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河南江北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 <资治通鉴》
B. <农政全书》
C. 《天工开物》
D. 《本草纲目》
3、明末社会流传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可见,人们欢迎“闯王”的主要原因是
A.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B.“闯王”规定了严明的军纪
C.起义军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D.“闯王”英勇善战、所向无敌
4、在中国古代史上,曾出现过几个难得的治世或盛世局面。下列治世由唐玄宗开创的是
A. 文景之治 B. 开元盛世 C. 贞观之治 D. 康乾盛世
5、习近平强调,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元朝时,民族融合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胡汉“和同为一家”
B.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D.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6、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
A.辽
B.西夏
C.金
D.后周
7、“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是诗人白居易对唐都长安布局的描写,诗中体现了( )
A.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B.市、坊规划井然有序
C.国际性大都会盛况
D.文学艺术的繁荣状况
8、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为“在中国政府与欧洲 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的战役是
A. 平定大、小和卓之乱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雅克萨之战 D. 台州九捷
9、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 唐太宗
B. 唐高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10、隋朝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隋朝统一的标志是
A.隋文帝灭掉陈朝
B.隋文帝灭掉宋朝
C.隋炀帝灭掉齐朝
D.隋炀帝灭掉梁朝
11、“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是著名的抗金英雄的墓碑两边所题的对联,其中你知道“忠骨”指的是谁?
A.岳飞 B.岳云 C.文天祥 D.宋高宗
12、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八股取士”
B.以诗词歌赋为主要内容
C.试题类型繁多
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13、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下史实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唐太宗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B.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C.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D.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14、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的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将人们禁锢于思想的囚笼。材料中的“思想的囚笼”是指
A.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
C. 大兴文字狱
D. 科举制度
15、日本的“和同开珎(bǎo)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714年),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表明
开元通宝(始铸于621年)
和同开球(始铸于708年)
A. 日本是唐朝的属国
B. 日本的经济和唐朝的完全相同
C. 唐朝钱币是重仿制日本的产物
D. 日本和唐朝交往密切
16、七年级三班的学生根据下图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最早出现在北宋 B.唐朝已出现
C.携带方便 D.最早在四川地区出现
17、如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的有关两宋时期南北方人口数量(户数)、财政收入的比重对比表。从表中数据能够得出的最佳结论是
A.人口不断南迁 B.南方生活稳定 C.商业贸易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18、宋朝海外贸易发达,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北方长期战乱,陆上贸易通道受阻 B.朝廷鼓励海外贸易
C.造船业发达,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D.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
19、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历史事件中,与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有关的是( )
A.设置宣政院 B.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东归
C.设置伊犁将军 D.设置驻藏大臣
20、“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这副对联说的名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文天祥
D.司马光
21、康雍乾时期,为加强知识分子思想领域的控制,大兴________。
22、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____,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____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3、将图②《清朝疆域(1820年)示意图》填写完整:
24、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___________。
25、统一蒙古的是__,1271年定国号为元的是__。
26、雅克萨之战
(1)17世纪中期,_________的势力侵人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1685年和1686年,______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
(2)_____年,中俄双方代表在______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_》。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________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27、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____”,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____
28、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嘉峪关
B.山海关
29、11世纪末________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随后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1206年________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30、目的:防止唐末以来____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31、连线题
32、请你例举我国科技成就的表现(最少写出四项),并选择一项说说它的影响。
33、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有创新精神的民族,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篇)
材料一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材料一中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在选官标准和官吏选拔权方面的创新性。
(经济篇)
材料二
(2)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请说出材料中的生产工具的名称,并介绍其主要功能。
(文化篇)
材料四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改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3)唐诗与唐朝,盛衰与共,相辅相成,堪称“绝配”,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能够促使唐诗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科技篇)
(4)根据上面三幅图,请你分别说出与它们有关的三项重大发明。
(5)请你结合图三的发明,谈谈它对世界发展的贡献。
(6)综合上述问题,你对创新有了怎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