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蓬勃 磅礴 束缚 大彻大悟
B. 震撼 恬静 流苏 叹为观止
C. 瞳仁 摹然 严峻 嘎然而止
D. 晦暗 恢宏 山涯 惊心动魄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节假日到了,丹江湿地公园人头攒动,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B. 迈开脚步,再长的路也不在话下;周而复始,再短的路也难以到达。
C. 在陌生的城市里要碰见一个熟人,真是叹为观止。
D. 灰太狼总以为自己设置的陷阱是天衣无缝的,但在机智的喜羊羊眼中,却是破绽百出、不堪一击。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非友好关系是双方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B.父母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我们应当学会感恩。
C.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立下海誓山盟,严打网络乱象,还青少年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D.这篇小说构思新颖,匠心独运,情节起伏跌宕,吸引着众多的读者。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取道黑首, 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 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 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A.抵达 仰望 环顾 B.抵达 俯瞰 环顾
C.到达 仰望 回顾 D.到达 俯瞰 回顾
5、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①得东风势便狂②。
解把③飞花④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①倚:仗恃,依靠。②狂:猖狂。③解把:懂得。④飞花:柳絮。
【1】根据物候知识,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______季节的景象,从______词可以看出。
【2】此诗表达思想情感含蓄蕴藉,作者表面咏柳,实则写人,请结合诗句具体谈谈你的理解。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宁不来?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4)_____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
(5)一条条街道宽又平,___________,一盏盏电灯亮又明,_________。
(6)《子衿》中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1959.8.16)中,曾告诉儿子学习不仅仅在音乐方面,还要在行为、礼节方面多加注意,请举例说明?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生物迁徙,寻找心中的诗和远方
①高晓松说,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我们常常为了理想去远方,但又为了亲情重回故里。我们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走着同一条路,成为一直在路上的迁徙者。迁徙,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态,甚至在1990年的时候,联合国为了更好地保护迁徙者的权益,通过了《保护所有移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员权利国际公约》,并在2000年确定将每年的12月18日作为国际迁徙者日。今年,我们将要度过第18个国际迁徙者日。
②我们为了理想奔波迁徙,很多其他生物也是一样,它们也有着自己波澜壮阔的迁徙盛举。那么,它们的迁徙又是为了寻找些什么呢?
③所谓迁徙,简而言之就是从一处搬到另一处,泛指某种生物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生物的迁徙皆是外界环境的压力导致的,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选择。冬天来临,气温骤降,没有充足的食物供应,而它们又没有其他办法,比如冬眠。于是只好选择逃离,待到山花烂漫、气温回暖时再迁回来。所以,生物迁徙便是为了寻找更加适合生存的环境,或是充足的食物,或是舒适的气候,或是利于繁殖的条件。
④迁徙的定义里有一条很重要的注解,即所谓迁徙是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也就是说它们并不是随遇而安,而是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对于生物如何确定它们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了好奇。科学家认为,迁徙生物都有其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最近还有研究认为动物可以感受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很多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候鸟是一种典型的代表,候鸟在长距离迁徙时,大脑能记录下每一个特殊地点的磁场特征,将它们之间的距离、方向信息组合在一起,绘制了一张精准的“地图”,据此找到到达各个目的地的飞行路线。然而有趣的是,有科学家发现,即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途进行迁徙,也就是说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了它们,它们生来便知道自己该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⑤气候条件的改变,是驱动生物迁徙的根本原因。而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平均气温升高了0.4~O.8℃。这会如何影响生物的迁徙呢?很多动物之所以选择迁徙是为了逃离冬天的寒冷,温度升高对它们似乎是有利的。有科学家通过实验模拟,发现气候变化短期内确实可以增加黑脸琵鹭的越冬区,然而到2080年,3个最适宜黑脸琵鹭的越冬区可能严重缩减,它们只能选择移动越冬区。然而,越冬区并非是想移动便移动那么简单的,很多地理屏障会阻碍生物的迁移,导致它们无路可走。还有另一种情况,那便是生物更需要的是较低的温度,比如鱼类。气候变化影响海水的温度,很多鱼类选择逃离赤道附近的热水域,向更冷的水域移动。由于气候变化,北关水域中超过70%的海洋物种的栖息地发生了变化。更骇人的是,科学家通过分析,发现如果不阻止气候变化,34%的动物,57%的植物,将失去一半甚至更多的生存区。
⑥科学家说,迁徙是生物对恶劣环境的集体逃离,是对生存压力的妥协,是不可不做的选择。然而,对这些迁徙者来说,行万里迢迢之路,看不一样的风景,或许也是在找寻它们心中的诗和远方吧。
【1】阅读全文,说说关于生物迁徙,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说明。
【2】文章第②段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请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加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候鸟是一种典型的代表,候鸟在长距离迁徙时,大脑能记录下每一个特殊地点的磁场特征,将它们之间的距离、方向信息组合在一起,绘制了一张精准的“地图”,据此找到到达各个目的地的飞行路线。
【4】第⑤段中画线文字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在身边平凡物件中体味不一样的深情。如瀑布一般的紫藤萝,触动了宗璞的心灵。一棵猥琐的小桃树,触动了贾平凹的心灵。一本儿时的《山海经》,触动了鲁迅的心灵。
请以“触动心灵的_______一幕”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