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成都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对下面语段的主旨观点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如今,许多年轻人沉陷“美颜”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一味追求完美,却忽视了对自己的认知,照片可以被修改得面目全非,而真实的面目无法改变,真实的虚妄在于对现实和幻想混淆一谈。而你就是你,那个不完美却真实的自己。

A. 浮华年代,真实不再。

B. 真实之美,美在它的坦诚率真。

C. 人的颜值与其价值不成正比。

D. 真实生活正美在它的残缺与遗憾。

2、下列对联的悬挂地点,最合适的一项是(   )

①绍绪仰斯文识大识小,趋庭传玉教学礼学诗。

②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

③圣朝吁俊首斯邦看志士弹冠而起,天府策名由此地喜英才发轫而前。

④大甘养兰有致,细雨润蕙无声。

A. 孟子庙   祠堂   书院   园林

B. 书院   孔庙   贡院   园林

C. 藏书阁   孔庙   书院   学校

D. 孔庙   祠堂   贡院   学校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xìn)   僮(bú)   功强近(jī)

B. 马(xī)   琐(wěi)   茕茕立(jié)

C. 首(yǔn)   慢(bū)   兄弟(xiǎn)

D. 夸(jīn)   (huǎn)   宠命优(wò)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归鹿门歌》《春江花月夜》《梦游天姥吟留别》均为古体诗,其作者分别为孟浩然、张若虚、李白。

B.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名平,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有《湘夫人》《离骚》《九歌》和由汉代刘向父子编订的《楚辞》。

C.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的是唐代著名诗歌《长恨歌》的作者。

D.中国古典诗歌的生命力极其旺盛,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先后培植出先秦诗骚、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文人诗、唐诗、宋词、元曲等诗坛奇葩。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何厌之有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以其无礼于晋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已经20周年,2018年无偿献血人次超过1500万,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不过,目前仍然有大量的病人急需临床等待输血,部分城市偶发“血荒”。在与死神赛跑的道路上,如何让更多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挽救更多的生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在探索一个机制,希望在大城市建立一批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伍,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中心城市,一旦出现血荒,这些队伍能拉得出来,参与献血,通过这种方式就很容易解决血荒问题。这些队伍要有一定的规模,不是十几个人,而是上百、几千人的队伍。当然,一些特殊类型 的血液只能靠特殊人群建立志愿捐献者队伍来解决”。

(摘编自《红会探索建立无偿献血志愿队》,《北京青年报》2019年3月11曰)

材料二:

(摘编自王翠娥、潘凌凌等《浙江省无偿献血人群人口学特征分析》,《预防医学》2018,Vol。30,No。3)

材料三:

日前,由西安铁一中6名学生提出的模拟“提案”——《关于进一步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确保医疗用血充足供应的建议》,受到驻陕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杨正国的关注,并作为正式提案提交全国两会。

“2018年,全国范围内互助献血的取消,使无偿献血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调研中,团队成员发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无偿献血知识普及度不高,献血人数比例偏低,各地差别较大;献血点设置不合理,中心血站覆盖供血半径较大;献血者及其亲属用血费用报销流程烦琐,影响献血者的积极性;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献血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摘编自《6名高中生关注无偿献血“提案”提交全国两会》,中青在线2019年3月9曰)

材料四:

现如今,世界献血者日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为了鼓励更多人参与献血,各地都陆续推出精彩纷呈的献血活动。

美国为了鼓励人们献血用了各种各样的奖励办法。在密歇根州,献血者可以获得纪念T恤和帽子;在圣迭戈,献血者可以免费观赏鲸鱼;而克利夫兰市的红十字会更是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献血者可以免费乘车到商业区品尝自己喜欢的饮料。

日本各地献血室正绞尽脑汁吸引年轻人献血。本土“动漫”风加上年轻人所钟爱的杂志和零食是日本部分献血站等候区的特色。献血者可以在采血时边看电视,边舒缓情绪,有的甚至还提供免费的美甲和按摩服务。献血屋不仅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服务设施完备,更重要的是献血屋工作人员热情周到、服务细致,使献血者真切地体会到了被尊重的感觉。

(摘编自《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带你看看国外无偿献血》,浙江省血液中心2018年4月13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中,年龄自18岁起统计,体重女性自45kg起统计、男性自50kg起统计,可见,无偿献血是有年 龄、体重限制的。

B.男性献血者献血量<360mL的占比低于女性;随着年龄段的增加,献血者献血量<360mL的占比大体呈减少的趋势。

C.女性献血者献血量<360 mL的占比在体重45kg级时最小,50kg级时达到最高,然后随着体重级别的提升,占比逐渐减小。

D.从50kg级开始,随着体重级别的提升,男性献血者献血量<360mL的占比的下降幅度远远大于女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海京认为除了一些特殊类型的血液引发的血荒外,其他血荒都可以通过建立一批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伍来解决。

B.在2018年以前,全国范围内存在着互助献血,这种献血方式不能顺应无偿献血的发展趋势,因而最终被国家取消。

C.西安6名中学生针对中国无偿献血现状提出的模拟“提案”被作为正式提案提交全国两会,引起了社会较大的关注。

D.如今世界献血日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各地为鼓励更多人参与献血,根据地域、人群的不同推出了精彩纷 呈的献血活动。

3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礼运·大同篇》认为在大道实行的时代里,人与人之间讲求信用,在做到“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后,人们对奉养长辈和抚育子女也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

(2)《石钟山记》中苏轼因疑前人之说,于是亲身探访、求真辨伪,最终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乎?”的道理,其体现的质疑和求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梦”朦胧而又虚幻,多变而又易逝,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与文人的诸多感情追求相吻合,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的不同情景中,如 “______________”,又如“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吾尝终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__,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苏轼《赤壁赋》)

(4)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____________________,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6)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_______;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7)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夏日绝句》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____________,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4)然秦以区区之地,____________,序八州而朝同列。(贾谊《过秦论》)

(5)孔子曾经对子贡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它抛弃了自我中心主义,体现出更强的自我责任与道德约束,这既是中华文明的内在品格,也代表着中国对世界秩序的想象。

10、默写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工笔手法,从形、声、色、态等不同角度具体描写夔州的特定环境。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的复杂感情融入诗句中。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自己沉醉在钱塘湖美景之中,流连忘返,满怀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苏轼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周瑜战场上指挥从容,建立赫赫战功,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

(3)“月”这一物象,在文人笔下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古诗词中含有“月明”意象的语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和卢国华)

辛弃疾

汉节东南①,看驷马、光华周道。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问不知、何处著君侯,蓬莱岛。

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怀抱。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②。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③无根潦④。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注]①汉节东南:指卢国华时任福建提刑使。②旌纛:军中之旗。③易除殆类:指南宋朝廷中那些不以金人为意,专事享乐的人。④根潦:指浮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节东南”几句写卢国华任福建提刑使时,乘坐四匹马拉的车子光彩满路,仕途上春风得意。

B.“须信是”几句写相信友人为官之处的七闽大地会有福星来到,也是期望友人在任能有所作为。

C.“庭草”两句描述卢国华做官闲暇时光的惬意生活,闲看秋草自生、秋阳照在榕树上而心满意足。

D.“但欲搜”几句紧扣标题中的“和卢国华”,写“我”现在只想寻找一些好的词语来答谢您的新词。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正月,吴汉破公孙述于鱼涪津,遂围武阳。诏汉直取广都,据其心腹。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公孙述将帅恐惧,日夜离叛,述虽诛灭其家,犹不能禁。(汉武)帝必欲降之,又下诏谕述。述终无降意。

帝戒吴汉曰:“成都十余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遂自将步骑二万进逼成都;去城十余里,阻江北营,作浮桥,使副将武威将军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为营相去二十余里。帝闻之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勃乱!既轻敌深入,又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贼若出兵缀公,以大众攻尚,尚破,公即败矣。幸无他者,急引兵还广都。”

诏书未到,九月,述果使其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将众十许万,分为二十余营,出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丰因围之。

汉乃召诸将厉之曰:“吾与诸君逾越险阻,转战千里,遂深入敌地,至其城下。而今与刘尚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其祸难量;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若能同心一力,人自为战,大功可立;如其不然,败必无余。成败之机,在此一举。”诸将皆曰:“诺。”于是飨士秣马,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乃分兵拒水北,自将攻江南。汉悉兵迎战,自旦至晡,遂大破之,斩丰、吉。

于是引还广都,留刘尚拒述,具以状上,而深自谴责。帝报曰:“公还广都,甚得其宜,述必不敢略尚而击公也。若先攻尚,公从广都五十里悉步骑赴之,适当值其危困,破之必矣!”自是汉与述战于广都、成都之间,八战八克,遂军于其郭中。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必欲________ (2)贼若出兵________

(3)于是飨士________ (4)遂于其郭中________

2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及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公转营迫之  ②丰因围之  大众攻尚  ④具状上

A.①②用法相同,意义不同;③④用法相同,意义不同。

B.①②用法不同,意义不同;③④用法相同,意义相同。

C.①②用法相同,意义相同;③④用法不同,意义相同。

D.①②用法不同,意义相同;③④用法不同,意义不同。

4请概括刘尚被困之因。

5联系全文,按照提示完成下表。

汉武帝对吴汉态度

具体内容

如何评价汉武帝

戒吴汉

莫轻敌,据广都

(3)

责吴汉

(1)

(2)

还广都,得其宜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在你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守护者”呵护你健康成长。请以“因为有你”开头,为其中一位守护者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形象鲜明,感情真挚。小诗不超过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