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曾皙)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同。”

B.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

C.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没有缘由(与您)见面,我内心不胜仰慕至极。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不能早些任用你,现在事情紧急了才来求助你,是我的过错。

2、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句, ,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 ,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 ,给人以立体感。

①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②人们视觉上便有了美的享受

③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

④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⑤把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⑥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电子支付的便捷与风险休戚相关,条码支付规范后,用户支付依然便捷,而且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②党员干部培训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党组织按照“量体裁衣”原则,有针对性的开展高效的培训工作。

③人生还要如土,要永远保持朴实的素质,不要装腔作势,也不要居功自傲,更不要盛气凌人。

④“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都市人越来越向往小桥流水、瓜田李下、自由恬淡的生活状态。

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某些西方大国看来是冠冕堂皇的话,对中国来说,却是一种世界担当。

⑥5月10日,在素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17家博物馆的文博文创产品在江宁织造博物馆济济一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①④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B.隔壁教室里好像是李老师在上课。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拥有这么好的资源却不利用,这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

5、下列句子句式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莫之能御也

B.舆薪之不见

C.百姓之不见保

D.不吾知也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会 明

沈从文

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事情已十年了。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的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绳子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在开向前防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进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我好像听见枪声。”“说鬼话。”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为了那太难看、与鼻子不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人人都并不欢喜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军人冒险做生意。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的人,就很风光的说及十年前的故事,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来只见过都督蔡锷两次,他说顺了口,就说是四五次。他随后做的事是把腰间缠的小小三角旗取了下来。“看,这个!”看的人露出吃惊的神气,他得意了。“看,这是他送我们的,他说“嗨,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你明白到哪个地方去吗?”听的人自然是摇头,他就慢慢地一面含烟管一面说……

⑥因为这慷慨的讨论,他得到一个人赠送的一只母鸡,带回帐篷,用一个无用处的白木子弹箱安置了它,到第二天早晨,其中多了一个鸡卵,第三天又是一个。他为一种新的兴味所牵引,把战事的一切完全忘却了。他同别人讨论这只鸡时,也像一个母亲与人讨论儿女一样。他夜间做梦,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鸡卵到后当真积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鸡。小鸡从薄薄的蛋壳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啁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到快成疯子。白天有太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自己却赤了脖子咬着烟管看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遇到进村里去,他把这笼鸡也带去,给原来的主人看,像那人是他的亲家。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的称赞后,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地说:“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样子,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战主义”了。

⑦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

(有删改)

1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

2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

3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4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的部分。

(1)《荀子·劝学》中用三组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文中“____________”阐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

(2)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_____ _____”概括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3)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潜龙和嫠妇来突出客人箫声非常凄美动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中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惨败而逃,和前面写其父刘裕如虹气势的诗句“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批判。

(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黄花满地,身心憔悴。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

(6)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哀景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听了琵琶女的曲声和经历后,写出了感同身受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在写景的同时深沉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悲怆。

(2)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其中写到花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0、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3道题)。

①城市人们所向往的田园生活,正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描绘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面对天高地迥、宇宙无穷,古人常会感慨自己的渺小、人生的短暂。正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言:“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③当我们克服险阻,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看到奇景异观时,就会想起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名句:“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金秋时节,你所在的学校组织同学游香山。当你看到远近的山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林经霜打而变红的景象时,想到诗文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望之情。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4)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阴”“阳”两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用在这里确是“奇险”,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

B. 《望岳》颈联写景细致,心胸因为山中云气而荡漾,看的目不转睛,直到时已薄暮。

C. 《登高》中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情感。

D. 《登高》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尾联诗人将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为自己一生艰难坎坷,命运不顺这个根源。

2两首诗的尾联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昭述字仲祖,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各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为刑部详覆官,累迁秘书丞。群牧制置使曹利用荐为判官,郓州牧地侵于民者凡数千顷,昭述悉复之。以太博士知开封县,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开封推官。坐尝被曹利用荐,出知常州,迁为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转运使。

江陵屯兵喧言仓粟陈腐,欲以动众。昭述取以为奉,且以饭其僚属,众遂定。徙湖南潭州,戍卒愤监军酷暴,欲构乱,或指昭述谓曰:如李公长者,何可负?其谋遂寝。昭述闻之,以戒监军。监军自是不复为暴。比去,众遮道罗拜,指妻子曰:向非公,无噍类矣。徙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加直史馆。徙陕西转运使,纠察在京刑狱,为三司户部副使,累迁刑部郎中。陕西用兵,提点陕西计置粮草,还授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为河北都转运使。

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初,六符过之,真以为堤也,及还而城具,甚骇愕。初置义勇军,人情汹汹,昭述乘疾置日行数舍,开谕父老,众始安。宣抚使表其能,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澶州,又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河北始置四路,以为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大水,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

改龙图阁学士、知秦州。谏官、御史言昭述庸懦,不可负重镇,留真定府。居四年,入领三班院,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郑州。未几,知通进银台司,判太常寺,复领三班,累迁尚书右丞。从袷享致斋于朝堂,得暴疾卒。赠礼部尚书,谥恪。

(节选自《宋史·李昭述传》)

【注】①疾置:古时为供紧急传递公文的使人途中停宿、换乘马匹等而设置的驿站。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旬而就/

B.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

C.河决澶渊/久未塞脍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

D.河决澶渊/久未塞侩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斋,指精致的书斋学舍,内涵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茗香绕竹,无不精致,文化韵味浓厚。

B.学士院,官署名,掌起草任免将相、号令征伐等机密诏令,并备皇帝顾问,宋称翰林学士院。

C.转运使,主管运输的巾央或地方官职,宋时该职曾为一个地区实际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D.遮道,又称“拦路”“借留”,典出东汉寇恂,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昭述恪尽职守,关注民生。他在担任群牧制置使属下判官时,郓州官员随意扩大官官邸用地

B.李昭述子承父荫,累迁高官。他先承父辈官爵出仕,后经皇帝召试赐进士出身,凭借自己的才华和不懈努力,最终升至尚书右丞,死后追赠礼部尚书。 邸用地,侵占当地百姓良田,李昭述把这些占地全部返还给百姓。

C.李昭述德才兼备,深孚众望。他巧妙处理江陵屯兵因库粮陈腐打算闹事的事件,凭借

自身的长者威望消除了潭州戍卒的暴乱计划,离任时戍卒罗拜相送。

D.李昭述善掌大局,政绩显著。朝廷刚设置义勇军时,人心动荡不安,他换乘驿站马匹,

不顾疲劳日行百里,劝谕父老,安定众心,后被举荐,深受朝廷重用。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昭述取以为奉,且以饭其僚属,众遂定。

(2)大水,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记忆的世界里,有很多记忆永远抹不去,忘不了。一次问候,给我们送来温暖,像冬日的阳光一样温暖舒适;一场小雨,会勾起我们心中诸多的怀念,像禅师品茶越品越有余味;一个瞬间,会给我们留下永恒的镜头,将我们的记忆定格……这一件件、一幕幕的往事我们会记得。

请以“我会记得那 ”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1)请你从“一天”、“一幕”、“张脸”、“场雪”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