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3题,共 115分)

1、魏源在修《海国图志》时将各国分册页制图,   “每图一国, 山水城邑, 钩勒位置,开方里差,距极度数,不爽毫发。于是从古不通中国之地,披其山川,如阅《一统志》之图……自西北而东南,将中外一家欤”。这表明魏源(     

A.主张唤醒国人救亡意识

B.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C.掌握了系统的地理知识

D.突破了传统的天下观

2、下图反映了1870—2010年美英两国市场上相同数量的本国货币所值黄金的相对数量(纵轴数值越小,购买单位商品所需的黄金数量越少,黄金价值高,也意味着本国货币价值低)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注:灰色部分代表经济危机或萧条期(Great depression大萧条  Great staglation滞胀Current economic crisis经济危机)

A.政府调整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危机

B.经济萧条时本国货币具有更高价值

C.二战后货币汇率变动促进经济复苏

D.滞胀危机时期居民的生活成本下降

3、1871年4月19日,巴黎公社发布《告法国人民书》:“至于我们巴黎的公民,我们负有完成这场现代革命的使命,把这场将载入史册的、声势最浩大、意义最深远的革命进行到底。”这场“现代革命”(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新阶段

B.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某些特征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D.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存在密切联系

4、加尔文教教义突出各种“约”,特别是与以上帝作为见证的、上帝与人民直接立的约,同时加尔文引使徒的话为依据:“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高傲的君主们完全瞎了眼,以至于他们以为自己就是上帝。”这些思想(     

A.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B.有利于推动西方政治近代化转型

C.推动了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

D.意在运用世俗权力拓展教会影响

5、有学者认为,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的变化,是影响人口大规模迁徙的重要原因。观察如图,下列人口迁徙中符合这一论点的是(     

A.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B.中国沿海民众下南洋

C.英国人移民澳大利亚

D.犹太难民移民上海

6、中世纪后期,商人、手工匠、市民的子弟全都需要识字,接受教育。因此,城市学校传授的主要是谋生和创业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城市教育(     

A.加速庄园经济的崩溃

B.加强国王权力

C.有利于文艺复兴产生

D.提升教皇权威

7、子口税是近代中国海关征收的一种国内关税。进口洋货运销内地和出口土货运销海外,除纳一次5%的进出口关税外,另缴2.5%的子口税,即可畅行中国,不另缴税。据如图可知(     

A.通商口岸之间的子口税贸易额最高

B.汉口与长江下游地区不存在商贸活动

C.汉口的子口税征收以进口贸易为主

D.子口税贸易分布受到交通条件的影响

8、以下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在1917年参战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了欧洲政治时代向全球政治时代转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工业遭到严重破环……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是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

………土耳其的所有属地被剥夺,处在痛苦的呻吟之中;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寿终正寝,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占地球陆地17%的土地上进行试验。

A.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B.民族解放运动斗争高涨

C.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确立

D.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

9、忽必烈曾派专使探察黄河源头,并指出:“(河源之地)汉唐所不能悉其源,今为吾地,朕欲极其源之所出。”专使一行对黄河源头进行全面的国土资源调查,包括地貌、气候、动植物、人口聚落等,都作了详尽记录,记载在国史中。这表明元代(     

A.就空前辽阔的疆域更新了地理认知

B.专制皇权高度重视水利工程治理

C.延续了前代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

D.统治者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10、阅读如表,可知当时(     

洋务运动时期赴美幼童籍贯分布表

省份

广东

江苏

(包括上海)

浙江

安徽

福建

山东

合计

人数

83

22

8

4

2

1

120

A.洋务运动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B.美国在各地渗透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C.留学教育受到地域开放程度的影响

D.传统教育体制仍有着较强的生命力

11、20世纪的美国政治体制下,文官不仅直接服务于总统,而且服务于国会。国会有时甚至采用直接授权一些高级文官在行使职权时可以不受总统控制的办法来牵制后者。这表明美国文官(     

A.具有制衡总统的权力

B.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C.遏制了行政权的扩大

D.削弱了国会的权力

12、阅读198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1965年为100)变化情况表。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苏联(     

苏联

整体

俄罗斯

高加索地区

立陶宛

(波罗的海沿海)

中亚

格鲁吉亚

阿塞拜疆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168

158

195

204

225

253

265

A.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拉大

B.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

C.重视民族边疆地区的开发

D.斯大林模式受到猛烈冲击

13、对于抗战期间正面战场的某次会战,有学者这样论述道:“这是战争开始以来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多的一次战役。在会战后的一段时间内,中日双方的战事也相对沉寂。”该学者论述的这次会战是(     

A.淞沪会战

B.忻口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4、列宁在谈及新经济政策时说道:“我不想预测依我看究竟要多长时间……我们能估计到5—10年的情况,就谢天谢地了,通常我们连5个星期的情况也估计不准。”还认为,新经济政策不可能一直存在,在其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使命后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 由此推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A.得益于“苏联模式”的推行

B.依赖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C.取决于苏俄社会形势的发展

D.佐证了苏俄社会经济的落后性

15、《世说新语》中记载:桓大司马乘雪欲猎,先过王、刘诸人许。真长见其装束单急,问:“老贼欲持此何作?”桓曰:“我若不为此,卿辈亦那得坐谈?”这反映当时(     

A.世家大族走向没落

B.门阀士族生活奢靡

C.品评十分注重仪服

D.统治集团存在矛盾

16、下表为1906—1931年中国机器进口种类分类表。据此可知近代中国(     

年份

机器分类

1906-1909

刺绣编结缝纫机器,机器及配件

1910-1922

刺绣编结缝纫机器,织造机器,机器需用器具,农业机器,酿酒蒸馏制糖机器,他类机器及零件

1923-1931

纺织厂机器,机器需用器具,农业机器,酿酒蒸馏制糖机器,发电厂机器,他类机器及零件,订书切纸机器,抽水机器,车床机

A.轻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机器生产日益普及

C.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

D.工业结构不断完善

17、下表为元明两代部分戏剧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及其情节梗概。这反映了(     

角色

情节梗概

剧作

萧淑兰

萧淑兰求爱张世英,张世英拒绝并云:“女人家不尊父母之命,不从媒妁之言,廉耻不拘。”

[元]贾仲明《萧淑兰情寄菩萨蛮》

卓文君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相爱,受阻挠后私奔文君为相如驾车,并有台词“为先生御车妾之幸也,男尊女卑,夫唱妇随”。

[元末明初]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

李云英

李云英的丈夫从军后不知所踪,亲友规劝再嫁时以“烈女不更二夫”为理由拒绝。

[明]李唐宾《李云英风送梧桐叶》

A.经济发展下市民文化的繁荣

B.社会环境宽松催生批判意识

C.戏剧作品蕴含社会教化功能

D.政府极力维护理学的正统性

18、学校、书籍、图书馆、博物馆等逐渐发展成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要载体。从中国教育发展历程看,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国子监

西汉

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书院

宋代

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京师大学堂

近代

创建于洋务运动中,采取分科教育的方式

北京大学

1915年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A.①

B.②

C.③

D.④

19、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华投资总额增加的情况下,投资结构却发生了很大变化:运输业由1894年的10%(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下同)上升到1914年的38%,其他行业如贸易、制造业、金融业等都有明显下降。据此可知(     

A.戊戌维新运动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运输业能给列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权益

C.欧美列强忙于一战减轻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D.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已完全让位于资本输出

20、1948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指出:“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需要我党迅速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各项工作的干部。”该通知表明

A.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的胜利

B.党的干部是夺取政权的前提

C.经济工作是当时的工作中心

D.党的工作重心即将发生转移

21、据文献记载,禹死后,“启即天子位”,“益(人名)干启位,启杀之”,又有“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这说明(     

A.嫡长子继承已成王位继承的定制

B.夏启通过战争手段获得了王位

C.当时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变革

D.大禹禅让于启引发了社会动荡

22、聂荣臻曾指出:“我们是要吃牛肉还是要喝牛奶的问题。吃牛肉痛快?但是这样做,只能是帮敌人的忙。我们认真搞减租减息政策,这是挤“牛奶”的办法,慢慢挤,细水长流。”聂荣臻提到的这一政策 (     

A.适应了国内主要矛盾变化

B.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C.维护了广大农民经济利益

D.揭示了土地革命实质

23、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A.国民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

B.土地改革保障农民的权益

C.新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群众对新中国政权的认同

二、(共1题,共 5分)

24、如表为北宋若干时期江南与全国农村劳动力的变动情况(单位:户、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江南地区

全国

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比重(%)

户数

农村劳动力人数

户数

农村劳动力人数

980年

349283

890672

6418500

16367175

5.4%

1078年

1120331

2856844

16603954

42340082

6.7%

1102年

1265762

3227693

18113945

46190560

6.9%

A.个体农耕规模扩大

B.宋代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已完成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劳动力增长支撑江南经济发展

三、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___________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___________给日本。开放沙市、___________、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___________的途径,阻碍了中国___________的发展。

26、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将下列“重要时期”与同时代的“重要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27、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正确位置。

(1)1919年,首先在__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从__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__成立。

(5)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1945年,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领导下,空前统一和团结。

(8)1949年4月,渡江战役,______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8、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1)在上图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国的名称。

2)在下列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

 

3)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出土了波斯的银币。凭借这些银币是否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为什么?

4)下图所示为唐朝初期绘制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征途的情景。①有人说,“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他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话用的是

A.动机与后果的分析方法 B.目的与手段的分析方法

C.内因与外因的分析方法 D.相同与不同的分析方法

②该壁画能否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为什么?

29、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

A. 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 “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

C.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 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30、建立

(1)政治前提:___________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2)《三年法案》: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期限不得超过___________

(3)《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顺序,且明确未来国王必须是___________

3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1)按照提示,完成内容。

(2)根据上表内容,结合所学,谈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

 

32、填空题

(1)四大农书分别有《汜胜之书》《_________》《农书》《_________》。《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_________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1687年牛顿出版了《_________》一书,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_________》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33、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中央政府也非常重视地方机构的设置,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从历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举措来看,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填写字母)。

A.征伐匈奴B.设河西四郡C.宋与辽夏金等政权并立与对峙D.文成公主进藏E.榷场F.伊犁将军G.昭君出塞H.宣政院I.开通丝绸之路J.驻藏大臣

民族融合的方式

措施

战争

 

 

和亲

 

 

机构

 

 

互市

 

 

共治

 

 

 

 

34、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

(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

 

 

朝代

①:

②:

③:唐朝

判断依据

④:

⑤: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⑥:

⑦:

⑧:

 

 

(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

 

四、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l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

 

36、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图6中的

6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局部)

37、(1)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16世纪在中国澳门建立殖民据点的国家

B、哥伦布西航到达地点之一:古巴岛

(2)据图写出“三角贸易”的完整路线。

38、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货币金融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即计亩征银……无论是国家税收,军饷官俸,京库岁需还是民间借贷等都是用白银,白银成为唯一具有充分货币职能的货币。但是,历来国内来纳银两皆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贱的局面……在欧洲,其金银比价完全相反。这种悬殊的金银差价,使外国以白银对中国进行贸易,更为有利可图,因而大量流入中国。正是由于此时大量外银流入国内,非常及时地补充了国内白银的供给,缓解了银荒。

——摘编自《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白银货币化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到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白银涨价让中国的银元快速增值,这和我们现在人民币升值的意义是一样的,直接导致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顿失,商品出口大幅减少,而在国内则诱发了金融和工商业动荡,大量白银外流、原材料价格跌落、消费市场陷入低迷。

——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所福放弃金本位的背景。当时中国意外受到伤害,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集中钞票发行权。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再行使现金,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使用废除银本位制,白银收归国有。规定法币不能兑现。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英美等主要国家对于法币改革采取支持的态度。而日本侵略分子叫嚷:英美对中国法币改革的支持,已经以有害于日本的方式加强了中国的力量。——摘自姚会元《法币及其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改革的主要意义。

材料四

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与其他国家纸币或铸币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兑换,世界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英镑世纪,在经历了一战、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一一摘编自彼得·马丁《资本战争》

4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发展的新变化。

 

39、15世纪到17世纪被誉为欧洲大航海时代,哥伦布等航海家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地区。下图标出的四条航线中属于哥伦布的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