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趾接踵来”,“杂居聚居尊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这两副对联赞扬了
A. 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香港回归和民族平等制度
C. 澳门回归和民族团结政策
D. "—国两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
A.开国大典
B.北平和平解放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
3、电影《横空出世》再现了新中国在艰苦条件下研制原子弹的过程。新中国的科技成果“两弹一星”除原子弹外,还有( )
A. 氢弹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 氢弹 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
C. 导弹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导弹 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
4、港澳门回归后根本的变化是( )
A.社会制度
B.经济制度
C.主权归属
D.社会生活
5、下面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种类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粮食 | 13213万吨 | 14369万吨 | 16392万吨 |
棉花 | 69.2万吨 | 103.1万吨 | 130.4万吨 |
A.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B.实行包产到户
C.开展了土地改革 D.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6、全国第一届政协某代表回忆说:“国旗升到杆顶的那一刻,天安门广场上的30万群众再一次沸腾了!那震撼人心的呐喊声甚至盖过了隆隆的礼炮声。”该代表所忆之事实现了
A.祖国统一 B.民族独立 C.国家富强 D.社会主义
7、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反映革命年代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得益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与实施
B.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提倡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推动
D.革命斗争的需要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已经发展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的是( )
A. 环渤海地区 B. 长江三角洲地区
C. 上海浦东开发区 D. 海南经济特区
9、下列有关中国梦的表述错误的是
A.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 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政府来实现
C.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D.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10、近年来,中国先后举办了以下重要国际会议。这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G20峰会 ·杭州 金砖峰会·厦门 上合峰会·青岛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北京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
C.求同存异
D.全方位
11、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的法国思想家是( )
A. 孟德斯鸠 B. 伏尔泰 C. 狄德罗 D. 卢梭
12、对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1987年,浙江舟山,72岁的台湾退伍老兵回到故乡
A.自此海峡两岸实现了真正停火
B.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从此打破
C.港澳回归为此次交流奠定基础
D.这成为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突破
13、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一幅很有趣的对联,“30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30年后又分田,耕者尽其责。对这两次“分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都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C.田地都归农民所有 D.农民都有生产自主权
14、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解放全中国
B.实现祖国统—
C.创建新中国
D.恢复国民经济
15、不同的时代总有一些代表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被赋予了时代精神的称谓。下列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时代新人”有
①黄继光 ②王进喜 ③焦裕禄 ④雷锋 ⑤邱少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
16、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了( )
A.《黄河颂》
B.《长江之歌》
C.《国际歌》
D.《义勇军进行曲》
17、《红旗歌谣》内容上分为四个部分,共囊括了300首民歌,其中如图《铺天盖地不透风》应该归于
A.党的颂歌 B.农业大跃进之歌
C.工业大跃进之歌 D.保卫祖国之歌
18、下列茶缸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定做并流传至今的生活用品,其中定做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是( )
A.
B.
C.
D.
19、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是在( )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20、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1、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保家卫国,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20世纪70年代末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22、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________、全面从严治党。
23、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4、1955年 _________ 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_”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6、(1)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2)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
(4)中共十六大上,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5)中共十八大上,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6)中共十九大被确立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制定《共同纲领》的会议是__________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
(3)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28、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内容。
(1)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是 ______。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______。
(3)带领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人民称他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______。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______。
(5)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______。
29、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_______”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香港回归:中英两国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正式成立。
(3)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年12月20日对___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举行_____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_________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0、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31、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32、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思想禁锢阻碍社会发展。阅读提示,探究问题。
(1)【春秋战国的自由竞放】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
(2)【封建时代的严苛禁锢】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封建统治者对思想文化进行严苛禁锢,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写出两例我国封建统治者禁锢思想文化的典型表现。
(3)【近代西方的幡然觉醒】近代欧洲走出蒙昧源于14-16世纪及18世纪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请问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各是什么?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列举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举一位即可)。
33、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军——
(2)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3)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某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通商口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我国开放了广州、上海、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勃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的一种什么心态?基于这种心态,清朝前期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采取了怎样的政策?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开放”最根本的不同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