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吉安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86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来华访问时,送给邓小平的礼物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和证券样本,而邓小平回赠了他中国刚刚上市的上海飞乐音像公司的股票。邓小平回赠“飞乐股票”的深刻寓意是

A.中国音响制造业已超过美国水平

B.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C.中国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D.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2、观察如图,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国家投入巨资对拉萨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等文物古迹进行维修。其中仅在1989-1994年对布达拉宫的维修,就投入资金5500万元,耗用黄金100公斤。这说明(  

A.国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B.我国各族人民一律平等

C.国家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D.国家保护自然旅游资源

4、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曾说:“在旧社会,一个农民怎么能见得到国家领袖,妇女连自己的主都作不了,又怎么能管得到国家的大事!”这体现了( )

A.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B.土地改革结束后,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C.国家领袖与老百姓的密切关系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男女地位的平等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奋斗目标是

A. 四个自信

B. 两个一百年

C. 四个全面

D. 四个现代化

6、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后一体制指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混合经济体制

7、港珠澳大桥开通,不仅展现出“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更宣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是某一制度下的重大成果。这里“某制度”指的是(     

A.和平建国方针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

D.“一国两制”

8、《人民日报》曾刊文写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

①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④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

A.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 实行计划经济、制定经济计划的发展道路

C.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道路 D. 对外开放的道路

10、对台湾当局“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中央政府的反应是

A.宣布断绝与台湾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往来

B.对台湾进行警告性军事打击

C.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

D.到联合国投诉“台独”分子

11、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 D.“文化大革命”

12、某班的一期黑板报写着“壮丽70年,阔步新时代,……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促使我国“阔步新时代”的事件是(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新中国的成立 D.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3、抗美援朝时期,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战斗英雄是( )

A.杨靖宇

B.彭德怀

C.黄继光

D.林彪

14、图1、2、3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

A.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C.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D.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15、“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窖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D.三大改造的教训

16、1950年,凤阳花鼓人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土地还家”指的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包干到户

D.对外开放

17、全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有

①大庆油田建设起来  ②兰新等铁路通车  ③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18、1955年,他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他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他”是指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19、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

为:

A.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C.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中央领导集体

20、2019年3月28日,西藏各族群众在布达拉宫广场庆祝民主改革六十周年。当日,西藏各地群众以不同方式共同庆祝这一盛大节日。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西藏解放推迟至1951年。下列关于西藏解放的历史说法错误的是

A.祖国获得了统一 B.以和平方式解放西藏

C.阿沛阿旺晋美为西藏代表团成员 D.人民解放军向西藏进军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党的好干部” 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2、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____________”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__写进党章。

23、中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________

24、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_____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把_____、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年,建立_____经济特区。1990年,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_____、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_____、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形成了____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_____、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5、提出:1953年底,____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6、填空题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他的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

(3)______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且在中共______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4)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其实行______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7、(1)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________为司令员的________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________;1976年10月,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________”)。

(3)1977年,________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________的讨论。

(4)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________自治区;________(填时间)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5)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____

28、1956年底,   基本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9、改革首先从 _______开始,_____________ 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 _______________ 制。

30、三、拨乱反正

表现:“________”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________,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时有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2年90%以上的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农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材料四   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

(1)结合材料一、二、三的内容,说说这三个时期我国在农村分别实行什么变革?

(2)在材料二的变革中,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怎样的转变?实行联产承包制之后,土地所有制是否再次发生变化?

(3)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不断探索,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2、“三农”问题是政府关注的焦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四次重大调整?谈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2)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中,谈谈国家在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33、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侵略朝鲜,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的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1)上述内容你能得到信息点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信息点四:

(2)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3)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近代化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从1921年的南湖红船到1927年的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20多位教授、作家梦想未来的中国是一个没有阶级压迫的平等社会;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材料四: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在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费正《观察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动倡导者”为实现其梦想而进行的实践是哪次近代化运动?

(2)请分别写出材料二“南湖红船”、“八一枪声”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对未来中国的“梦想”得以“成真”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四中“两种梦想”,今天正在变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为实现第二个“梦想”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有哪些?(至少答出两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