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语文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品学兼优,时时以集体利益为重,处处为他人着想,被评为“校园之星”是当之无愧的。

B.尽管当时只有17岁,王源曾在2017年被《时代》杂志评选为30位最具影响力青少年之一,真是既稚嫩又锋芒毕露

C.2020年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将至,众多外地游客齐聚扬州,可某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对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总是不以为然,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

D.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地汲取营养。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北京城里一位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同情。

B.法国著名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海底两万里》,为我们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海、自由翱翔的梦想。

C.孙侦探威胁祥子,把祥子积攒的买车钱都敲诈走了,祥子第三次买车的希望成了泡影,祥子因此很痛苦。

D.土著巴布亚人企图向“我们”的潜艇发起进攻时,船长将电通到潜艇外面梯子栏杆上,土著人触电后吓得撤退了。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污(huì) 孤(shuāng) 门(kǎn) 气冲牛(dòu)

B.补(jiào) 育(bǔ) 修(qì) 心有灵(xī)

C.红(yān) 问(jié) 愧(zuò) 颠流离(fèi)

D.纷(jiū) 累(zhuì) 热(chì) 深痛绝(è)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xiào) 为人知(xiǎn而不舍(qiè)

B.(tiě)   深痛绝()   忍俊不(jīn)

C.问(jié)   悲天人(mǐn)   忧心忡(chōng)

D.() 姗来迟(shān) 目不园(kuì)

6、下列句子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哎呀”是叹词,“了”是助词)

B.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着”是动态助词,表示动作、 行为在进行或持续中)

C.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但是”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D.生命是盛开的花朵,美丽舒展;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此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7、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各领域那些成就非凡的人具有创造力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只要肯努力,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创造力。

B.网络时代一些无良知的网友为了引起网民围观和获得高点击率,常常发布一些骇人听闻的虚假消息。

C.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广泛使用杀虫剂会对蜜蜂、飞蛾、蝴蝶等芸芸众生造成伤害进而使生态失衡。

D.伊斯兰极端组织成员在叙利亚等地制造了很多恐怖事件,在当地平民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痛。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曹玮久在秦中》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韩亿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 ,将吏亦心轻之。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释)累章求代:(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将吏亦心之  (2)以及重厚

(3)道其事   (4)必其聪明   

2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A. 睨之,久而不去 B. 将吏亦心轻之

C.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 久之,目似瞑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 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 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 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政绩。

4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根据提示默写。

(1)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

(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葱茏苍翠的树木给人无限生机,随风飘落的花瓣让人感动不已,龚自珍触景生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甘于奉献的精神。

(6)在杜甫的《望岳》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孔子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   母爱浓浓柿子香

李忠元

晚秋时分,我回到家乡看望年老的父母,正赶上柿子成熟。母亲知道我爱吃柿子,见我风尘仆仆地归来,就挎上小筐,到园里摘柿子。

园子不大,但柿子树却种了六棵,在整个园子里很显眼。

抬眼望去,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恍惚之中灿若星辰。我伸出手摘下一个,草草地擦了擦,送入口中,甜甜的,很是爽口。望着母亲摘柿子的身影,我受到极大的触动,顷刻就将自己记忆的闸门打开,悠悠童年里的一切鲜活情境都展现在了眼前。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物质相对匮乏,苹果、鸭梨这些看似普通的水果还很少见,称得上水果的东西,恐怕只有园子里的柿子了。

那时的陕西老家,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菜园,园子里有茄子、辣椒、黄瓜等,但最显眼的还是柿子。家里的柿子树不算高,长势好的也就两人高,六棵树站成一排,好像一堵墙,成为小院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随着时间的变迁,柿子吸收阳光雨露、日月精华,便慢慢地到了成熟期。刚到成熟期的柿子虽然也可以吃,但还没有熟透,有些涩口,口感相对有些逊色。如果心不急,可以等上一段时日,等柿子周身熟透,就到了吃柿子的大好时节。熟好的柿子口感面而甜,有点起沙,适合生吃。

童年时期那有限的一点柿子却是赖以成长的好东西,如今想来,它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记得母亲曾用一只筐装柿子,挂于高高的房梁之上,清香四溢,充满了诱惑。但我们只有眼馋的份,却够不着,这只筐子高高在上,只有父母能够掌控。母亲的用意非常明确,她教我们五个孩子查数,谁查得好,查得多,谁就能得到奖励,奖品当然就是一枚好吃的柿子了。

她教我们读书认字,用她那本四角号码字典,教我们字的读音和笔画。为了吃柿子,我们哥几个努力学习,争取最先吃到装在筐子里的柿子。就在这样的激励下,我们在未入学时就学着查数、认字,还没上学,就已经认识了不少字,甚至可以磕磕绊绊地读报纸了。

柿子是我童年时期最为喜欢的果品。它营养丰富,含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它甜腻可口,摆在面前就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冬季吃冻柿,那更是别有一番味道的。母亲还将柿子制成柿饼、柿干、柿汁蜜、柿脯等,偶尔也加工成糕点和风味小吃。母亲总像变戏法一样,花样翻新,让我们健健康康地度过了那段有些艰难的岁月。

相比之下,邻居家的孩子就没有我们幸运。但是,父母很好心,总是拿出自家院子里产的果蔬接济大家,像我一般大的孩子,也都吃过我家的柿子,这曾让我一度引以为豪!

而今,立于自家的园中,望着母亲采摘柿子忙碌的背影,翻起童年的记忆,历历在目,每每回忆起来,还是觉得童年的一切是那么温馨难忘。

我感恩母亲,是她让我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童年,给我很多关爱,在我步入中年了还能让我一饱口福,圆我柿子的未了情缘,丰满充实我的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13日,有改动)

1文章以“母爱浓浓柿子香”为题,有什么好处?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抬眼望去,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恍惚之中灿若星辰。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还没上学,就已经认识了不少字,甚至可以磕磕绊绊地读报纸了。

4为什么作者说,童年时期的柿子“如今想来,它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5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顺序?有什么作用?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的选择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薇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领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11)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原文有删改)

1此文中,作者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花,其用意是什么?

2赏析第⑧段中加横线的句子。

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

3第⑤段中,“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这句话里的“花朵选择了太阳”和“太阳选择花朵”分别是什么意思?

4第⑩自然段中,“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说出你的理由。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题目:在______的路上

要求:①题目不完整的,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