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代战神”彭德怀在戎马生涯中,亲自指挥的重大军事行动,包括
①南昌起义 ②百团大战 ③挺进中原 ④抗美援朝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理清发展线索,提炼关键词,是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下面“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历程年代尺”中方框④对应的关键词是( )
A.井冈烽火 B.当家作主 C.开天辟地 D.社会主义
3、“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式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 指的是( )
A. 实行私有制 B. 廉价收购 C. 赎买政策 D. 统购包销
4、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终有些事情使我们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这里的失误是指
A.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深化了改革开放
C.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1959年-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时期,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是( )
①急于求成 ②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③自然灾害严重 ④实施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20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方是( )
A.华西村 B.小岗村 C.大寨村 D.韩村河村
8、“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专家学者遭到无端迫害,反映了当时( )
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B.没有制定法律
C.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D.“九一三事件”影响恶劣
9、《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C.“一国两制”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0、中共八大的功绩在于( )
A. 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B. 为我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C. 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在思想上作了准备
D.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1、“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__________________,长江大桥武汉架。”联系前后歌谣,横线处应该填写的是
A.开国大典人民乐
B.抗美援朝得胜利
C.喷气飞机翔蓝天
D.农民翻身土改胜
12、2008年11月3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团踏上宝岛台湾。这次历史性的访问,显示两岸交往已进入制度化协商阶段,也表明两岸关系已有实质性突破。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再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辛丑条约》签订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一五计划完成
C. 三大改造完成
D. 拨乱反正完成
1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劳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5、“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兵种,共和国拥有了一支高科技装备的武装力量。它对于打破核垄断,战胜核讹诈,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争取世界和平,具有重要作用。”“新的兵种”指的是
A.海军
B.陆军
C.空军
D.导弹部队
16、下表说明,到1956年年底,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标志着
年份 | 个体和私营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集体所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52 | 78.7% | 0.7% | 1.5% | 19.1% |
1956 | 7.1% | 7.3% | 53.4% | 32.2%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确立
B. 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建立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D.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7、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
A.我国的高新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D.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
18、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名著《神曲》冲击了教会的传统观念,揭露了教会的腐败,他是
A.哥伦布
B.哥白尼
C.达・芬奇
D.但丁
19、我们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转折,其主要依据不包括( )
A.从此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实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0、改革开放前,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21世纪,人们的服饰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 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 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 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21、自2012年就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同志在脱贫攻坚上花的精力最多。26次国内考察,15次涉及扶贫开发,7次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以上材料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
A. 全面从严治党 B. 不断为民造福 C. 全面深化改革 D. 全面依法治国
2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类型的宪法。1992年初,邓小平的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新阶段。
23、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________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 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长篇小说《_____》《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2012年,中国作家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4、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_________的大讨论。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5、全方位外交:举措
(1)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中国积极拓展________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3)中国广泛参与________、社会领域的活动。
(4)多次举办各种国际会议。
26、榜样人物是时代的先锋,学习的楷模。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战斗英雄是________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要看着把沙丘治好”的“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
27、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国家主席_____遭受残酷迫害。
2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_____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概况:1978年,________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____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______、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9、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________”。
30、三个代表意义: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____________、怎样建设__________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________、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31、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一一
(2)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一
(3)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一一
3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结合所学回答: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又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33、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回首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政权巩固)
(1)“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歌与哪一场战争有关?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道路探索)
(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体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哪一成就?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哪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特色中国)
(3)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请问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座城市?1987年,哪次会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4、新中国的特点就在于一个词——“新”。依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农业发展)下表①②③分别“新”在哪里?
(2)(工业建设)结合下列图片,说说建国之初工业建设“新”在哪里?
(3)(时代风貌)新时代新英雄。请在“共和国大树”上任选两个重要的“枝干”(人物),简介他们的事迹及他们共有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