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红河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人民日报》曾经刊载文章写道:“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中国

A. 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B. 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C.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中共十九大的召开

2、有人这样评价1955年亚非会议:“他利用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材料中的“他”和“外交机敏”分别指的是( )

A.周恩来求同存异 B.邓小平一国两制

C.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江泽民八项主张

3、下图体现当时我国(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C.优先发展农业

D.优先发展社会文教

4、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其中邓小平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确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5、1964年10月,我国成功爆炸了(     

A.第一颗原子弹

B.第一颗氢弹

C.第一颗近程导弹

D.第一颗洲际导弹

6、2021年,马毛姐等七一勋章获得者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下图所示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焦裕禄                                   雷锋                            王进喜

A.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扎根农村、精准扶贫的献身精神

D.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7、“位列《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第351位的沙钢集团建立于1975年,其前身是沙洲县钢铁厂,1986年,更名为张家港市钢铁厂。1992年,正式更名为江苏沙钢集团。1996年,江苏沙钢集团改组为江苏沙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述材料可直接作为下列哪一史实的实证材料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8、兰考有民谣,盛赞好书记,故道黄河东流去,留下一片黄沙地。党为了咱除“三害”派来了好书记大雁展翅往北飞,捎信带给毛主席。盐碱地长出了好庄稼……你永远活在俺心里。

A.雷锋 B.焦裕禄 C.邓稼先 D.王进喜

9、“那是一个现在看来很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诗中所纪念的那一群年轻人是

A. 工农红军

B. 八路军、新四军

C.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人民解放军

10、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 B.新中国的成立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1、它构筑了现代中国既大又强的国家结构特征,不但符合我国国情,而且有力维护了现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共同利益,是我国在国家建构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制度遗产,在理论上至少具备“大一统”、“民族自决”和“地方自治”三个源流。它是(  )

A.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改革开放国策

1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人全面”战略布局。其中,战略目标是(  )

A. 全面依法治国 B. 企面深化改革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全面从严治党

13、2019年9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0—2019.9)》中记载: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赴大陆。这说明

A.“一国两制”成共识

B.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C.“九二共识”已达成

D.海峡两岸已实现统一

1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

A.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深化了改革开放

C. 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D. 指出了改革开放是国家的唯一出路

15、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广州春交会向38户美商发出邀请,应邀到会42人,这是中美贸易中断20多年后美商首次到中国参会。与这一事件有直接关系的是( )

A.中日关系改善

B.《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16、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小球转动大球”“全方位外交”等内容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     

A.伟大的历史转折

B.挑战两极格局

C.走向世界舞台

D.乒乓外交

17、下面四幅图片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近代工业,其中属于民用企业的是

A.

B.

C.

D.

18、“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美国总统卡特在致欢迎辞时提出:这是中美两国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得到美国的支持 B.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C.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美冷战结束

19、“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

A. 毛泽东 邓小平 B. 毛泽东 江泽民

C. 邓小平 江泽民 D. 毛泽东 周恩来

20、某次会议提出,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中国,同时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报告,确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强调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此次会议

A.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基础

B.使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C.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D.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所在地——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5)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6)最早进行分田包产到户的地方——

22、_______年,日本首相 ___________ 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3、_______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的___________ 变为____________ 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 __________ 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 _____________ 阶段。改造中的创举_________________

24、三、拨乱反正

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________。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________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2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________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上确立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6、对台基本方针是“ __________________”。

27、在上甘岭战役中,________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以自己的牺牲掩护部队完成了收复高地的任务;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而壮烈牺牲的是________

 

28、三、拨乱反正

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________胜利完成。拓展: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29、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人物

(1)新中国首任解放军总司令——

(2)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3)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4)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中共领导人——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首次胜利的战役是________

(2)1947年夏,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战役是________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________

(4)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标志是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重点是什么?新中国外交上的胜利生产了怎样的影响?

3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得追求。八年二班同学就海峡两岸的交往整理笔记时,提出了如下问题

(1)台湾问题一直牵动着中华儿女的心,台湾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2)请你列举出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两例

(3)“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什么?

(4)我们党和国家确立的对台方针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那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6)通过上述探究,谈一谈你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

33、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场最反映的是哪一伟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标志着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怎样的伟大跨越?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