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遂宁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对《锦瑟》中所用的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生梦蝶:庄生,即春秋时的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比喻人生虚幻无常。亦作“庄周梦蝶”。

B.望帝啼鹃: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

C.鲛人泣泪: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能织丝绸,哭泣时眼泪变成明珠。

D.良玉生烟:相传宝玉埋在地下,上空会出现烟云,阳光下见得分明。

2、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委内瑞拉反对派领导人瓜伊多自行宣布成为“临时总统”,得到美国以及多个拉美国家政府的支持,促使现任总统马杜罗宣布与美国断绝外交关系。

B.影片《一步之遥》票房创下新低,豆瓣评分也不高,制片方指责个别影评人未看作品就对电影进行差评的行为是极不妥当的。

C.《见字如面》节目中,那些家书载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重返人们身边,我们仿佛真的通过那些文字、话语与我们相隔遥远的人见面了。

D.地铁图书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车厢内向公众推荐免费电子书,组织定期主题文化活动,让一辆辆列车化身为一座座移动图书馆。

3、杜甫有诗云“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描写的是(  

A.泰山

B.庐山

C.长白山

D.华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各地切实抓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确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B.这部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C.我国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5个月的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项工作。

D.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音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把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继承好、运用好、发展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豪情满怀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书写新的恢宏史诗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B.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人在山水间

①我的第一次富有生命意义的山行,是在下乡的路上。那时刚刚从高中生变身为下乡知青,下乡的地点是二十公里开外的村子。因为交通落后,只能步行前往,在距离那个村子的几公里处,必须翻越一座有近千个石阶的高山,站在山脚举目仰望,逐级上扬的石阶就仿佛是一架通往太空深处的天梯。历经了几个小时的跋涉,拾级而上的每一步都异乎寻常的艰难,感觉整个生命几乎达到崩溃的极限。而很多年后,当我在批阅一个学生的散文习作,看到文中细述他上初中后便每周都要两度翻越三座壁立千仞、陡峭险峻的高山才能抵达那所乡镇中学时,才顿觉惭怍---我的那次所谓的艰难山行,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②我灵魂意义上的第一次山行,则源于那次偶然的听山经历。那是在大学读书时一个孟春的黄昏,淅沥的春雨刚刚停歇,平时叽叽喳喳的鸟儿仿佛被雨水严重洇湿得噤声了,整个山间脱透出一片安详和宁静。那时正值青春,思想的目光总是朝着无尽的远方眺望,一次的听山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群哑然的孤独者,不过是一种寂静生命的缩写。

③大学毕业后,我所分配的工作单位在远郊并建于山上,被崇山峻岭围绕。经年累月地在山中来来回回、上上下下,久而久之便滋生出听山的嗜好。记忆中最为深刻的是一个中秋深夜的听山。当深重的夜幕降临,鸟儿纷纷归巢,人们徐徐入梦,整个世界都仿佛陷入一片宁谧。如果不是远方的城市上空被一束束强力的灯光映照着,人的感觉就像是被置入一种黑暗的时光隧道。在越来越浓厚的秋凉的包裹下,人的整个身体在缓缓地收缩,但大脑深处似乎有一股力量在如潮般地涌动,至于这股力量能够喷发出什么,其实自己并不太清楚,但有一点却是了然于心的:虽然夜色笼盖的天空没有溶溶月华的照耀,人的内心却有了一种宽阔的澄澈;尽管远方被黑幕阻挡得模糊不清,人的灵魂却有了一种透明的洞见。于是,一座座已然熟知的和非常陌生的、躬身力行的和尚未涉足的、声名远播的和湮没无闻的、生命高扬的和灵魂低调的山纷至沓来,令人顿觉抵达了世界上所有的山,也悟出了山的特有的内涵和品格:沉默不过是外表,内在的丰盈和激情才是本性。从沉沉的深夜中抽身出来,整个身心仿佛已被彻底地洗濯了一遍。

④第一次领略到迥异于一般江河并富于多元形态的水美和水的魂灵,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被人们盛赞为人间瑶池的黄龙寺和童话世界的九寨沟。登上黄龙之巅,散发出冷意的展阔坦然的五彩池便夺眶而入,突兀的刺激不仅使人的眼睛一阵错愕,内心更是迸射出一声惊呼:简直就是水美的绝唱,是最为璀璨的水的精魂。九寨沟里的五彩池,显得没有那么冷艳,更多了些许柔美和梦幻的韵致。高原的阳光穿过浓密的树丛一束束地投射在由碧蓝、天蓝、橄榄绿、橙红合成的池中,光影、水影、色影、树影融为一体,盈盈地闪烁出极为梦幻的水的美感,令人仿佛置身于水的仙境一般。

⑤作为水的色彩美的一种经典存在,无论是黄龙寺的还是九寨沟的五彩池,无疑都是最吸引游人聚集和生发惊叹与赞美的所在。除此而外,就是这两个自然风景区所呈现出的那种由海子、瀑布、溪流、水滩共构的多样态的水美特质和水魂内涵,或是张扬出宽阔与深邃,或是挥洒出豪迈与激情,或者是流溢着宁静与温婉,或者是蕴含着庄重与冷傲。然而,有一种水美或者水的灵魂,却在我们的有意无意之中被忽略或漠视。在原始森林下面的不远处,有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水潭,一群身体几近透明的鱼在里面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我将手伸入水中,试图同这些小生灵做一个小小的游戏,彻骨的寒冷便迅疾地浸透了整条胳膊。一个当地人说:只需再有几分钟,你的这只手就可能报废了。内心顿生几分莫名的恐惧,看来人是必须有所惧怕的,有惧怕的人才会生长出敬畏之心。注视着小水潭,脑海里禁不住闪出这样的生命憬悟:极寒是另一种水美的高度,也是其灵魂抵达的深度。

⑥饮水而生是人类的第一选择,人类自其诞生以来就无法抗拒水的巨大诱惑,所以人类只能臣服于水的定律。正是因为有了水的这个无时无刻不在的重要角色,以及有了同水的各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本质关联,人类才具有了存活的可能及其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才最终一步步地实现了人丁的愈发兴旺、族群的更加壮大,以及对于人类生命历史进程的文明缔造。逐水而居是人类的又一重大选择,大凡具有丰沛水资源的地方,常常是人类社会早期文明开始的所在,许许多多的古代城郭和古代村落,莫不是因为有了水的缘故才固定下来,并在漫长历史岁月的反复洗礼后成为现代意义的都市文明和乡村文明。

⑦作为与水同在也与水同行的山,是人类社会的另一种重要依附。从某种意义上讲,最初的人类大多是山民,他们不仅选择山上的洞穴居身,而且以山里的林木果实为食。或许是为了彻底摆脱猛兽们的袭扰和威胁,也或许是因为山上有限的食物不足以供养生命的存在,不知从何时何地开始,人类主动选择了对于山的群体性撤离。人类的身体虽然离开了山,但他们的内心仍然常常牵挂着山,并怀揣着不同的情感和心理重回山中,或者是探访那些隐藏在深山的自然秘境,或者是展开一段寻找内心宁静的旅程。

⑧步山水而幽远,枕山水以抵达,我缱绻这种幸福。

(取材于冯源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思想的目光总是朝着无尽的远方眺望   眺望:探寻,追求。

B. 整个身心仿佛已被彻底地洗濯了一遍   洗濯:净化,滋润。

C. 突兀的刺激不仅使人的眼睛一阵错愕   突兀:突然,出乎意外。

D. 脑海里禁不住闪出这样的生命憬悟   憬悟:憧憬,向往。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①段的“逐级上扬的石阶就仿佛是一架通往太空深处的天梯”,形象地突出作者面对高山的畏难心理。

B. 文章第②段的“灵魂意义”,在这里指对自然世界中的一座座高山生发出的作者独有的审美理解和精神领悟。

C. 文章第④段中的“错愕”“惊呼”等反应,源于黄龙之巅的五彩池彻底颠覆了作者对于水的柔美的惯性认知。

D. 文章第⑥段中的“饮水而生”“逐水而居”表明,人的生命离不开水,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人与水的亲近史。

3作者行走在山水间,对山水的认知及感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本文第一、二部分简要概括。

4本文结尾写道:步山水而幽远,枕山水以抵达,我缱绻这种幸福。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本文分为三部分,请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这三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就写出了秦国穷奢极欲,对珍宝极不珍惜。

(2)在《赤壁赋》中,表达作者欲与神仙为伴、厮守明月的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描写了同舍诸生服饰鲜艳,如同神人,又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自己的服饰和心理,表达了一心向学的精神。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耻相师的表现。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一句,写出琵琶女半夜醒来满脸泪痕的凄苦;“___________”一句,写出诗人听闻琵琶女遭遇后,泪洒衣襟的情形。

(3)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小雨”和“草色”的两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都阐述了善待百姓的重要性,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__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2)白居易《琵琶行》中善于借助“月”这一意象来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借“________________”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又借“________________”衬托琵琶女婚后的孤寂。

(3)《醉翁亭记》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批评世俗之人投机取巧、毫无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3)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泰山神奇秀丽、遮天蔽日的雄奇风姿。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

朱淑真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顰。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1)这首词上片的“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应如何理解

(2)有人说,该词的结尾两句与苏轼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有异曲同工之妙。试比较二者的异同点。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甘茂者,下蔡人也。事下蔡史举先生,学百家之说。因张仪、樗里子而求见秦惠王,王见而说之,使将,而佐魏章略定汉中地。惠王卒,武王立,秦使甘茂定蜀,还,以甘茂为左丞相。秦武王三年,谓甘茂日:“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甘茂曰:“请之魏,约以伐韩。”卒使甘茂将兵伐宜阳。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孙爽争之,武王召甘茂,欲罢兵。甘茂日:“息壤在彼。”王日:“有之。”因大悉起兵,使甘茂击之。斩首六万,遂拔宜阳。韩襄王使公仲侈入谢,与秦平。武王竟至周,而卒于周。其弟立,为昭王。楚怀王怨前秦败楚于丹阳而韩不救,乃以兵围韩雍氏。韩使公仲侈告急于秦。太后楚人,不肯救。公仲因甘茂言于秦昭王日:“公仲方有得秦救,故敢扦楚也。今雍氏围,秦师不下般,公仲且仰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楚、韩为一,然则伐秦之形成矣。”秦王乃下师于般以救韩,楚兵去。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归之韩公孙爽争之不能得公孙柬由此怨谗甘茂茂惧亡秦奔齐  逢苏代,日:“臣得罪 于秦,惧而遁逃,无所容迹,愿君振之。”苏代许诺,谓齐王日:“夫甘茂,贤人也,德王之赐,好为王臣,王何以礼之?”齐王日:“善。”即位之上卿而处之。齐使甘茂于楚。楚怀王新与秦合婚而欢。秦闻甘茂在楚,使人谓楚王日:“愿送甘茂于秦。”楚王问于范蛸曰:“寡人欲置相于秦,甘茂,可乎?”对日:“不可。茂诚贤者也,然不可相于秦,夫秦之有贤相,非楚国之利也。”甘茂竟不得复入秦,卒于魏。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归之韩/公孙奭争之/不能得/公孙奭由此怨谗甘茂茂惧/亡秦奔齐/

B.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归之韩/公孙奭争之/不能得/公孙奭由此怨谗甘茂/茂惧亡秦奔齐/

C.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归之韩/公孙奭争之/不能得/公孙奭由此怨/谗甘茂/茂惧/亡秦奔齐/

D.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归之韩/公孙奭争之/不能得/公孙奭由此怨/谗甘茂/茂惧亡秦奔齐/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丞相,就是在皇帝左边站立的丞相。文中樗里子是右丞相,他的职位低于甘茂。

B.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的谦称。

C.上卿,夏商周时天子、诸侯国皆设卿,分上、中、下三等,上卿是其中最高的等级。

D.合婚,是男女双方订婚前合八字的旧俗,文中指结成婚姻,是秦楚之间的政治联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茂征战南北,屡立战功。他受到秦惠王重用,率领军队平定汉中;秦武王时,又平定蜀地之乱,被封为左丞相。

B.甘茂知难而进,终获胜利。受命攻打宜阳时,久攻不下,秦武王想要撤兵,甘茂说服他继续攻城,最终攻克宜阳。

C.甘茂不负所托,助韩脱困。楚国围韩而秦不肯救,甘茂传达了公仲侈对各国间利害关系的分析,促使秦国出兵解围。

D.甘茂逃奔异国,客死他乡。他虽能力出众,却遭受排挤,被迫逃到齐国,其后再未担任要职,至死也没能回到秦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得罪于秦,惧而遁逃,无所容迹,愿君振之。

(2)夫甘茂,贤人也,德王之赐,好为王臣,王何以礼之?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写作。

新冠病毒从2019年开始在世界各地蔓延,如今已经持续了近三年。2022届的高三学子,是在疫情的伴随下度过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这三年来,疫情影响了我们的方方面面,它让我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我们在特殊情况下去磨炼和塑造自己,同时,疫情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了国家,认识了国人,也认识了世界。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以“疫情下的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