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晋之好”的成语典故所指的省区是( )
A.山西省、云南省
B.甘肃省、陕西省
C.陕西省、山西省
D.陕西省、河南省
2、“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时,乌苏里江已经洒满了阳光”此话说明
A.我国领土东西跨经度广、东西端的时间差异大 B.我国陆上疆界很长、邻国数量很多
C.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广、南北部的温度差异大 D.我国海上疆界很长、领海范围相当广大
3、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很多,下列不是主要因素的是( )
A. 国家政策 B. 民族分布
C. 人们的生产习惯 D. 市场需要
4、海南岛是我国著名的避寒胜地,其主要原因是( )
A.四周是海洋
B.纬度位置偏低
C.地势低
D.受季风影响
5、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
D.降水季节变化
6、下图是“我国三大工业基地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唐山位于( )
A.甲工业基地
B.乙工业基地
C.丙工业基地
D.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
【2】在自然资源方面,甲地与丙地相比,甲地占有优势的是( )
A.平原广阔
B.河网密布
C.煤铁资源丰富
D.沿江靠海
7、影响我国气候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季风
8、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有两个简称的是 ( )
A.湖南、湖北 B.四川、云南
C.山西、陕西 D.贵州、安徽
9、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是( )
A.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B.石油、天然气、海盐、滨海矿砂
C.海带、紫菜、对虾、扇贝
D.鲫鱼、鲢鱼、海龟、大闸蟹
10、有人说中国是资源大国,也有人说是资源小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丰富
B.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C.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贫乏
D.自然资源总量不足,人均丰富
11、下列国家既属于中国陆上邻国,又属于隔海相望国家的是 ( )
A. 俄罗斯、日本 B. 越南、朝鲜 C. 朝鲜、韩国 D. 菲律宾、韩国
12、我国陆地面积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 )
A.俄罗斯、加拿大
B.美国、巴西
C.美国、加拿大
D.俄罗斯、巴西
13、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B. 我国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
C.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D. 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14、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的,称为( )
A.半岛
B.岛屿
C.大洲
D.大陆
15、东南亚华人和华侨的祖先大多来自中国的( )
A.黑龙江 吉林
B.湖南 湖北
C.广东 福建
D.山东 山西
16、在巴颜喀拉山脚下,一只漂流瓶被放入黄河的源头,它随着河水飘向大海。对漂流瓶的经历,描述正确的是
①在青海省被放入黄河,河水极其浑浊 ②经过河口时河水结冰,被困了很久
③经过河南省桃花峪后,进入黄河的下游 ④从山东省进入黄海,投入大海的怀抱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 ( )
A.黄梅时节家家雨 B.风和日丽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夜来风雨声
18、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土地、森林、水
B.阳光、空气、生物
C.煤炭、铁矿石
D.河流、冰川
19、关于水稻和水稻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低
B. 水稻生产需要劳动力少
C. 水稻生产需要投入少量的劳动力
D. 水稻生产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
20、外流河的水源主要来自( )
A.高山冰雪融水 B.降水
C.海水 D.化学反应生成
21、世界各国无论大小贫富,它们在世界上的地位都是____________的。
22、我国三大棉花产区分别是:新疆南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我国最大的渔场是: ,位于渤海沿岸的著名盐场是: .
24、香港地区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方式是 、
25、北京简称____,其城市职能是全国的___中心、____中心和____中心。
26、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
27、北方地区有“黑土地”和“黄土地”,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育成“____”。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中国有144亿亩土地,耕地只占到18.26亿亩,比重不到13%,这就凸显了中国耕地的珍贵性。在过去的12年中,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25亿亩。虽然其中生态退耕就约占9000万亩,但建设占用得耕地也不少。因此中国政府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从此材料中可知,在过去12年中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除生态退耕外,________也是主要原因。因此我国政府坚持把“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9、世界上著名的三大宗教是_____、_____和佛教,分布在北非和西亚的宗教主要是_____。
30、夏至日,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___________现象。
31、读下面“中国部分地形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相应的地形区:盆地:A__________D__________高原:C__________H________山脉:E_________F________G __________。
(2)A、B之间的分界线是______山脉。
32、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各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读我国地形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为____盆地,沙漠广布,人迹罕至,A盆地中分布着我国最大的____沙漠。
(2)F为太行山脉,以西为我国____高原,土质疏松,缺乏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降水集中在____季,暴雨集中时期,水土流失严重。
(3)E为____(山脉),它是我国南北方重要分界线之一,此山脉南侧的气候类型主要为____气候。
33、读“中国及周边地区略图” ,分析回答问题。
(1)在图中字母A是_______(国家),B是_______(国家),C是______(国家)。
(2)在图中数字①是________(洋), ②是________(海)。
(3)在图中甲是_______(山脉),其走向是_______ 乙山脉北侧是_______(地形区名称)。
(4)长江的发源地所在的省区③是________。(简称)
(5)在图中北回归线共穿过中国4个省区,其中位置最东的省是________。(全称)
34、从上海到西藏长达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是一条美丽的景观长廊,被誉为“中国景观大道”。下图为“318国道示意图”(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318国道是一条连接了众多省份的公路,它东起____,向西经重庆市、西藏自治区等8个省级行政区。跨越了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地区和____地区。
(2)318国道沿线自然景观类型齐全、多样。可以从以下角度
①地形角度:它东起于沿海地区,向西到达世界上海拔最高的____山脉,跨越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沿线地势落差巨大;从____平原到____盆地再到青藏高原,地形类型丰富。
②气候角度:其与____(填纬度)纬线大致平行,跨越了我国____气候区和____气候区。沿线温度、湿度差异显著,表现为从高温到高寒,从____到干旱。
(3)318国道还是一条人文巡礼之路。可以观察到以下特色:
①其跨越人口地理分界线,沿线人口密度变化____(大/小)。
②途经江南水乡,看到屋顶具有____的特点;品味成都小吃,推测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耕地类型以____为主;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可见到青稞、小麦等农作物,推测当地适宜发展____农业。
③到达西藏,能感受到藏族的特色风俗,他们多信仰____教,在行政中心____看到富有民族特色的宗教圣地____。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列举你携带的一种物品____,原因是____。
35、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中国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够在我国找到适宜生长的地区,原因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在横断山区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影响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
(2)读图,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______气候与________气候的分界线接近。
(3)读图,甲、乙两地之间的连线是中国人口地理界线,其中,甲地是______,乙地是_______。这条线大致划分出了我国人口在区域上的分布,体现了我国人口密度东南部______,西北部___________的分布特征。
(4)我国人口格局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这种“不可破”特性的主导因素是____。(单项选择)
A.农业基础 B.城市发展 C.交通状况 D.自然环境
(5)据图判断,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主要属于_________气候(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