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牡丹江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次第 B.怎一个愁字了得 C.憔悴 D.满地黄花堆积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庙在山西麓   ②徙倚久而归

B.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②碧峰巉孤起

C.①复小艇游庙中   ②盖此得名也

D.①实不然   ②甚可壮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②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⑥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A.①⑤ B.②⑥ C.③⑤ D.④⑥

4、《史记》一共包含多少篇?(  )

A. 70篇   B. 100篇   C. 130篇   D. 150篇

5、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定语后置句式的一句是(  )

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项王自度不得脱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我国自汉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有着丰富的防治瘟疫的经验。根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二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了三百多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控制住了疫情蔓延,得到了较好救治,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1956年北京流行性乙型脑炎,2003年非典,2009年的禽流感,中医药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在救治工作中也发挥了更加重要、更为广泛的作用。强化中西医结合、中医深度介入诊疗过程,成为医疗救治的鲜明特点。2月15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地坛医院报告,中医药对轻型、普通型和重型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单用中药加对症治疗有效率为87.5%,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达92.3%。

2月24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中医药治疗率总体为87%,使用中药汤剂的比例占82%,治疗总有效率为92%。

(摘编自求是网2020年03月19日《发挥好中医药在抗疫中的独特优势》)

材料二

近年来,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在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方面体现出显著优势。随着中医药事业发展活力被不断激发和释放,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也在不断增强。社区里就有国医堂,不仅可以看中医,还能享受针灸、推拿等特色医疗服务,非常方便。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越来越多中医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中医药科技论文数量不断攀升。近年来,中医药科技创新实现了飞跃发展,整体实力大幅提高。中医药行业坚持自主创新,原创优势更加凸显。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中医药教育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中医药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实现了从高职、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多层次、多学科、多元化全覆盖。

(摘编自田雅婷《历久弥新中医药保障人民健康大有可为》)

材料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给沿线国家人民带去了卫生资源和健康。我们要让中医药产业在国际上发扬光大,就必须整合中医药资源、中医药产业、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集中优势,构建中医药国际化交流平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传统医药海外中心建设、医疗服务、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国家形象宣传等方面的共同协作,不断扩大中医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中医药合作交流的国际水平及影响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和产业更稳定扎实地走向世界。

新时代中医药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传播滞后,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大。目前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主要是中医针灸和部分作为保健品的中成药等,代表的只是中医药的一部分,真正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并未转化为软实力。二是中医“去中国化”问题突出。针灸作为最先走出国门的中医文化之一,被广泛应用,但“去中国化”的趋势也很明显。程序针灸、阿是针灸和针灸欧美化,都是针灸被异化的形式。法国部分学界代表更是认为针灸是产生于法国,并对其归属问题提出了诉求。从药材的产出来看,滥采乱伐现象造成部分珍贵野生药材流失,同时,我国机械化生产技术落后,难以形成较高的产量和规模。再者,中医药的形成与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大部分中医药文献以古汉语编成,文化理解不了,中医理论就难以真正掌握。这就要求中医从业者不仅要有相当的文化底蕴,还要有很好的悟性,给非中国文化圈的医学者带来很多困惑,加大了中医药国际化的难度。

(摘编自杜加辉、武东霞、王瑛《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次因瘟疫造成的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是因为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

B.就医越来越便利,使得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C.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医药将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给沿线国家和人民带去卫生资源和健康。

D.要想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须要将传统中医药文化转化为我们的软实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历史还是现状都证明中医药在防治疫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只要不断扩大中医药高等教育规模,加大人才培养,中医药事业就能得到传承和发展。

C.大部分中医药文献以古汉语编成,难以理解的文化是中医理论很难掌握的一个重要原因。

D.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需要我们抓住机遇的同时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困境。

【3】中医药事业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

(3)郦道元《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达女主人公决绝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认为万物皆一,不必羡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将军率铁骑,冲敌阵,万箭齐发的战斗场面。

9、《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名句默写。

(1)世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生与死的距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写出词人对亡妻的思念,说自己经受这种天人永隔的苦难整整十年。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现实与梦幻混同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的种种忧愤,包含在了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一句既正面写游鱼的自在,又侧面表现潭水清澈,而“__________”一句采用拟人手法写出游鱼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情态。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一句直接点明阿房宫占地广阔,而“__________”则指出阿房宫是依着山势走向修建的。

(3)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百姓安于异族统治的现状。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一文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而来。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失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一文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日长简仲咸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贬谪商州任团练副使时。简:即书信,用为动词。仲咸:冯伉的字,与王禹偁同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故诗中称同年。②伯阳:老子李耳的字。③牢落:形容无所寄托的样子。

1颔联表现诗人怎样的心境?

2从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两方面对颈联进行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公已独步其间。天圣七年,补国子监生。是秋取解,明年省试,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初奉敕撰《唐书》,而《列传》则宋公祁所传。书成奏御,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当书。公曰:“宋公于传’功深而日久'岂可掩其名,夺其功?于是《列传》书宋公。先公平生以奖进贤材为己任。今湖州孙正言觉为合肥主簿,未与公相识。郡守怒之,欲招拾以罪.时胡侍讲在太学以属公,公为作手书与其寮佐,令保全之,遂获免。福州处士陈烈,素不与公相识。公闻其名,知其行义,屡荐于朝,乞赐召用,朝廷即召烈为国子监直讲。先公天性正,不顾仇怨。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横身当事,不恤浮议。是时,今司徒弗魏公当国,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争,或奏事上前,众议未合,公亦往返折难,无所顾避。

(《文忠附录二先公事迹》,有删节)

(乙)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著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誓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芘,朝廷无所稽疑。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救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实!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

(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有删节)

(丙)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败,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救/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B.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救/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C.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救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D.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救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封建时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或“国学”,就学的学员皆称太学生或国子生。

B.省试,明清时称会试,由礼部主持,每三年举行一次,第一名称为会元。从文中可知,欧阳修是省试的会元。

C.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古代很多文学家的作品集常以谥号命名,例如《欧阳文忠公文集》《昌黎先生集》《范文正公集》。

D.尚享,也作“尚飨”,是指尊崇、高尚的享受,是旧时祭文结语,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表达对逝者的悼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文冠天下。四六文盛行时他就独步其间;修撰《唐书》完成后,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文风豪健俊伟,令王安石叹服。

B.欧阳修举贤好士。湖州孙觉与欧阳修还未相识时,郡守欲加罪于孙觉,欧阳修亲写书信使其获免;陈烈亦曾得其相助。

C.欧阳修性情耿直。韩琦主持国政时,公卿聚集议事,欧阳修都会据理力争;上朝奏事,众议不合时,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

D.欧阳修德高望重。苏轼赞其“大川乔岳”般的地位,王安石叹其高远深厚的才识,由衷赞美欧阳修一生的人品功业,情真意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

(2)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

【5】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甲文和乙、丙两文的不同。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在除夕年夜饭餐桌上,在扶贫攻坚工作者的脚下,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里……在这里,能读懂中国。

材料中“在这里,能读懂中国”,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