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海西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哪个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出现的成果(  

A.福新面粉公司

B.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C.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2、中共八大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期间,具有盲目冒进色彩的是:

①三大改造 

②提出“调整、整顿、改革、提高”八字方针 

③“大跃进”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历史事件中,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斗争的是(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一五计划

4、分析《中国与印度、美国钢产量和电产量的比较表》,下列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工业水平极其落后

B.这是我国“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的重要依据

C.为了改变这一落后局面,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

D.常年的战乱、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5、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在1971年,中国内地几乎没有;1981年,中国内地占19.3%;到1991年,中国内地占28.7%。中国内地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改革开放的实施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从前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起自己的航空、机床、汽车。与上述现象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

B. 新中国的成立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7、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有一个人时代楷模,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他是

A.

B.

C.

D.

8、1967年初,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被称为( )

A.“二月逆流 B.“一月风暴 C.“二月抗争 D.反革命事件

9、1964年10月17日,美国的一家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该通讯社报道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C.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0、“兴办军事工业就是为了建立新式海陆军。19世纪60年代湘军、淮军普遍改用洋枪洋炮装备,采用洋操训练,成为新式陆军。七八十年代,洋务派又筹建新式海军,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对材料所述理解最正确的是

A.清朝内外交困

B.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以自强

C.促进经济发展

D.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以求富

11、十年动乱——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C.刘少奇冤案被平反

D.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宋朝统治者缴纳的岁币

②‘送礼’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③宋朝皇帝向三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④‘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致命弱点之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一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福建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置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假如你是这个团的导游,应带他们去下列哪个城市

A.深圳市

B.珠海市

C.汕头市

D.厦门市

14、假如你是一名要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筹建大会报道工作的记者,你应该到下列哪个城市去采访(  )

A. 北平   B. 南京   C. 上海   D. 延安

15、我国对外开放始于创建经济特区。下列地方属于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的是(     

①深圳②上海浦东③汕头④珠海⑤海南⑥厦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16、下面不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教育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7、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刊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时务报》

②《申报》

③《民报》

④《新青年》

A. ①④③②

B. ②③①④

C. ④①②③

D. ②①③④

18、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下列哪个地方的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A.新疆

B.宁夏

C.西藏

D.云南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根据材料得出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A.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全方位外交

20、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的是

①改北平为北京

②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采用公元纪年

④通过国徽设计方案

⑤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观察《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示意图,在图上填出相关的英文字母代号:

 

A.亚非会议地点

B.中国重返联合国合法地位的会议地点

2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_______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________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________建设奠定了基础。

23、袁隆平和他的____,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治疗疟疾的____,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4、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________年12月,在北京召开。

25、新中国成立之初,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____________》,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____》。

26、抵制抗争:________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

27、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_____________交换了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8、________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了。

 

29、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

30、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____》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建国初期最能反映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事件。

32、周恩来在年少求学时即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经过新中国七十的艰苦奋斗,到今天“中华之崛起”已经不再是一个预测性的话题,而是一个被热议的现象。

假如你参与以下几个分话题的讨论,请写出你最想说的话:

(1)话题一:中国崛起了吗?(写出你的判断并写明理由)

(2)话题二:中国模式的示范意义

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成为世界上不少国家研究和借鉴的对象。请你总结中国模式能够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或者经验是什么?

(3)话题三:中国崛起的挑战你认为,在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发展中还面临哪些挑战?

3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七世纪的日本和八世纪的西欧分别有一次著名的改革。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次改革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当时日本颁布改新诏书的天皇是谁?

(3)日本的这次改革是效仿哪个国家进行的改革?举一个日本和这个国家友好往来的事件

(4)日本通过此次改革对国家产生的什么影响?

(5)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日本这个国家?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曾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是不可能的,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行,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成果和资金不行,关起门来是不行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你能归纳一下以上邓小平的三段论述的一个共同主题是什么吗?邓小平认为我们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党的哪一次会议决定改变“关起门来搞建设”的不利状况?针对这一状况提出的具体方针是什么?

材料二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富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我国的对外开放始于哪件事?你认为设立经济特区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4)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对外开放必须遵循什么原则?最终推动形成什么样的开放格局?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