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狂风渐大,大海开始沸腾,小山似的海浪像千万匹奔马,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
(2)当年,他还是个少不更事的学生,给老师惹出了不少麻烦,经过这几年的历练,如今已经成为男子汉了。
(3)语文素养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在学生大量阅读和写作实践基础上顺水推舟,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4)佳佳集团上市成功的当天,集团总部沸反盈天,员工们欢呼雀跃,总裁也激动不已,和每一位员工热情拥抱。
(5)娄山关在贵州桐梓县城南15公里处,周围地势陡峭,群峰如剑,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A. (1)(3)
B. (2)(3)
C. (2)(5)
D. (4)(5)
2、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 。 。 , 。 。( )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 ③⑤④⑥①② B. ⑥①④②③⑤
C. ③⑤④①⑥② D. ⑥②③⑤④①
3、下列选项中的古代文化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东:指崤山以东。
B. 孝悌:指兄弟姊妹之间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
C. 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
D.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4、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是
A. 近日,山东省抓获了一个大型拐卖婴儿的团伙,该团伙在短短3年时间内,作案多起,共拐卖婴儿400多人,简直罪不容诛。
B. 9月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一大批包括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在内的珍贵文物,那种蔚为大观的景象确实令人震撼。
C. 高考在即,高三学子们个个埋头苦读,为了实现梦中的理想而宵衣旰食,不敢有丝毫的放松与懈怠,令人十分敬佩。
D. 经济建设中,如若仅仅为了提高GDP而无限制地开采矿产资源,那么,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无疑将被子孙后代诟病。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十·一”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B. 北京春季人才市场的“外国企业人才招聘会”,首日便出现“爆棚”, 但由于招聘用人的门槛过高,应届毕业生只能望洋兴叹。
C. 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D. 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自食其果,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主角(节选)
陈彦
苟老师把第三遍妆化完的时候,还是不满意,但时间已不允许再画了。他就提了眉,包了大头,穿了行头。要不是知道他性别的人,还真看不出这是男扮女装呢。
易青娥知道,苟老师为演这两折戏,几个月瘦下来几十斤,不仅天天演练,而且还节制了饮食,甚至还用吃大黄拉肚子的方式,把腹部朝下拉,直减到现在二尺二的腰身。他脸上,过去是紧绷油光水滑的,自打瘦起腰身来,皮肤就慢慢塌陷了,所以在化妆时他不那么不满意自己了。他一直在叹息:这老脸,对不起李慧娘,对不起观众,尤其是对不起当年看过他戏的老观众了。
正式开演前,不停地有一些老汉老婆子,到后台化妆室来,要看苟存忠,说他当年的李慧娘,可是把好多观众弄得“三天不沾一粒粮,也要买票看慧娘”的。但苟老师有交代,说在他没演完以前,任何人都是不见的。化完妆穿好行头,苟老师就一个人面对墙壁,安静下来,一句话不说了。
演出终于开始了,易青娥到门口看,观众特别多,连过道都站满了人。都在说,当年住在五福戏楼,连演了三个月李慧娘的苟存忠,今晚又披挂上阵,唱慧娘来了。易青娥也为她师父骄傲着。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有这些老观众深深记着师父。
在一声长长的叹息声中,她师父终于出场了。
师父穿着一身白衣服,披着一件长长的白斗篷,飘飘荡荡地来到了人间。他在哀怨,在痛斥,在诉说,在寻找。突然间,易青娥甚至模糊了师父与李慧娘之间的界限,也不知他是他还是她了。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硬是在飘飘欲仙的身段中,全然掩藏住了性别、年龄的隔膜,将一个充满了仇恨与爱怜的鬼魂,演得上天不得入地不能地可悲可怜了。就在慧娘面对凄凄寒风、无依无靠地瑟瑟发抖着,一点点蜷缩着身子时,苟老师使用了一个“卧鱼”动作。这个动作要求演员必须有很好的控制力,是从腿部开始一点点朝下卧的。易青娥练这个动作整整三年,才能用三分钟完成。而一般没有功夫的,几十秒钟都坚持不下来。苟老师平常是能用两分钟朝下卧的,可今天,也许是太累,在易青娥心里数到110时,他终于撑不住,全卧下去了,并且在最后一刻,双腿是散了架的。好在灯光处理得及时,立即切暗了。尽管如此,剧场里还是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易青娥明显感到,师父今晚的力气,是有些不够用了。但他一直控制得很好。她知道,他是要把最好的力道,用在最后那36口“连珠火”上的。今晚,师父特意要求她在侧台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口火吐出来,她都要认真研究师父的气息、力量,以及浑身的起伏变化。她觉得她比平常任何时候学的东西都要多,并且更具有茅塞顿开、点石成金的效用。也就在师父一步步将演出推向高潮时,她似乎也完成了一次演戏的启蒙。她甚至突然觉得,自己是能成一个好演员,成一个大演员的。
终于师傅开始吐最后一道火了,也就是那36口“连珠火”。师父依旧控制着气力,一口,两口,三口,四口……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直到“连珠火”,将贾似道和贾府全部变成一片火海!
继而,天地澄静,红梅绽开。
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音乐声全都淹没了。鼓师几乎使出浑身解数,将大鼓、大锣全都用上了,可观众的掌声,还是如浪涛一般,滚滚拥上了舞台。
就在台上贾府人相互于火海中挣扎时,苟老师被人搀扶下来了。易青娥发现,师父已经使完了人生最后一点力气,奄奄一息了。剧团团长急忙过来,帮忙把他平放在一排道具箱子上。苟老师浑身颤抖着在呼唤:
青娥,青娥……
“师父,师父,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易青娥紧紧抓着师父的手。
苟老师抖抖索索地摸着她的手说:
“娃,娃,师父……可能不行了。记住……吹火的松香,每次……要自己磨……自己拌。记住比例……”
在说比例的时候,苟老师向她示意了一下,易青娥明白,是要她把耳朵附上去。她就把耳朵贴上去。苟老师轻声给她说:
“十斤松香粉……拌……拌二两半……锯末灰。锯末灰要……柏木的。炒干……磨细……再拌……”
勉强说完这些话,苟老师就吐出一口血来。
舞台监督喊:“咋办?底下观众喊叫要苟老师谢幕呢。”
团长说:“谢不成了,快关幕。”
“都不走,在下面喊呢。”
只见苟老师身子动了动,意思是要起来,但又起不来了。
团长就紧急决定说:“青娥,你跟舞台监督一起把你师父抬上去。”
易青娥跟舞台监督把“李慧娘”抬了上去。易青娥看见,观众热浪一般,在朝舞台上狂喊着。被他们抬上去的苟老师,静静靠在太师椅上,一动不动。
那一刹那间,她反应过来:苟老师,已经不在人世了。
(《人民文学》2017年第11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化完妆穿好行头,苟老师就一个人面对墙壁,安静下来,一句话不说。”这是苟老师在默默地对角色进行内心体验,体现出他的敬业精神。
B.苟老师表演的三十六口“连珠火”,“天地寂静,红梅绽开”,这是演出的高潮,也是他艺术生命的极致绽放,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C.小说最后写苟老师在奄奄一息时示意青娥附耳过来,轻声告诉她吹火的松香的配方比例,这一举动透露了老一代艺人艺不轻传的特点。
D.小说以小见大,以秦腔艺人的际遇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也再现了秦腔艺术由兴到衰再复兴的发展历程。
【2】演出结束,苟老师的生命也随之谢幕。从全文来看,哪些情节为此结局做了铺垫或者暗示?请简要分析。
【3】《主角》一书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有人评价说其“体现出非常茂盛、结实和坚韧的中国传统艺术根脉”。请从苟老师、易青娥、观众的角度分析节选部分是如何体现这一思想的?
7、补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琵琶行》中,白居易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琵琶演奏“声渐歇”时余音袅袅,余韵无穷的艺术境界。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时,除了陡峭的山崖外,还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声色角度描写涛涛的江流。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的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_”的结局。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们社日的迎神赛会,歌舞作乐,与前面的“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照。
(2)韩愈《师说》中认为,圣人之所以愈益圣明,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而普通人则相反,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比论证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孔子“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相近。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
(4)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八字,写出了曹操儒雅豪迈的气概。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故能成其大。(李斯《谏逐客书》)
(2)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分辞》)
(3)见可欲,____________________。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5)成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焦土。(杜牧 《阿房宫赋》)
(6)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
(8)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溥《五人墓碑记》)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柳永《雨霖铃》一词中虚设别后情景,把离别伤痛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定风波》(苏轼) 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5)李清照《醉花阴》中形容人极度悲伤、愁苦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金陵新亭①
李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②。
四坐楚囚③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时。②周顗情:西晋灭亡后,南渡豪士在新亭宴饮,周顗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众人皆相视流泪。唯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③楚囚——《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的钟仪被俘,晋人称他为楚囚。后世用楚囚指俘虏或者窘迫无法的人。这里指穷困丧气的东晋士族官吏。《世说新语•言语》载:王导见大家垂头丧气,相对流泪,曾很不高兴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由金陵风景优美起笔,继而写豪士们在新亭聚会,用语平实。
B.三、四句写周顗举目四望,风景未变而山河易主,悲从中来,大为哀叹。
C.五、六句运用“楚囚”典故,写在座之人充满悲怨,为国家命运前途担忧。
D.作者运用典故,取其意而用之,借古讽今,表达对时局的感慨,发人深思。
【2】结合全诗,从尾联“慷慨”一词入手,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13、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韩魏公①在大名②日,有人送玉盏二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世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一日召漕使,且将用之酌劝。俄为一吏误触倒,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有时数存焉。”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客皆叹服公宽厚。
公帅定③武时,尝夜作书,令一兵持烛于旁。兵他顾烛燃公须公遽以袖拂之而作书如故。少顷间视,则已易其人矣。公恐吏笞之,亟呼视之曰:“勿较,渠已解持烛矣。”军中咸服其度量。
(注释)①韩魏公:韩琦,字稚圭,北宋大臣,官至宰相,封魏国公。②大名:古地名,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宋时在此设府。③定:即定州,在今河北省定县。韩琦曾外放到定州任军政长官。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士兵他顾(_____)(2)烛燃公须(_____)(3)而作书如故(____)(4)亟呼视之(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以百金答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B.且将之酌酒劝客/能顺木之天
C.坐客皆愕然/病瘘,隆然伏行
D.耕者入中而得/字而幼孩
【3】翻译语句
(1)凡物之成毁,有时数存焉。
(2)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4】韩魏公的大度是通过哪两件事体现出来的?请用简明语言概括之。(15字以内)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手机、外卖、朋友圈、抖音、支付宝……这些新生事物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人说,这些事情正在毁灭年轻人的生活,摧毁青年一代。“我们好像也太容易被‘毁掉’了吧!”一位青年朋友无奈地说了这么一句,还配上了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
作为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