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历史竞赛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

①稻     ②麦   ③黍     ④粟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战场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该战役的指挥者是(     

A.佟麟阁

B.李宗仁

C.彭德怀

D.林彪

3、“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表述的是赤壁之战的

A.背景 B.经过 C.性质 D.影响

4、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与成语“破釜沉舟”有关的战役是(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5、如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的有关两宋时期南北方人口数量(户数)、财政收入的比重对比表。从表中数据能够得出的最佳结论是(     

地区

时间

北方

南方

北宋初

人口100多万户

人口230多万户

北宋中期

国家财政收入占20%

国家财政收入占80%

南宋

赋税收入143万贯

赋税收入600万贯

A.人口不断南迁

B.南方生活稳定

C.商业贸易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6、我国云南某少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相似建筑曾发现于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7、分封制是周朝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划分给诸侯的一种制度。实行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犒赏宗亲和功臣

B.保证国家的兵源

C.炫耀周天子的权力

D.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8、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他说的 “这三种东两”分别是①地动仪 ②印刷术 ③造纸术 ④火药 ⑤指南针

A.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根据所学,下列叙述之中与老子思想无关的言论是

A.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B.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C.为无为则无不治

D.爱人者人恒爱之

10、对于图中的信息解释正确的

 

A.有利于北方地区的统一

B.有利于长江以南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民族间文化交流

D.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1、西晋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其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匈奴入侵,攻灭西晋

B.封王争权夺利,连年混战

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D.封王各自为政,社会上层非常腐败

12、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的学派是( )

A. 儒家   B. 道 家   C. 墨家   D. 法家

13、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 圆形方孔半两钱

B. 铲形币

C. 蚁鼻钱

D. 刀形币

14、巨幅壁画《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如下图)已入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它反映的是3 000多年前的哪一场面?

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B.商汤灭夏

C.周武王灭商

D.犬戎灭西周

15、我国历史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

A. 台湾   B. 东北   C. 西藏   D. 新疆

16、下列属于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有              

①隋炀帝昏庸无道             ②大量征发劳动力,荒废农业

③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       ④权臣当道,土地兼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小丽同学在进行历史复习时,整理出下面的笔记。请你为她拟一个合适的主题(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

宋朝和辽签订澶渊之盟。

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清朝时,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回归祖国。

A.朝代更迭频繁

B.文明孕育产生

C.民族间的战争

D.民族交往交融

18、郏亶(1038—1103年),原籍江苏太仓,北宋水利专家。熙宁三年(1070年),上《苏州水利书》,建议治理苏州一带水田。后又提出《治田利害大概》七条建议,得到朝廷的赞赏。五年,任司农寺丞,提举兴修两浙水利。这段材料最能用来研究

A.陈桥驿兵变

B.杯酒释兵权

C.王安石变法

D.文天祥抗元

19、清政府特许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A. 市舶司

B. 广州十三行

C. 宣政院

D. 理藩院

20、“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称颂(     

A.都江堰

B.隋朝大运河

C.赵州桥

D.长城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隋朝大运河的最北端是______________;明长城的最西端是______________

22、考古学者在洛阳发掘出夏朝都城遗址______________,这里出土了______________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战役名称。

(1)炎黄联合打败了蚩尤的战役______。

(2)项羽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的战役:_____。

(3)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_____。

(4)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______。

(5)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战役:______。

24、公元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公元_____年,张骞率领随从西出长安,踏入西域征程。

25、公元前209年夏,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______________起义爆发。

26、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_____

27、东汉科学家__________ 制造了一种能测地震方向的仪器,叫做________。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

 

28、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的行政机构是元朝设立的____。元朝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____

29、根据提供的信息,写出对应的历史人物。

(1)被后世称为“诗圣”的人——

(2)两宋时期的女词人——

(3)改国号为元的统治者——

(4)明朝时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

(5)《本草纲目》的作者——

30、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称为_______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用实线把左右相关的两项连接起来

老子   《韩非子》

韩非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道德经》

祖冲之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大明历》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民以食为天”。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中国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与______ 这两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国家。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而今,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依旧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种一粒票,秋收万颗子。

——《悯农》

材料二:

材料三:合力本(农桑)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商君列传》

材料四:景帝颁布诏令:令田半租,即收取文帝时十五税一之半,即三十税一。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谏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材料五: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各级党委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20202月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1)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原始农业兴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跟材料一中“粟”这种农作物有关的原始农耕居民。

(2)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与前代相比得到较大发展。结合材料二图片,请说出促进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的是秦国商君的哪一具体措施?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初年,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国家繁荣稳定,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什么?

(5)依据材料五,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