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
A.三大改造即将完成 B.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
C.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展迅速 D.“大跃进”运动
2、推动下图所示深圳市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放在“优先发展战略”的领域是( )
A.教育
B.高新科技
C.高等教育
D.电子产业
4、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
A. 中共七大以后
B. 中共八大以后
C.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以后
D. 1961年初
5、今天,在联合国的几乎所有机构里都可以看到中国代表的身影,并以充满活力的姿态发挥着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在( )
A.万隆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日内瓦会议 D.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对“新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
C. 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D. 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7、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是
A. 1954年日内瓦会议
B. 1955年万隆会议
C. 1919年巴黎和会
D.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
8、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
A.“一五计划”任务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大跃进”运动开始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9、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新中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可能集中在( )
A. 《千年巨变》 B. 《峥嵘岁月》
C. 《中国新生和巩固》 D. 《伟大转折》
10、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60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的最重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封锁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自然灾害的影响
D.“文化大革命”
11、如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一位勋章获得者说:我一直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更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是
A.邓稼先
B.雷锋
C.焦裕禄
D.袁隆平
12、下图中“三大件”代表了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它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侧影,是一个时代变迁的写照。推动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三大件”不断变化、人民生活逐渐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建立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改革开放的进行
13、为了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倒行逆施,陈独秀、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了(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4、据下表推知,1980年-2015年的数据变化主要得益于:( )
中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对外贸易 (进出口) |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15年 |
381.4 | 1154.4 | 4722.9 | 39600 | |
引进外资 |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15年 |
270.5 | 1028.9 | 5935.6 | 1262.7 |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
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开展
15、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成为对外开放城市。这件事属于下面对外开放进程图中的
A.有重点开放阶段
B.由点到线阶段
C.点线面结合阶段
D.全方位开放阶段
16、“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这段材料旨在强调土地改革( )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加速了农村城镇化
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17、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山西大寨人在几年时间里克服重重困难,硬是靠手工在山坡上垒造了一批人造梯田。据说在那些年里,大寨前党支部书记贾进才所开的垒造梯田的石头,可以从大寨到北京摆个来回。贾进才、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事迹所体现的共同的时代精神是
A.艰苦奋斗
B.清正廉洁
C.改革创新
D.精益求精
18、“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对什么政策衷心拥护的生动写照?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
D.减轻农民负担
19、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大力发扬倡导的。这种精神是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 D.雷锋精神
20、中国一直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②中国筹建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③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体制改革 ④中国继续推进国内医疗体制改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开国大典
(1)时间、意义: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____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____、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____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建成_____________、全面_______改革、全面___________、全面_____________。
2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_______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________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________建设奠定了基础。
2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5、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__________的开端,在农村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_______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开始时间和法律依据、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3)完成: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____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7、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事件名称。
(1)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重大举措——
2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_____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概况:1978年,________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____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______、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9、重要的历史人物,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1)为改变我国“贫油”的面貌,艰苦创业,被誉为“铁人”的石油人工人是________。
(2)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是________。
(3)为了报效祖国振兴中华,依然弃美回国研究核弹和导弹的科学家是________和________。
30、新中国成立前:物价_______,民生凋敝。
31、什么事件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2、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对整个世界也具有重大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实现民族独立梦,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具有怎样的世界影响?
(2)1953年底,周恩来提出的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它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1955年召开的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是什么?周恩来提出了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重要选择项,这里“中国道路”指的是什么?
(5)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是什么地方?它的回归得益于哪一科学构想的提出?
(6)当今,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贡献了哪些智慧和方案?
33、回顾过去,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中美关系要想健康稳定地发展,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必须坚持什么原则?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政府制定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当前,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还存在哪些不利因素?(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34、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和发展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三十多年来,虽然各个领域改革的推进程度并不相同,而原有的政府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还在一些重要领域保持未动,但这一轮改革毕竟使一个对世界经济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局部地建立起来。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解放了久为落后制度所束缚压制的生产力,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实际上,中国的改革还只是走在半途,它在二十世纪末初步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摘编自吴敬琏《重启改革议程》
材料三: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材料一中“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次重大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伟大革命”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做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该谈你对我因”全面深化改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