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屏东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请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唐代诗人,私谥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C.王勃,字子安,唐初著名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

D.《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古代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逍遥游》《秋水》等。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3、依照下列划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春播下的种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春吹响的长笛;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春快乐的脚步

B.“春风如醇酒,著物人不知”如春轻柔的衣袖

C.“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是春夜的凄冷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暮春的绚烂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夏季来临,为了避免学生溺水的事情不再发生,学校一定要加强宣传教育。

B.成都的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炎热、最烦闷、最让人觉得漫长难熬的季节。

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D.江布拉克的美景让我深深地沉醉,我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古诗文阅读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共笑语 ,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 ,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①这首诗作于嘉祐五年(1060 年),当时王安石将出使辽国。王安石与他的大妹长安君王文淑感情很深,这次隔了三年再见面 ,见面后马上又要分别。②怆情:悲伤。③草草:随便准备的。④杯盘:指的是酒和菜。⑤昏昏:昏暗,光线暗淡。⑥后会的日期。

1下列有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寄书应见 雁南征”中的“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用来借指书信,“南飞的大雁”常含有思归之意。

B. 尾联中,妹妹挂念地问:“后会在什么日子?”兄长给出了下次相会的明确的日期,此次相会在欢乐的氛围中结束。

C. 文中巧妙地运用了叠字。“草草”二字,虽说酒席是随便准备的,也说出了兄妹俩的感情至深,用不着世俗的客套。“昏昏”二字,写两人说了又说,灯油已快干,灯火已昏暗,仍顾不上休息。

D. 后四句写离别,呼应首联。刚刚在叹息经三年没有见面,知心话说不完,眼下自己马上又要到万里外的辽国去,诗便自然而然地转入惆怅,话题也就引人别后。

E.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手法,如比喻和用典,诗歌语言华丽,意蕴深远,情意非常亲切真挚,道出了兄妹间真挚而又亲切的感情。

2诗人为什么说“老去相逢亦怆情”?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2)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3)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无意苦争春,______________。(《卜算子·咏梅》)

(5)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了莫言。这让我们想起《马说》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通过写景渲染自己暗淡悲惨的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卖炭翁》中突出交易的不平等,揭露了宫市、封建统治阶级对百姓的剥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会在这一天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在这一天开展名著《傅雷家书》的讨论交流活动,请你完成以下有关本书的介绍。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______、傅敏的家信摘编。书信中,傅雷希望两代人之间能够建起______的关系。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2】人们说“家书抵万金”,在家书背后,常常是家风,是祖辈、父辈传承下来的精神,在一封封的家书中,我们读到的是语重心长的话,感受到的是家书背后的殷殷深情。班级交流中,你决定结合以下《傅雷家书》的一段内容,谈一谈你对家风的看法。

“因为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的。”

——《傅雷家书》

要求:明确表达段落中傅雷向孩子传递的家风和你对这一家风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传染病仍然是人类大敌

①从传染病和人类历史角度看,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与传染病做斗争的历史,疫病与社会紧密相联,社会和人的生活导致疫病,疫病又重新塑造社会。这种互为因果和表里的关系在人们应对疫病的理念和行动上体现出来。

②1980年5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天花已在世界范围内消灭,这一天成为人类历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分界线,它标志着在此之前主要是生物致病菌(病原菌)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③此后一些专家提出,当今世界的医学模式实际上已经转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治也应当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即以前人类的疾病主要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传染病,而当今及以后的主要疾病是由社会和心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引发的慢病,如癌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在这种观念影响下,研究和教学上,一些国家的大学和医学院关闭了传染病学系,认为传染病问题已彻底解决,实践中,对传染病防治的关注和投入也减少。

④但事实是,即便在丰衣足食的今天,传染病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活动,而且从生物的相生相克和相互利用来看,很多微生物都需要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宿主,除了大型动物,人类当仁不让。

⑤虽然人类的疾病谱确实发生了变化,如1950年代中国城市居民疾病死亡原因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到了1980年代,死因变成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癌症)、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但是,传染病从来没有退出过历史舞台。

⑥当今,人们所面临的传染病有无数种,新型和新发现的有埃博拉、克雅氏病、新克雅氏病(普里昂病)、艾滋病、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有原有的疾病以新形式的马甲出现,如莱姆病、登革热、猫抓病、军团病、结核病、西尼罗河病、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溃疡,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导致的淋巴细胞白血病,疟疾、霍乱、白喉、鼠疫,当然还得加上年年变异年年出现的流感等。

⑦各种新老传染病仍然有存在的方式,它们并没有完全灭绝。其一,旧有传染病会在新形式下爆发,而且有些疾病看似消灭了,但实际上是以新的形式死灰复燃,如结核病;其二,变化是永恒的,新的传染病总是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比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三,随着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滥用抗生素)也会产生新的传染病,如每年的流感变异病毒引起的不同流感等,在此情况下,就不能把当代的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转移简单地看作是慢病替代传染病,而是两大类疾病和两种医学模式并存,或者说是传染病与慢病的犬牙交错状态。

⑧虽然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但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并没有退出人们的生活领域。或者说,生物致病原本身就在与人类分享自然这一生态环境,并相互竞争。从近年来传染病的流行趋势看,人们低估了传染病原体极强的再生能力和它们产生抗药性的能力。

⑨现在,从武汉发源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既是新老传染病的结合和交叉点,更是传染病一有机会就会痛下毒手的典型。如果对其放松警惕,人类付出的代价将极为沉重。

⑩2003年SARS肆虐之前,艾滋病传播越来越严重之时,世界卫生组织已认识到了传染病将永远伴随人类的这个趋势和事实,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

⑪但愿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能再次敲响这一警钟,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也不能因为种种困难放弃药物和疫苗的研发。

(作者:张田勘,选文有删改)

1从全文来看,人类对传染病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2请结合第⑤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第⑦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4本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春节辞旧迎新的钟声更加沉重。病毒肆虐之际,有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全国人民筑起防护的堡垒。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钟南山院士也曾说过,“其实,我不过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请以“英雄”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定,不少于550字;(2)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