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松原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缘分   沧桑   翅膀   按排

B.镇静   清纯   嘱咐   羡慕

C.清晰   恍惚   羞涩   安祥

D.步履   坦率   意蕴   竟相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邪/开 密/怒 惊/骨  淡/湖

B.愿/住宿 养/口 跑/投  蓝/

C.手/陆 联/心 毫/翩  赘/连

D.制/烙 呜/拖 浩/茫  方/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或师焉,或不焉

C. 君子生非异也

D.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耳濡目染了许多人为的污染现象,深感每个社会成员具备相应的环保知识之必要,所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环保问题躲不开、绕不过。

②作为一名军人,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应时时想着“执干戈以卫社稷”,永远谨记:虎气血性是军人的图腾,文恬武嬉是胜利的克星。

③李彦宏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跟风、赶潮流,你吃到的很可能是剩下的残羹冷炙

④此次重污染天气已经是今年的第四轮,但是仍然有一些大企业甚至是央企对按照预案要求的时段实施限产、停产措施置若罔闻,拒不执行。

⑤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⑥天气转暖,黄河宁夏、内蒙古段的冰封河段涣然冰释,大块的冰凌开始向下游移动,有关部门提醒沿岸群众注意凌汛期的安全。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卢梭是原始主义者,主张复古,而我是相信进步的人;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B.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C.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刻碑人

那些墓碑,往往比主人风光,活在尘世的时光,也总是比主人更久一些。

每个人,包括亡者,都是独一无二的,同理,作为人们辨识亡者身份的墓碑,每一座墓碑也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你在我乡的旷野上经过,你就会发现,我乡的每一座墓碑之上,都有一幅绝无仅有的书法作品。而你看不到的是,墓碑背后,我乡的每一位刻碑人,都是乡间卓越的书法家。这些民间书法家,大多不识几个大字,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们技艺的精湛。他们将丧主家请人代笔的尺幅,紧贴在平整的石料之上,沿着纸上的文字,用朱砂,用刀笔,用凿子,渐次而深地镌刻下一个人的名字及名字覆盖下的一生。他们法天、法地、法自然,勾点撇捺,各有方寸;篆隶行楷,皆自风流。

刻碑人多是穷苦人家出身,舍得出力气,也守得住寂寞、屏得住耐心。倘若是富贵人家的子弟,绝少从事这一行当——在世家大族眼中,这是对自己的祖先和自己的身份的亵渎,往往会遭受本乡本族的排斥和疏远。但我乡历史上的碑刻名宿王久仑似乎是个例外。

我查遍了本乡志书,那些厚厚的地方史料中,没有留下关于久仑先生的只言片语,只有他的一首绝意仕途、颐养山林的七律。但在更民间的父老口中,他的名字和轶事却经久不衰。

在走访了我乡的诸多故老之后,我大体了解到了王久仑先生的家世以及生平:王久仑,右军后人,前清秀才,工书法,善吟诗,有刘伶醉酒之风,存高山流水之德。先生为人豪爽而不乏温和,才华冠于沂州而谦虚谨慎,时人多以结识他为荣。某一年,秋闱未折桂,名落孙山外,先生遂闭门不出三月,三月后孤身移居村外,圣贤之书尽抛,始为人刻碑。先生刻碑,自写自刻,字体多用魏,结体方严、笔画强劲,朴拙中万千变化,端正中无限风采。一时间百里刻碑之业皆为其臣服,乡人遂以“刻碑王先生”称之。久之,简称“刻碑王”。故老传闻,王久仑先生生来一对阴阳眼,一眼看阳世,一眼看阴间,能与生者言,能与亡者谈,因此,他刻的碑,生者欢喜,亡者喜欢。

王先生的故事固然是被故老们夸大了,但即便刨除掉夸大的成分,但就抛弃了功名,俯身丧葬之业来说,也足以引起后人的诧异进而敬佩了,毕竟,先生生在一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毕竟,他的书法和碑刻作品,都在我乡冠于一时,乡人皆以收藏一幅他的书法为荣。

关于“刻碑王”的传奇,最让人惊奇和不断传说的,是盗碑。

野史相传,民国三十五年,世道混乱,乡人填饱肚皮尚难,无暇其他。时有盗贼,辗转鲁南苏北,半月之间,夜盗王先生碑刻23座以图获利,终在徐州城被巡警查获,一时引为奇谈。消息传开,更多的蟊贼夜潜我乡,将王先生所刻之碑偷得一处不剩。何其悲痛呵——艺术向来如命似草芥的歌妓,当碑刻被视为一种艺术,就是它被金钱和利益反复转手之时。这也正是为何今日,作为一个探寻远去的刻碑匠人故事的书写者,我遍寻王碑而终无所获的原因所在了。

摊开本乡志书,面对王先生唯一流传下来的那首七律,我在想,倘若王先生知晓数十年后他辛苦所刻之碑的遭遇,他还会选择做个刻碑人吗?我在想,倘若礼请王先生刻碑的乡人知道自己祖先的墓碑会遭此大劫,还会请求王先生刻碑吗?

没有人回答我。除了那座被盗贼盗走的,但却留在乡人记忆里的墓碑——据说,那是王先生为自己镌刻的墓碑;更据说,那也是先生平生所刻的最小的墓碑。墓碑上面刻的不是大清国秀才王久仑,而是:刻碑人王久仑。

(选自《散文》2017.04,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乡的刻碑人都是一流的书法家,他们法天、法地、法自然,他们能创作各种碑文并将之镌刻在墓碑上,因此每一座墓碑上都有一幅绝无仅有的书法作品。

B. 在厚厚的地方史料中找不到关于“刻碑王”王久仑的只言片语,是因为王久仑出身世家望族,却从事刻碑这亵渎自己祖先和自己身份的行当。

C. 乡人敬佩王久仑的原因,一是他生在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却抛弃功名俯身丧葬之业;二是他的书法和碑刻作品在本乡冠于一时。

D. 这篇散文写的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还用对比和欲扬先抑的手法来表现王久仑。

2文章对盗碑有关内容的叙述,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3为什么刻碑人王久仑刻的碑“生者欢喜,亡者喜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多次以死明志,如走投无路时,他“_____”也绝不苟且偷生;而“_____”则表明他无论死得多么惨烈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内心追求。

(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出一种凄清苍凉之感,“___________”就是这样。

(3)《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阐明了有的人明明可以通过某种方法“得生”和“避患”却不采取这种方法的原因。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2)且放白鹿青崖间,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贾谊《过秦论》)

(4)____,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________

9、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⑴蒹葭萋萋,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⑵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⑶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⑸黄发垂髫,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____________ ,积毁销骨。(司马迁《史记》)

⑻余音饶梁,_____________ 。(《列子•汤问》)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女子早起晚睡辛勤劳 作,没有一天不如此。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援引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轻启兵端最终落败的古事,告诚南宋朝廷慎之又慎。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的男人和女人的衣着,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2)白君易的《琵琶行》中写音乐短暂停歇以后突然发出激越声响的句子是:“     。”

(3)李商隐的《锦瑟》中收束全篇,表达诗人惆帐惘然的心情的句子是:“   。”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①本词大约写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因党争被贬,初抵郴州、寄居旅舍之时。②〔梅花〕〔尺素〕代指远方的问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上阕中,“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语双关,不仅写出了月色暮霭的凄婉迷茫,更写出了词人的失意怅惘。

B.上阕中“桃源望断无寻处”,化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追求美好理想却在现实难以实现的无奈叹息。

C.上阕中,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前面用“可堪”二字领起,表现了词人虽身处逆境却矢志不渝的坚毅。

D.下阕中,借“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表达了词人在被贬途中收到来自远方的问讯时,感到了些许慰藉。

E.下阕中,“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寄托了词人不愿流落异乡、想有所作为的愿望。

【2】有人认为“砌成此恨无重数”意味深长,请结合全词,赏析词中包含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衡州新学记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之天下,元元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巴?盖欲还先王之曰,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乾道(1)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遑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投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大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乐大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选自张孝祥《于湖居士文集》)

注释:(1)乾:宋孝宗年号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政者学之施   施:施行

②元元本本   本:探究

③则无道揆法守   揆:准则

④旋以废忘   旋:随即

⑤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   以:在

⑥居无何而学成   无何:不久

⑦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  盖:大概因为

⑧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抑:还是

A.①⑧ B.②⑦ C.③⑥ D.④⑤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视薄书期会之事

一看到官府的文书档案、遇到施行政令的事情

B.士不为便,而还其故

士人认为价格不便宜,又搬回原来的地方

C.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三人管辖之地,安定有序,被称赞治理得好。

D.而思致君泽民之业

并且(要)考虑佐国君、施恩于民的大事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先王之时君臣重视“学”就像农人重视自己的田地一样。

B.后世之人的学习条件更好,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不及先王之时的人。

C.王彦洪,郑丙、张松三位官员克服重重困难,亲自建造了石鼓书院。

D.文章结尾既表达了对王彦洪等三人的赞美,也对后世学者提出了希冀。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5文章多次提到学与政的关系,请结合全篇,具体说明作者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对“奋斗”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联系实际;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