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橡胶、纤维、塑料都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用水可以灭火,因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为增加肥效,把硝酸铵和草木灰混合使用
D.气味能闻得到却看不到,说明分子很小
2、某温度下有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晶体
B.加入少量的水
C.升高温度
D.恒温蒸发溶剂
3、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P2O5
B.面粉
C.镁粉
D.CO
4、向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中同时加入4g硝酸钾和16g水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A.20%
B.15%
C.10%
D.无法计算
5、关于电解水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负极产生的是氧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6、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一定为
A.Ag、Cu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B.Cu、Fe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C.Ag、Fe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D.Ag、Cu、 Fe三种单质的混合物
7、化学与生活、健康、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
B.霉变大米含有黄曲霉素,用水洗净后再煮饭
C.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
D.垃圾分类,有利减少废弃污染,变废为宝
8、以下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C.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D.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9、某无色溶液X是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X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酚酞试液、Fe2O3粉末、BaCl2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根据现象判断,无色溶液X是()
加入的物质 | 酚酞试液 | Fe2O3粉末 | BaCl2溶液 |
实验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黄 | 无明现象 |
A.稀硫酸
B.稀盐酸
C.NaOH溶液
D.Na2CO3溶液
10、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A.NaCl氯化钠食盐
B.CaO氧化钙熟石灰
C.Na2CO3碳酸钠纯碱
D.NaOH氢氧化钠烧碱
11、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12、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NO3)2=X(NO3)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A.Z<Y<X
B.Y<X<Z
C.X<Y<Z
D.Z<X<Y
13、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A.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B.NaCl和NaNO2都是有咸味的盐,所以可以用NaNO2代替NaCl作食用盐
C.铁和铜都是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D.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它们分子的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
14、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X克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X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液有两种可能的组成
B.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C.滤渣中至少有两种物质
D.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15、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方案是
A.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B.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 C.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D.探究燃烧时温度是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白磷着火点:40℃) |
A.A
B.B
C.C
D.D
16、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石油、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
17、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陶瓷烧制
B. 石雕印
C. 粮食酿醋
D. 火药爆炸
18、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氧气、液氧
B.石墨、金刚石
C.水、过氧化氢
D.干冰、冰
19、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20、铀235是核电站的主要燃料,其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铀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铀235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2
C.铀23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3
D.铀235原子的质量为235g
2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主要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探究CO2与水反生反应 | B | 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 | ||
C | 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 D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
A.A
B.B
C.C
D.D
2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
C.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A、C两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A中含有少量B,要提纯A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23、资料显示:新冠病毒在高温、碱性环境、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等消毒剂中生存能力较差,其中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1
C.0
D.+3
24、乳酸具有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 “某品牌”酸奶中含有乳酸,其化学式为C3H6O3.下列关于乳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乳酸分子共含有12个原子
B.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6:3
D.乳酸是一种有机物
25、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0
B.34
C.44
D.78
26、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未成年人需要摄入足够的钙促进骨骼的生长。下列食物中钙含量最低的是( )
A.牛奶
B.青菜
C.豆类
D.虾皮
27、(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课上做过许多实验,例如:若按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分类,应将实验 C 组归为_________________组(填“A”或“B”),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A 组 | B 组 | C 组 |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探究 | 氢气性质的探究 | 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 燃烧条件的探究 |
(2)查阅资料得知:反应物中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既有上升又有下降的反应,叫做歧化反应。而与之相对应的,含有同一元素的不同化合价的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只含有该元素中间价态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归中反应。试判断:下列反应中,属于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归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
①H2S+3H2SO4(浓)=4SO2+4H2O
②3HClO3=HClO4+2ClO2+H2O
③K2S+I2=2KI+S
④
28、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①石墨②氯化钠③稀硫酸④碳酸钙⑤二氧化碳,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作气体肥料的是_____。
(2)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
(3)可作补钙剂的是_____。
(4)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
(5)可作干电池电极的_____。
29、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的试航,标志着我国海军国防力量的不断壮大。
(1)甲板用钢能承受强烈冲击、高摩擦力和几千度的火焰灼烧。写出炼铁时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燃气轮机用到的氮化硅(Si3N4)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Si3N4中Si和N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
30、从水、盐酸、生石灰、石灰石、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中选择书写化学方程式。
(1)给自热食品加热的反应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_________;
(3)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________;
(4)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______。
31、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用适当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I.工业生产中,炼铁最常用的还原剂是_______;
II.调味品食醋里含有的酸是_______。
(2)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应用 | 水陆两栖飞机 | 医用口罩 | 84消毒液 |
用到的材料 | 钛合金 | 聚丙烯 | 次氯酸钠 |
Ⅰ.“AG600”发动机短舱中使用的钛合金与其组成金属相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
A.硬度大 B.耐腐蚀 C.熔点高
Ⅱ.聚丙烯熔喷布是生产医用外科口罩的重要原料,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具有空隙细密、结构蓬松、透气性好等特点。聚丙烯熔喷布在医用外科口罩中的作用相当于水的净化中的_______操作。
Ⅲ.“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成分的含氯消毒剂,可有效灭活新冠病毒。“84消毒液”禁止与洁厕灵(有效成分盐酸)混合使用,原因是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一种有毒的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2、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題:
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一 | 1 H 氢 1.008 |
|
|
|
|
|
| 2 He 氦 4.003 |
二 | 3 Li 锂 6.941 | 4 Be 铍 9.012 | 5 B 硼 10.81 | 6 C 碳 12.01 | 7 N 氮 14.01 | 8 O 氧 16.00 | 9 F 氟 19.00 | 10 Ne
20.18 |
三 | 11 Na 钠 22.99 | 12 Mg 镁 24.31 | 13 Al 铝 26.98 | 14 Si 硅 28.09 | 15 P 磷 30.97 | 16 S 硫 32.06 | 17 Cl 氯 35.45 | 18 Ar 氩 39.95 |
(1)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由原子序数为8和11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
(3)第二、三周期的元素排列从左至右所遵循的规律是__(写一种).
33、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生铁片与纯铁片相互刻画时,在_____片会留下划痕;
(2)铁粉用于制作“暖宝宝”利用铁粉能与氧气和____反应放出热量;
(3)用赤铁矿炼铁的核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其中____发生了氧化反应;
(4)向AgNO3、Cu(NO3)2和K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金属滤渣和无色滤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__。
34、某学生写了四个化学方程式:以下几个化学方程式各有不同程度的错误,其中
①2P+2O2P2O5 ②C+O2
CO2 ③4Fe+3O2
2Fe2O3 ④HgO═2Hg+O2
(1)违背了客观事实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
(2)没有配平的是______________ (多选)
(3)反应条件未注明的是_______________;
(4)标“↑”’或“↓”符号使用不当或遗漏的有________________;
35、2021年在最美的季节里,我们为中国女足成功晋级而欢呼,继而中国女子“三大球”项目全部打进了奥运会。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神感染着我们,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一种单质的分子形似足球,相对分子质量为720,写出这种单质的化学式______。
(2)运动员每天都要高强度的训练,女足的伙食从青椒炒牛肉到西红柿炒鸡蛋,从芹菜、菠菜到涮羊肉,基本上和寻常百姓家的伙食一样。其中牛羊肉富含的一种营养素的作用是构成______,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其在胃肠道里与水反应,生成的______,其中一部分可被氧化,同时放出能量供人体活动的需要。
(3)种植西红柿时,可以在土壤中施加增强作物抗寒、抗旱能力的______(填化肥种类)。如果发现叶边缘发黄,可以施加一种农家肥,该农家肥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4)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之后,常会饮用一些含有______(填营养素,除水外)的运动饮料。被汗水浸湿的衣服上因为水的______(填一种实验操作名称)常出现白色的斑迹。
36、智能手机的各项功能令人眼花缭乱,几乎无所不能,如图为某品牌手机拆解图。
(1)金属钛(Ti)的硬度大、熔点高,常温下耐酸碱。
①选择钛合金作为螺丝材料,是因为合金的硬度比组成金属的硬度___________(填“大”或“小”)。
②工业上可通过下面两种方法制金属钛:
方法一:TiC14在高温下与过量的Mg反应可制取金属钛,同时生成氯化镁。除去所得金属钛中混有的少量金属镁可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
方法二:高温条件下电解熔融的TiO2来制取金属钛,电解过程中需定期更换石墨电极,原因是___________。
(2)硅酸铝玻璃属于___________材料,常用于制作手机屏幕。据此推断其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
(3)手机所用电池为锂电池,具有质量轻、充电时间短、放电时间长等优点。
①某锂电池放电时反应: ,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____。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反应之一为氯化锂(LiC1)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电池的电压与电池内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如图是某锂电池手机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压与待机时间的关系变化图像。当电压低于3.6V,手机会自动关机。请分析手机电池在冬天不耐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7、同学们在实验室用5%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性质实验.
溶液配制:用50g30%的H2O2溶液(密度为1.13/cm3)配制5%的H2O2溶液(密度约为1g/cm3).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玻璃棒外,还需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
A、托盘天平 B、烧杯 C、漏斗 D、量筒 E、胶头滴管
气体制备:用配制好的5%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请你在“A”、“B”两套装置中选择其中一套,并说明选择的理由_____(合理即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待反应结束后同学们回收了混合物中的MnO2,实验操作为_____
性质实验:小明用收集好的氧气,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把点燃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实验现象是______;为使铁丝在氧气中持续燃烧,他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 _________,缓慢插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通过实验得出,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且可燃物燃烧更剧烈.
38、实验室进行氮气的制取。
①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氮气。
方法一:甲处通入空气,乙处玻璃管放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
方法二:有同学为了方便,将“乙”处装置改进利用,放入NH4NO2进行实验,该方法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
②实验反思。
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不相等的原因是_____。两者相比较,方法一的优点是_____,方法二的优点是_____。
39、某户外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假日去郊外野炊
(1)郊外有一条小河,同学们将河水采用___________方法处理,加热煮沸后饮用。
(2)同学们找到一个废弃的鸟窝和一些干树枝,采用钻木取火的方法点燃了树枝,钻木能获得火种的原因是____,在做饭过程中,将树枝架空,能使燃烧更旺,原理是____,野炊结束后熄灭火堆的方法是___。
40、通过实验鉴别稀盐酸、NaOH溶液、Ca(OH)2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五瓶无色溶液,有关实验如下:
(1)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__,并据此将其标记为A组,余下的溶液标记为B组。
(2)任取A组中的一种溶液,分别与B组的溶液一一混合,若其中一支试管内产生了气泡,至此已有__________种溶液已被鉴别出来;
(3)再将已鉴别的__________溶液分别滴加到未鉴别出的溶液中,即可完成鉴别实验。
(4)将上述实验中的废液全部倒入同一只烧杯中,产生气泡,最后只得到了无色溶液。
①此无色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
②为确定所得无色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还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