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钦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经历了伟大的三个阶段的探索和实践,中国人民在1919、1949和2009年谱写的“中国梦”分别是

A.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

B. 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C.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D. 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2、“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互补互利原则

C. 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D.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习总书记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 实现直接“三通”

B.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4、关于中国体育成就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991年,我国首次举办了亚运会。

B. 第25届世乒赛,容国团获男单冠军。

C. 许海峰获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D. 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

5、毛泽东有句诗云:“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这里形容的是哪次战役:

A. 淮海战役

B. 巧渡金沙江

C. 强渡大渡河

D. 渡江战役

6、1958年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这条总路线忽视了

A.当时的国际环境

B.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C.客观经济规律

D.人的主观能动性

7、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开国大典上奏响《义勇军进行曲》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会在北京召开

C.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8、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

C.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9、“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牌汽车跑中华,喷汽式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这首歌谣所歌颂的成果的取得是在(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 十年探索时期

C. 土地革命 D. 改革开放时期

10、1971年11月,两名升旗手来到联合国大厦第二十三根旗杆旁,将匆忙制作的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新中国国旗第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是源于

A.中美关系开始起向正常化 B.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1、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成就斐然,这一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不包括

A.武汉钢铁基地的建成 B.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的建成

C.包兰铁路的建成 D.胜利油田的建成

1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条血路来,”这条“血路”开始于

A. 南海

B. 深圳

C. 海南

D. 浦东

13、“同文同宗本同根,骨肉别离泪满襟;港澳回归雪国耻,两岸三通待复兴。”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心声是

A.维护世界和平

B.促进经济发展

C.实现自由贸易

D.实现祖国统一

14、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1993年4月1日起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 人民公社化时代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15、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以下企业中,属于洋务派为实现“求富”目的而举办的民用工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轮船招商局

16、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8年4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下列人物哪些是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 

①黄继光    ②刘胡兰    ③邱少云    ④张自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这里“拨乱”主要是指

①停止“浮夸风”

②彻底否定“两个凡是”

③停止“共产风”

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18、下列不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A. 通过了《中国共同纲领》

B.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C. 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D. 选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9、我国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20、理清发展线索,提炼关键词,是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如图方框④对应的关键词是

A.社会主义 B.当家作主 C.开天辟地 D.井冈烽火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写出下列英雄的名字:

(1)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___________

(2)“两弹元勋”是___________

(3)“人民的好干部”是___________

(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是___________

22、列举题

(1)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三次巨变,其中诞生了三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第一次巨变是________,结束了清王朝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二次巨变中__________,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并取得成功,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第三次巨变中邓小平实行了_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中国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____________(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实行______________,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5)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

(6)中共十五大把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7)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____________制度,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8)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3、______年,______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4、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5、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

初步提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提出实行______

中共十二大(1982年)

提出“建设有____的社会主义”

基本形成

中共十三大(1987年)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_

充实发展

南方谈话(1992年)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终确立

中共十四大(( )年)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五大(1997年)

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6、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B. 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C. 土地改革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2)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  

(3)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  

(4)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28、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_体制。

29、1964年的某一天,《人民日报》以“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该新闻报道的内容是(   )

30、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_、厦门4个经济特区。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实现近代化的过程。

(1)简述图一、图二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在经济方面产生了怎样作用。

(2)说明图三、图四所示人物分别提倡怎样的政治制度。

(3)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2、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1)改革先从①开始。1980年建立四个②,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③的改革。

(2)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④;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⑤理论;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⑥;中共十五大,把⑦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第四部《⑧》。此后,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4)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1995年启动的“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职工买到住房;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健全。

(5)依据示意图,综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33、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以及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摩擦不断。

(1)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什么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请列举一例史实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主权完整与国家安全威胁之严重”?

(2)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非洲兄弟们跳起了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该场景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新中国成立时实行什么外交政策?1972年,什么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各国应该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各国的事务应该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我们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出于一己之利或一己之见,采用非法手段颠覆别国合法政权。

——摘自习近平同志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材料三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1)材料一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哪几项内容?

(2)材料二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用两个事例说明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新中国外交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