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更应向毒品说“不”,如吸食“冰毒(甲基苯丙胺:C10H15N)”成瘾后毒副作用很强,会严重破坏人的生理和免疫机能。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基苯丙胺是有机物
B.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
C.每个甲基苯丙胺分子含有26个原子
D.甲基苯丙胺中C、H、N的质量比为10:15:1
2、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
D.过滤
3、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糖
B.食盐
C.氢氧化钠
D.花生油
4、下列变化中,只有加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A.Zn→ ZnSO4
B.MgO → MgCl2
C.CaCO3→CO2
D.Ba(NO3)2 →BaSO4
5、下列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仅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
B.
C.
D.
6、浩瀚的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NaCl
B.MgCl2
C.CaCl2
D.H2O
7、科学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属于氮肥的是
A.Ca(H2PO4)2
B.CO(NH2)2
C.K2CO3
D.K2SO4
8、CO、H2还原Fe2O3的过程相似,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向4.8gFe2O3中不断通入H2,不断加热,实验测得固体残留率(固体残留率=×100%)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点对应固体为Fe,其质量为3.36g
B.从a到d点,固体中的含氧量逐渐变小
C.从a到d点,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
D.bc段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Fe3O4+H23FeO+H2O
9、向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中同时加入4g硝酸钾和16g水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A.20%
B.15%
C.10%
D.无法计算
10、铀235是核电站的主要燃料,其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铀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铀235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2
C.铀23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3
D.铀235原子的质量为235g
11、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N2
B.NO
C.NO2
D.N2O
12、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10 | 3 | 90 | 0 |
反应后质量/g | 3.2 | 3 | 待测 | 3.2 |
A.W可能是单质
B.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13、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石油、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
14、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氧气、液氧
B.石墨、金刚石
C.水、过氧化氢
D.干冰、冰
15、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c>b>a
B.b>a>c
C.a>c>b
D.b>c>a
16、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B.某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D.向等质量的铁片和锌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17、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1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的方法 |
A | CaCl2溶液 | 稀盐酸 | 加过量碳酸钙、过滤 |
B | K2CO3溶液 | KCl | 加适量稀盐酸 |
C | CaO | CaCO3 | 加水,过滤 |
D | NaCl溶液 | Na2CO3 | 加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
A.A
B.B
C.C
D.D
19、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20、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未成年人需要摄入足够的钙促进骨骼的生长。下列食物中钙含量最低的是( )
A.牛奶
B.青菜
C.豆类
D.虾皮
2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减少的是
A.锌和稀盐酸
B.氢氧化铜和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D.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22、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 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钾
B.烧杯①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3、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单质、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A.H2SO4 Na2O C CO
B.Mg(OH)2 CuSO4 C CO2
C.KOH HNO3 O2 SO3
D.HCl NaOH O2 P2O5
24、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陶瓷烧制
B. 石雕印
C. 粮食酿醋
D. 火药爆炸
25、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g | 32 | 46 | 64 | 85.5 | 110 | 138 | 170 |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26、工业明胶中含有毒的重铬酸钠(Na2CrO4),其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
A.+1价
B.+2价
C.+4价
D.+6价
2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在_____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将t1°C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方法是__________。
(3) t2°C时, 将25g甲放入装有100g水的烧杯中,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②t2°C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③t2°C时,将等质量甲、乙分别加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甲溶液质量比乙溶液小
④将t2°C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时,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⑤将t2°C时12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时,可析出20g甲晶体
28、口罩是一种常用的卫生用品,可以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下图是一款医用口罩的示意图。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_(写出 1 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
(2)口罩中鼻条用铝制的优点是______(写一种即可)。
29、环境与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1)pH___的雨水称为酸雨。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是___(填字母)。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二氧化氮
(2)中国政府已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洋垃圾”中的废五金含有多种金属。若摄入下列金属元素会造成中毒的是___(填字母)
A 铅 B 铁 C 汞
(3)每年的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烟气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其中___(填化学式)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吸烟有害健康,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
30、下图是常用的实验装置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发生反应制得硫化氢(H2S)气体。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_________(填编号),若用C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气体应从_________端通入(填“a”或“b”)。
31、如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高档Fe3O4粉的部分工艺流程简图.
(1)试剂X是 (写化学式).
(2)操作Y的名称为 ,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等,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 .
(3)硫酸与氧化铁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往铁粉(含少量氧化铁)中加入硫酸,除铁、氧化铁与硫酸发生反应外,一定还发生其它反应.作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
(5)通入氧气时的化学方程式是:(请补充完整)4Fe(OH)2+2 +O2═4Fe(OH)3.
32、有的人利用潲水油、地沟油烹饪食品损害人类健康,有的人则利用它制造生物柴油造福人类.生物柴油是以动植物油脂、废餐饮用油等为原料与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酯交换制成的液体燃料.它是一种洁净的生物燃料,可代替石化柴油应用于航空、汽车等领域,不但性能优于石化柴油,而且价格更低,是可再生的绿色能源.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潲水油、地沟油、生物柴油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使用生物柴油具有的优点有_____(填一种即可);
(3)可见,地沟油也有“可爱”的一面,因此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请以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为例,说明其利与弊.
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 利 | 弊 |
_____ | _____ | _____ |
33、根据下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
溶解度/g | KCl | 31.0 | 34.0 | 37.0 | 40.0 | 42.6 | 45.5 | 48.3 | 51.1 | 54.0 |
KNO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169 | 201 |
(1) KCl和KNO3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 30℃时,K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
(3)将200gKNO3和2gKCl的混合物,投入到100g90℃的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34、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A 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 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 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因为___。
35、“符号——模型”,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
⑴ 下图为乙醇和二甲醚的分子结构模型。
① 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填标号)。
A.均属于有机物 B.性质完全相同 C.化学式均为C2H6O
② 乙醇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
③ 二甲醚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
⑵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硫离子符号为______。
⑶ 化学上用表示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氢原子(如图。
①、
与
这三种原子均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图所示模型能正确表示原子结构的是________(填标号)。
36、Ca(OH)2和NaOH是重要的碱。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C)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g/100g水) | Ca(OH)2 | 0.17 | 0.14 | 0.09 | 0.08 |
NaOH | 109 | 129 | 174 | 314 |
①20°C时Ca(OH)2的溶解度是_________。
②A、B二只烧杯装有等质量的饱和石灰水(如图所示)。B烧杯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此时,A、B烧杯中溶液质量A__________B(选填“>”、“<”或“=”)。
③20°C时100g饱和NaOH溶液蒸发10g水后,恢复到原温度,析出___________gNaOH固体。
④60°C时NaOH饱和溶液中含少量Ca(OH)2,若要得到较纯净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
⑤若在20°C时,鉴别Ca(OH)2、NaOH饱和溶液,可选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I降低温度
II滴加酚酞溶液
III测pH
IV滴入盐酸
37、同学们在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时,有如图操作:
(1)图A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是 _____ ;加热铜片一端,观察到另一端的蜡烛熔化,说明铜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_____ ,同时观察到加热部位的铜片表面变黑,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
(2)图B的实验目的是 _____ 。
(3)图C中,把铝丝放入稀硫酸中刚开始没看到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_____ 。
(4)图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如果要比较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在图C、D的基础上还需补充的一个实验,该实验方案是 _____ 。
38、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等产品。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示图,如图:
(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
(2)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___。其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是__。
(3)过筛与过滤类似,其目的是拦截___(填“大于”或“小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4)碳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9、根据下列所示图回答问题。
(1)将图一实验所得液体静置,说明乙醇能溶于水的现象是_____。
(2)图二实验中,若观察到U形管右端液面_____(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图三实验中,若观察到_____,说明该化肥是铵态氮肥。
40、(1)用化学用语表示:2个铜原子_____________, 3个镁离子_____________, 4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 保持氮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
(2)请分析下列过程中,哪些属于物理变化。
①打开石油液化气,②点燃液化气,③将水烧开,④淘米、洗菜,⑤将鸡蛋浸泡在食醋中,⑥滤出米饭中的米汤,⑦剩饭变馊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