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滁州九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 1933年希特勒当选总理

B. 希特勒中立与总统大权于一身

C. 国会纵火案后解散共产党

D. 德国与意大利和日本结成轴心国集团

2、右下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对该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1873

3.3

5.0

未统计

3.8

1874~1890

1.7

5.2

2.1

3.5

1891~1900

1.6

3.5

2.6

4.8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B.美、德后来居上,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D.英、法两国基本没有参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3、有种外交理念认为:外交活动的宗旨不是维护和平,而是维护本国的最大利益,哪怕是以邻为壑和规划战争,下列外交史实中体现了“以邻为壑和规划战争"的是

A. 三国同盟成立   B.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C. 欧共体成立   D.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4、欧洲中古时期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下列哪一“城市”符合这句谚语中的“城市”的氛围( )

A.北宋开封

B.南宋杭州

C.埃及开罗

D.法国琅城

5、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

6、量化历史是借助计量统计的方法,通过研究过去的经济、人文与社会演变的数据来研究历史。下列现象与题24表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1839年英国各纺织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

 

部门

男工

女工

棉纺织业

43.5

56.5

毛纺织业

30.5

69.5

麻纺织业

29.5

70.5

丝织业

29.5

70.5

 

 

A.世界市场的开拓 B.民主政体的确立

C.妇女地位的提高 D.工业革命的发展

7、1863年美国太平洋铁路开始施工。太平洋铁路开工修建时的历史背景是

A.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B.北美人民击溃英军主力

C.电力铁路在欧美国家出现

D.南北战争如火如荼进行

8、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南京大屠杀中,被杀害的中国人达 (   )

A. 10万人以上   B. 20万人以上   C. 30万人以上   D. 60万人以上

9、一战前,英美的女权主义者都在为争取选举权而奔走呼号。一战爆发后,英国女权运动领袖爱米琳·潘克赫斯特向政府表示不再因为选举权问题而给政府找麻烦。她号召成千上万的普通妇女为战争而工作。这表明

A.欧洲妇女运动没有持续性 B.欧洲妇女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C.一战使欧洲妇女运动与社会形势变化相适应 D.一战对欧洲妇女运动没有影响

10、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名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邮票,但此套邮票却是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

A. 邮票名称中的国家称谓   B. 邮票发行的时间

C. 邮票的发行者   D. 周年纪念的时间

 

11、下面有关苏俄(联)的时间轴中,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历史事件是(     

A.二月革命

B.苏联成立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颁布新宪法

12、杏林是中医界的代称,其体现了一种价值标准,包含着亲、善、诚、信、中、和的丰富内涵,这正是杏林文化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现在中医已经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要了解中医,可以阅读以下那部书籍(

A.《资治通鉴》 B.《天工开物》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日本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两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有

①政府有效的经济政策

②战时资本积累

③对外投资增加

④注重科学技术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14、2020年1月30日,英国被正式批准脱欧,从而完成脱欧协议的所有法律程序。根据这份协议,英国将在1月31日正式脱离的组织是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15、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我国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6、某中学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课竞赛。小明同学准备在演讲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

A. 四渡赤水河   B. 召开遵义会议   C. 会宁会师   D. 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17、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它“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是

A.新中国建立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辛亥革命

18、下列观点不属于伏尔泰的是(   )

A. 宣扬人天生的自由   B. 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反对资产阶级统治   D. 抨击天主教会的野蛮与黑暗

 

19、“由于现代高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程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市场经济席卷全球,跨国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出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由于现代高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程度加快”指的是

A. 第一次科技革命

B. 第二次科技革命

C. 第三次科技革命

D. 20世纪物理学革命

20、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历史根源在于( )

A. 美国太平洋舰队对日本威胁大

B. 一战后美日间积怨多,矛盾不断加深

C. 英美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D. 德意日结成军事侵略同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882年,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____________分别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23、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自______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______,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自______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的西南方向拓展,江西、福建和______地区得到很大开发。

24、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________”,要求加快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但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________的政治经济体制。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________发展状态。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是,苏联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________、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25、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26、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以非歧视性、________________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________。其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________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_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7、联合国总部设在________,主要机构包括联合国大会、联合国________、联合国秘书处等。

 

28、1935年________的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_____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我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29、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1)南北朝时期的农学家   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2)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 ,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建立起了经典力学体系,牛顿被誉为  

(4)第三次科技革命以   的广泛应用为核心,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30、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事件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中北约和华约组织为首的国家各是哪一国?

(2)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性质是什么?

(3)两大对峙集团的形成是哪一政策的体现?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2、科技不断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社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一直是走在世界前列,请举出我国在汉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两项。

(2)为原子能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是时空观念伟大变革的科技成果是什么?

(3)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导致20世纪发生了两次全球性的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战争的创伤。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最惨重的战役是什么?二战中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国家,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制造骇人听闻的惨案是什么?

(4)根据以上的回答,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33、你知道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区域性集团还有哪些?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世界历史风云突变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9年以前的几年是充满希望的几年,欧洲逐步解决了一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相反,1929年以后的几年充满了忧虑和失望,危机一个接一个。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一起。

                                                                                ——《大国崛起》

材料三: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结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1)材料一中欧洲通过建立什途径“逐步解决了一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是什么事件导致1929年以后“充满了忧虑和失望”?

(2)材料二认为“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是如何安排的?斯大林的“创造”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有何特点?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