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语文竞赛试卷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面各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都是通过儿童视角来表现一定主题的小说,前者表现了一个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快乐生活的渴望,后者则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B.《丑小鸭》的作者安徒生是丹麦十九世纪伟大的童话作家。

C.《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纪昀,字晓岚,明代学者、文学家。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神怪,奇闻异事。

B.刘慈欣是著名的科幻作家,他创作的主要作品有《地球往事三部曲》、《球状闪电》,还有《超新星纪元》。

C.《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

D.铭,是古代文体名,用于称述功德或警诫自己。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带上她的眼睛》这篇小说想象奇特,构思巧妙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B.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第73届雨果最佳长篇故事奖。

C.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

D.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4、找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

A.花圃  讪笑  杂乱无章  迫不及待

B.烧灼  无垠  锋芒必露  进退维谷

C.真谛  归省  略胜一筹  相得益彰

D.娴熟  剽悍  语无伦次  鲜为人知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文学家,与李白并称“大李杜”。

B.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C. 《河中石兽》的作者是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参加编撰《四库全书》。

D.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6、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 能否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好决定作用,需要更多地减少行政干预,减少行政干预离不开政府的自我革命。

修改:去掉“能否”

B. 用纪实摄影专题形式来传承、宣传和保护非遗项目,就是用最质朴的语言讲述中国文化之美。

修改:将“传承”和“保护”调换位置

C. 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入户进行十九大精神宣讲,全村约600余户村民实现了全覆盖。

修改:去掉“约”或者“余”

D. 据了解,今年公交冬运,铁岭市打造“温暖公交”“舒适公交”等目标,以提升市民乘车的良好感觉。

修改:将“提升”改为“增加”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B.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C.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宋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镇,长安人也。家贫,不能从师,彼时无书,尝取旁舍儿书,避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邻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而叱之,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但闻书声不绝,遂毕身不忘。久之,反长安,与诸儒以时文名天下。镇自小至老手不释书,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入则秉烛达旦。其精勤若此,人皆叹之。

[注] ①外兄:表兄。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取而疾 _____________

闻书声不绝 _____________

长安_____________

④镇自小至老手不_____________

【2】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断两处)

镇 自 小 至 老 手 不 释 书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精勤若此,人皆叹之。

②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4】小敏和小宇对元镇“取旁舍儿书”和“见《诗经》,取而疾走”的做法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木兰诗》默写。

爷娘闻女来,___________;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__________。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__________,著我旧时裳。___________,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___________,不知木兰是女郎。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株赶考的麦子

洛水

①六月麦香,父亲像个将军,一把镰刀,几根烟,就把麦子连根拔起。

②曾经,我是父亲的影子,像个散兵游勇,跟在他身后无所事事。父亲从不责怪我,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他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在他人生的麦田里,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

③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掉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在我面前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没有我高了!

④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⑤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⑥六月,阳光如织,我是条落网的鱼。

⑦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也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拉拉队。

⑧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奉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镰刀是父亲的笔,麦子是墨,他可以在田野上挥毫泼墨,只是他没能教会我,而我也从没用心学过。

⑨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吧,那个老子帮不上。”

⑩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我如遇大赦,赶紧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

阳光烘烤着麦田,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我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吧。

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我学着父亲,以笔为镰,以墨为麦,在我的麦田里恣意挥毫。

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高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颠沛流离。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的标题“一株赶考的麦子”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第段划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进行赏析。

阳光烘烤着麦田,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

【4】读完文章后,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

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材料二)农耕时代,当时没有现代技术,一切靠天吃饭,农田的耕作播种需要了解天象,预测天气气候。于是,我们的先人就发现可以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来认识外界自然变化,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慢慢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

(材料三)从科学角度上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也就是黄金零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24个节气正好360度。

(材料四)不仅古代,在现代“二十四节气”也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明节气的祭祖活动、冬至的吃饺子等;在农村,二十四节气仍然指导着农民朋友们的农事活动;中医的理论体系会要求医生考虑节气,也就是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和病人的病症来看病,广大老百姓也会按照节气规律来改变作息饮食和养生。

1结合材料一,分析“枯藤老树昏鸦”这句中的景物在________等节气中。

2下列选项中与上述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后来演化为中国的传统节日。

B. 后三组材料分别从由来、科学原理和社会影响三方面来介绍“二十四节气”。

C. “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这一现象是人们通过科学计算得出的结论。

D. 大暑时节,夏日炎炎,人们可以将绿豆淘净,加入适量冰糖,用大火熬煮成绿豆汤饮用,从而解暑降温。

3以下是征集到的传承和发展“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建议,其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

A. 鼓励种植、销售反节气疏果。

B. 把节气列入课本,把节气故事编成民谣。

C. 媒体设专版宣传节气知识。

D. 举行相关节气的知识竞赛。

4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你知道哪些?说一条与大家分享。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青春,是生命旅途中一个崭新的起点。

青春,是人生画卷中最华美的篇章。

李大钊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朗费罗说:“青春是多么美丽!发光发热,充满了彩色与梦幻。”青春是书的第一章,是永无终结的故事。

青春,用汗水书写难忘的故事;青春,用泪水记录成长的悲欢;青春,用创造见证生命的喜悦!来吧,让我们拥抱青春!

你的青春有哪些难忘的故事?有哪些含泪的悲欢?有哪些成长的喜悦?请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