩耍,母鸡率领着一群小鸡在tà bù( )。夜晚的虫鸣仿佛一曲优美的cuī mián qǔ( ),fán xīng diǎn diǎn( )的夜幕下,偶尔传来māo tóu yīng ( )低沉的叫声。河边姿态万千的的柳树,在méng lóng( )的雾气中盼望着清晨。
6、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本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___________”。
【2】本诗前两句中“跳珠”“乱入船”两个词语写出了雨______的特征。“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是两个形象的比喻,把乌云比作_______,把雨比作________。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是(______)。
A.悲伤 B.平静 C.喜悦 D.焦急
【3】(1)本诗后两句中“______”一词写出了雨去得快的特征。
(2)写出有关雨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词。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解释下列词语。
(1)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
(2)唱黄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部分是这首词的小序,点出了词人所观所感的地点是________,其中的主要景物是__________。小序中的“溪水西流”与词中的“______________”相照应。
【3】上阕描绘的景物有兰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规等。
【4】下列诗句所表达的思想与本词下阕相近的一项是( )
A.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B.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C.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8、古诗词阅读。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③子规:鸟名,杜鹃鸟。
【1】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____时节的景象。其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雨如烟”写出了雨的特点:_____。读到诗句“子规声里雨如烟”,我们觉得尤为有趣,原因是__。
【3】“闲人少”的原因是村子里的人“_____”(填写诗句)。诗人说“闲人少”,目的是__。
【4】这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___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_______的赞美之情。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迷人的海洋
对大海我是一无所知,但看了《海洋的秘密》一书后,我完全被大海迷住了。
当我看到书中“海洋的诞生”时,心想:难道大海也有生日?它是哪一年出生的呢?它的妈妈是谁?我带着这几个问题往下看。哦,我知道了。原来海洋是在月亮诞生时,地球受了强烈的震动而裂开,裂缝越裂越大,海洋便渐渐形成了。
啊!多么有趣!大海的妈妈原来是月亮。可是,大海是有水的呀!这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仔细地看下去,原来大海里的水,是雨呀!雨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噢!原来围绕地球的大气慢慢地lĕnɡ què( )变成了雾。雾越积越厚,变成了雨水。这雨没有止息地下了几千年,于是干的海洋变成了汪洋大海。
当我看到书中“海中采药”时,有点奇怪,陆地有药,海底也有药——知道了,知道了!鱼肝油、琼胶、精蛋……不都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吗?
啊!海洋,你是多么绚丽,多么神奇!为了探索你更多的ào mì( ),我愿长大成为一位人民的海洋科学家。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上汉字。
(2)文章是通过( )和( )两方面的材料说明大海的神奇。
(3)找出文章中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抄写下来。
(4)通过阅读本文,你认为海洋的迷人表现在哪些地方?
10、读短文,做练习。
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无边无际,这里是植物的王国。有耸立云霄的望天树,有“见血封喉”的箭毒木,有1700年前的古茶树,有会跳舞的草,有会吃蚊虫的花……
走在林间,你如果觉得口渴,这里有“天然水壶”。砍下一根叫“扁担藤”的植物,藤的断处,清甜的水像泉水一样喷出来,为你解渴。下雨了,也不用愁,这里有“天然雨伞”。砍下一张海芋叶,宽大的叶子足够你遮雨。
【1】读短文,填空。(填写序号)
①跳舞草 ②蝴蝶花 ③吃蚊虫花
④望天树 ⑤古茶树 ⑥箭毒木
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那里有______。
【2】第2小节中介绍了两种植物,请你完成植物资料卡。
植物名称______,特点______,用途______。
植物名称______,特点______,用途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蚂蚁整(zhěng zhēn)天辛勤(qín qíng)地劳动,没有一个偷懒的。它们很团结(jié jiē),见了面就互相摇着触角打招呼。我很喜欢它们,有时捉(zhuō zhō)虫给它们吃。
【1】这段话共有____句话。
【2】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3】“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动物们的神奇“耳朵”
①在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声波和信号不绝于耳,充满了整个世界,而其中的大部分信号人类是听不见的,动物却可以听见。究其原固,不得不提到它们的神奇“耳朵”。
②科学家研究发现,动物们使用的声音,人类能听到的还不到10%。人类的耳朵能听见频率在20~20000赫兹的振动波,但是,猫科动物能分辨出30~4500赫兹的声音,狗的听觉的最高极限是60000赫兹。
③频率在20赫兹以下的振动波叫次声波。虽然人耳听不见它们,但却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感受到它们。使用次声波进行通讯却是一些动物的拿手好戏,( )音调低沉的次声波能通过地面贴着土层传播,声音的来源无法被辨认,( )不易被捕食者发现,次声波还具有传播距高极长的优点,因此,一些雄性动物经常用蹄子踏击地面,通过发出次声波来发号施今。
④频率在2万赫兹以上的超声波是另外一类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却被鸟类中的油鸱、金丝燕,喷乳动物中的蝙蝠、海狮和鲸类等广泛利用,例如海豚和海豹可以发出和听到水下高达18万赫兹上下的声音。
⑤哺乳动物的外耳包括耳廊和外耳道。耳廊为哺乳类动物所特有,内有弹性软骨支持,成为高度精巧而灵敏的集音装置。不过,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类哺乳动物耳廓的构造却很不一样,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耳朵”。
⑥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硕大的“招风耳”。大的耳朵可以增加收集声音的面积,从而更清楚地听到声音。一般来说,夜行性的或在开阔地带生活的哺乳动物的耳朵都比较发达,如蝙蝠、兔类等。
⑦耳朵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直径约为2米,听觉非常敏锐。由于耳部的褶皱很多,大大增加了散热面,所以更像是两把调节的大蒲扇,在炎热的夏季,它就是靠不停地扇动两只大耳朵,使耳部的血液加速流动,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还能顺便驱赶热带丛林中的蚊蝇和寄生虫。
【1】对短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介绍了动物们使用的声音,人类能听到的还不到10%。
B. 文章介绍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但是动物却能听到。
C. 文章主要介绍了动物们耳朵的特点和功能。
D. 文章主要介绍了动物们的耳朵比人类的耳朵更灵款。
【2】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作者使用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第③自然段括号中填入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但是… B. 因为…所以… C. 如果…那么… D. 不仅…而且…
【4】第⑥自然段中“一般来说,夜行性的或在开阔地带生活的哺乳动物的耳朵都比较发达,如蝙蝠、兔类等。”句中“一般来说”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声波和信号不绝于耳,充满了整个世界,而其中的大部分信号动物可以听见,但是人类是听不见的。
B. 次声波和超声波人的耳朵都听不到,但是却被有些动物广泛应用。
C. 一些雄性动物用蹄子踏击地面,通过发出次声波来发号施令,只是因为次声波具有传播距离极长的优点。
D. 大象的耳朵不仅听觉敏锐,还可以散热降温,驱赶蚊蝇。
1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中国刺绣历史悠久,图案取材丰富多样。绣品中人物形象惟妙惟肖,花鸟鱼虫栩栩如生,山间小溪迂回曲折。人们欣赏绣品艺术,总会赞叹不已。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曲折(qū) 惟妙惟肖(xiāo)
B.曲折(qǔ) 惟妙惟肖(xiào)
C.曲折(qū) 惟妙惟肖(xiào)
D.曲折(qǔ) 惟妙惟肖(xiāo)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刺绣
B.取才
C.迂回
D.历史悠久
【3】“栩栩如生”中“生”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硬,硬,强
B.不熟练
C.活,跟“死”相对
D.正在学习的人
【4】文中“鸟”的第三笔正确的一项是( )
A.撇
B.竖折折钩
C.横折钩
D.点
【5】我国刺绣驰名中外,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将下面这副赞美刺绣作品的对联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 )
借针代笔,凤舞 花簇锦
以线晕色,山清 景色新
A.蝶飞 水秀
B.蝶飞 秀水
C.飞蝶 水秀
D.飞蝶 秀水
14、阅读实践。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从我脚边( )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了。
【1】选出自课文《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按课文内容把选段补充完整。
这里运用 修辞手法,写出了 的情况。
【3】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用加点字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他难以回转身来。(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通过阅读四大名著,可以增进很多知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给下列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蝴蝶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训练营。读句子,写一写。
(1)“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将________比作”无字的歌谣”,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________及________、由________及__________的动态过程。
(2)“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我来仿写:
18、句子训练。
(1)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怎么能忘记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改写句子。
1.例: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
一棵高大的橡树像草原的哨兵,挺立在路旁。
(1)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挂在天空,热的人受不了。
(2)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2.例:楔子被工程师打进了地里。
工程师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1)小山村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2)我们被翠鸟的美丽深深地吸引了。
20、扩句
①景物印在心中。
②歌声荡漾在水面上。
21、习作展示。
在我们的记忆中,很多事让我们的心儿怦怦跳。或许是走夜路时,或许是第一次得奖时……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以“我的心儿怦怦跳”为题目写一篇习作,请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经过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