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指的是( )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2、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
A. 皇族的后代
B. 外戚
C. 朝政大臣
D. 掌握重兵的武将
3、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梁山。该陵是下列哪位皇帝与其皇后武则天的合葬墓
A. 隋炀帝
B. 唐高祖
C. 唐太宗
D. 唐高宗
4、王小虎正在讲述“澶渊之盟”的故事给他爷爷听,关于他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①发生在宋太宗时代
②辽兵失败后送给宋朝岁币
③当时的宰相是寇准
④此后很长时间宋辽保持着和平局面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某班举行辩论会,四位同学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明清时期的特征?
A.繁荣和开放
B.短暂而繁荣
C.盛世与危机
D.分裂到统一
6、有史学家指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游玩享乐,但因为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会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这句话中的“新形势”主要是指
A. 统一与发展的需要
B.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D. 北方的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7、“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旎冕。披旎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绘的古代帝王是(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宋太祖
8、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
A.蔡伦 B.毕昇 C.祖冲之 D.苏轼
9、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一一中华文明的兴起
B.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宋元时——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D.明清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0、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称赞 ( )
A. 唐高祖 B. 武则天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11、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不可能看到的情境是
A. 手工业者用筒车驱动织布机
B. 官宦之家摆放着越窑的青瓷
C. 长安城里经常能看到外国人
D. 农民用曲辕犁耕作
12、棉布以其低廉的价格和舒适的质地被人们作为首选的衣料。棉织业兴起于
A.苏州 B.松江 C.海南岛 D.杭州
13、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如图插图最有可能出自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资治通鉴》
14、如下图是小游最近阅读的一本书的部分目录,他读的应该是( )
A.《宋太祖评传》
B.《宋徽宗评传》
C.《宋钦宗评传》
D.《宋高宗评传》
15、诵读经典美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这些作品对应的文学体裁分别是( )
A. 诗歌、散文、戏曲 B. 诗歌、散文、小说
C. 唐诗、宋词、戏曲 D. 唐诗、宋词、小说
16、“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唐朝灭亡 D.藩镇割据
17、加强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成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科举制
C. 察举制
D. 禅让制
18、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19、明代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当时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中国当时此类青花瓷的生产中心是( )
A.四川成都 B.河南洛阳 C.江西景德镇 D.山西大同
20、下列哪项不是唐朝至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A.南方战乱较少
B.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自然灾害频繁
21、元朝设置_____,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清朝设置_____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22、历史典故“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其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人名);宋真宗时辽与北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为“________”。
23、艺术:明朝时期,书画艺术继续发展,出现了书法名家__________、绘画名家_________。
24、1368年______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25、根据描述写出相应的内容.
①宋代管理海外贸易机构
②元朝管理台湾的机构
③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地区
④宋朝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⑤“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是对 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称赞。
26、元朝境内因民族融合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28、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闻名中外的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29、小说:
小说 | 作者 | 成书时间 | 主要内容 |
《三国志通俗演义》 | ______ | 元末明初 | 描写了________、_____、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成功地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全书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是我国______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
《_________》 | 施耐庵 | 元末明初 | 以__________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________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运用______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
《西游记》 | __________ | 明代中期 |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_______得到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小说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 |
影响:明代的这三部小说虽然主题和风格各异,但都规模宏大,结构严整,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语言生动,问世后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家喻户晓,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并对以后的小说、_______等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0、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背景: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________深重,________异常尖锐。
(2)口号: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________”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3)建立政权:1644年,李自成在________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_。
(4)推翻明朝:________年4月,________率领起义军攻入北京城,明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31、把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在一起。
①《水浒传》 A.曹雪芹 a.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西游记》 B.罗贯中 b.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
③《三国演义》 C.吴承恩 c.神话小说
④《红楼梦》 D.施耐庵 d.古典小说的高峰
32、唐朝时文学艺术多姿多彩,名家辈出。请列举出著名诗人、著名画家、著名书法家各一位。
33、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她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制度?它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治世出现)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 杜甫《忆昔》
(2)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治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科技创新)
材料三
(3)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写出图中唐朝出现的两例新农业生产具。
(合同为一家)
材料四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4)材料中唐太宗为做到“爱之如一”,实行何种民族政策?请用一例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包容开放)
材料五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袁行需《中华文明史》
(5)上述材料是哪一历史事件?西行求法的目的地为何处?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