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化学周测练习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下列“化学之最”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B.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H、O原子

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镁带燃烧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任何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D.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C.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

4、已知有有x个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M(M为整数),则这种元素的原子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A.

B.

C.

D.

5、2023年12月10日9时5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00次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构成液氧的微粒是

A.O

B.H2O

C.O2-

D.O2

6、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农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B.自行车链条喷漆防锈

C.使用含氢氧化钠的炉具清洁剂时,应戴上橡胶手套

D.工业上用氯化钠制取碳酸钠

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称量一定质量的氯化钠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测定溶液pH

8、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①单质③氧化物

B.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C.①单质③化合物

D.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1

28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 g

10、在实验室,O2CO2都可以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A.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11、射阳许多小区居民家的燃料是天然气,其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由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A.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反应物中有两种单质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增减

D.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

D.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A.A

B.B

C.C

D.D

13、空气污染是引起多种疾病的原因之一。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B.

C.

D.

14、有X、Y、Z三种金属:把它们投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有气泡冒出,把Y投入到X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Z

B.Y>X>Z

C.Z>Y>X

D.Z>X>Y

15、空气含有多种气体成分,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成分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A.氦气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16、2022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中,把实验中用到的“石棉网”全部改用“陶土网”。石棉网中的石棉纤维主要成分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五种元素组成

B.一个分子由14个原子构成

C.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2

D.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6

17、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镇浆制泥

B.拉坯造型

C.高温烧制

D.磨光上釉

18、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9、下列有关元素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

B.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

C.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D.太阳上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氦

20、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如元素周期表所示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钛原子中的中子数为22

C.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

D.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21、下列应用、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Mg(OH)2+HCl=MgCl2+H2O     复分解反应

B.正常雨水显酸性:H2O+CO2=H2CO3 化合反应

C.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Ag+Cu(NO3)2=Cu+AgNO3 置换反应

D.钟乳石、石笋的形成:CaCO3+H2O+CO2=Ca(HCO3)2 化合反应

22、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烧杯中加水前,试管中白磷不燃烧,加水后白磷燃烧,白磷的着火点为4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白磷的用量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

B.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C.加水前后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D.利用该实验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3、我市富康工业园区的一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可能含有银和铜,可能含有铁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有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24、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丁一定是化合物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25、硼是制造火箭耐热合金的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硼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硼的原子序数是5

C.硼的原子质量是10.81

D.硼原子的质子数是5

26、下列对于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可以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B.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C.可以表示反应体系中各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

D.为了方便配平,可以任意修改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五一期间,小红和父母到张家界森林公园游览,感受自然的美。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在游览中遇到的问题。

(1)五月的张家界山花烂漫,进入景区就感受到香气扑鼻,沁人心脾。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闻到的原因______

(2)景区内环保客运车的燃料是经过脱硫等处理的液化天然气。天然气最主要的成分是______;液化天然气比汽油或柴油作汽车燃料的优点有______。(写一条)。

(3)他们在景区里的餐食谱如下:主食:米饭,配菜:土家腊肉、鸡汤、五香豆干。为了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你建议他们再添一道菜是______(选填字母)

A.炒鸡蛋

B.牛奶

C.炒小白菜

D.牛肉干

(4)在公园里游玩时,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蚁酸),涂抹下列物质中的______(选填字母),可以减轻被蚊虫叮咬带来的疼痛。

A.肥皂水(pH>7)

B.食盐水(pH=7)

C.食醋(pH<7)

(5)公园内“严禁吸烟”,主要是为了防止丢下的燃着的烟头引燃干叶枯枝,造成森林火灾。这里,燃着的烟头作用是______

(6)小红用空瓶盛装了一瓶金鞭溪的水带回实验室进行进行试验。检验溪水的酸碱强弱程度,应选择用______进行检测。

28、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事实: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在高温下炼铁: _______

(3)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_______

29、用化学符号表示:

1)氧气:______

2)水:______

3)五氧化二磷:_____

4)二氧化碳:______

30、请从①氧气   ②活性炭   ③二氧化碳   ④金刚石   ⑤氢气   ⑥石墨中选取相应的物质序号填空。

(1)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________

(2)自然界中最硬的是________

(3)可用于制作铅笔芯________

(4)最清洁的燃料是__________

(5)可用于除冰箱异味的是________

(6)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是_______

31、下图中AB是碳元素和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CD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仔细观察,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和氮元素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_____不同;

2C粒子的表现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填相对稳定易失去电子易得到电子);

3)若D表示的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图中x=___________

4)碳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一种分子由60个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一个水分质量为3×10-26kg,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_____

2)镁原子和镁离子都属镁元素_____

33、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请你回答:

(一)在化学实验中常常用到水,如图四个实验中分别都用到水。

A.水的电解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探究燃烧的条件

(1)在实验A电解水的实验中,a管中产生气体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实验B中铁丝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实验C为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______(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②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4)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___________

(二)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5)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6)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比)。

(7)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34、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包括: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与空气质量级别的对应关系(表1)

空气污染指数

O~50

5l~100

101~1 50

151~200

201~250

25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轻度污染   I

轻度污染   I

中度污染   I

中度污染   II

重度   污染

空气质量   级别

I

II

III

III

V

2005年5月×日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表2)

城市

首要污染物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上海

可吸入颗粒物

  111

 III轻度污染I

天津

可吸入颗粒物

  82

 

昆明

  二氧化硫

  61

  II 

海口

 

  24

  I 

(1)上述城市中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  

(2)请依据表1和表2中的内容,确定当日天津的空气质量级别,并填在表2的空格里.

 

35、保温杯内胆的材质一般为食品级的304不锈钢。304不锈钢中最为重要的元素是镍、铬。

(1)根据图中信息,x=_______,决定铬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因素主要是______

(2)镍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形成______(填化学符号),镍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3)下图是镍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微观粒子模型图,其中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为_________

36、水是生命之源,自来水厂将河水经过净化就可得到的饮用的水,请根据下图1回答问题。

1)图中的步骤④是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步骤①除去了部分不溶性杂质   B步骤②属于是物理变化

C步骤③中X可以是活性炭 D最后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

3)在步骤1中往往要加入明矾,请说出明矾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来确定水的组成,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5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若生成1g氢气,则理论上铁制枪管应增重8g。实验发现枪管实际增重比理论数值大,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同学们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常见气体。

(1)写出一个利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B和C都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装置C可以获得更平稳的气流,请说明原理。

(3)装置D被称为“万能瓶”,可完成多种实验探究。若采用“排空气法”收集并验满二氧化碳,请将图中的导管补画完整。

38、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并实验】

实验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然后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反应后物质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

实验二:将盛有稀硫酸的烧杯和镁条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然后将镁条浸到稀硫酸中,观察现象.待反应一段时间后不再放出气泡时,将盛有反应后物质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

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数据见下表:

编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反应前/g

118.4

112.6

反应后/g

118.4

112.4

实验三:用细线系住铜棒中点使之平衡,然后在铜棒一端用酒精灯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铜棒的平衡情况是    

【分析与讨论】

(1)在这三个实验中,你认为:实验 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

(2)另外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你认为导致这一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只写其中一个实验的原因即可).

【实验反思】小组成员从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两个实验中,找出了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达成了以下共识: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参与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一般应使反应在 中进行.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取含NaCl和Na2CO3的样品42.4g,溶于266.4g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146g,盐酸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求: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0、如何证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_____(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