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2题,共 10分)

1、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其中所收藏的埃及、希腊、罗马古文物不可胜数,所收藏的名画只有巴黎的罗浮宫可与之分庭抗礼

B.到了我从燕京大学毕业回来,因为受着捐款繁重的影响,早已穷得不亦乐乎

C.和人谈话未必真拘束,但如同生人、大人先生等等,正襟危坐地谈起来,却真不能说是乐事。

D.这部长篇小说确实来得不易,作者披肝沥胆,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写成。

 

2、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访风景于崇阿

A.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 农人告余以春及

C.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3、现代文阅读

茶与咖啡在近代英国的竞争

茶与咖啡,分别被视为中西文化的象征,但在西方国家中,英国也以爱好饮茶而著称。英国人的饮茶习惯是逐渐形成的,而咖啡在英国一度也颇为流行。

咖啡最初是在埃塞俄比亚被一牧童发现,后来经阿拉伯地区、土耳其传到欧洲。1652年,伦敦第一家咖啡馆开张。咖啡作为新兴饮料受到欢迎,伦敦咖啡馆的数量也迅速增长。由于咖啡馆收费低廉,各界人士都乐于前往,在那里休闲解乏、阅读报刊、交流信息乃至针砭时弊,咖啡馆成为颇具影响的公共场所。

17世纪上半叶,茶得以进入西方并进入英国,但其社会影响较为有限。到了17世纪末,饮茶主要局限于社会上层。1657年,英国商人托马斯·加威首次将茶引入咖啡馆,并张贴海报宣传茶的养生功能。

咖啡在英国社会的流行,有两个有利因素:首先,运输条件的优势。当时咖啡的主要产地在也门,与英国距离较近,这与从中国运输茶叶相比更为便捷;其次,由于运输距离近,咖啡的价格较茶而言更为低廉。

但是,咖啡在英国很快便遭遇传播阻碍。随着咖啡馆数量的增长,竞争不断加剧,经营者开始增添新的饮料,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跻身咖啡馆之中,咖啡馆实际变为提供咖啡、酒类、茶水等饮料的交流场所,咖啡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更为不利的是,社会人士开始抨击咖啡馆与咖啡。在英国,咖啡馆是一个男性化的场所,常常兼营陪宿等生意,女性群体被排斥在外。有社会人士假借妇女的口气对咖啡予以批判。他们痛陈咖啡在英国所导致的不良变化,认为咖啡颜色像磨碎的煤炭,咖啡馆破坏了英国人善结人缘的美德,以前英国男士充满男子气魄,如今却失去了昔日的威仪,罪魁祸首即饮用咖啡。英国社会出现的针对咖啡的抵制风潮,其出发点主要基于社会道德乃至经济利益。

由于咖啡馆并非仅为饮用咖啡的场所,一边饮用咖啡一边阅读报刊成为普遍现象。于是咖啡馆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关心社会问题、公开针砭时弊的场所。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借助社会中对咖啡的抵制,先后两次下令关闭咖啡馆。

进入18世纪后,茶在英国中产阶级家庭逐渐普及。凯瑟琳王后、玛丽二世与安妮女王均喜好饮茶,她们持续的示范效应促进了饮茶在女性中的传播,女士们在家中品茗强化了饮茶的家庭化趋向。咖啡加工工序繁复,非个人所能及,饮茶则极为方便,所以在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均可以传播开来,尤其在私人空间占据优势。随着饮茶在英国的普及,下午茶孕育而生,它既是温馨家庭氛围的体现,亦可以成为社会交往的场域,极大地丰富了饮茶的社会功能,对咖啡构成挑战。

更具决定意义的是,世界贸易格局促进了茶在英国的传播。最初,中西茶贸易为荷兰所掌控,英国人购茶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供应量极小。后来,英国在东亚积极开拓,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条件有所改善,英国茶叶输入量逐年递增,茶叶逐渐取代丝绸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业务重心,也是英国财政的重要来源,英国社会鼓励消费茶叶。

英国人由饮用咖啡转为饮茶,这一变化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折射了复杂的历史进程。这既与两种饮品的特性、传播领域的差异、咖啡馆的变迁有关,更是两种饮品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的结果。

(选自《光明日报》2015050911版,有删节)

【1】下列有关英国人抵制饮用咖啡、饮茶逐渐流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英国,人们在咖啡馆饮用咖啡的同时还谈论社会问题,针砭时弊。为了维护统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借助社会对咖啡的抵制,先后两次下令关闭咖啡馆。

B.英国王室喜爱饮茶,她们的示范效应促进了饮茶在女性中的传播,同时,由于茶叶冲泡方便,它既适于在家庭饮用,也适于在社交场合饮用。

C.英国依托东印度公司,在东亚积极开拓贸易市场,每年从中国进口的茶叶数量不断增加,茶叶输入成了英国财政的重要来源。

D.在英国,咖啡馆兼营陪宿等生意,排斥女性群体,引起女性群体的批判;咖啡的颜色像磨碎的煤炭,破坏了英国人善结人缘的美德,也引起了人们对咖啡的抵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咖啡在英国一度颇为流行,与咖啡主产地与英国距离较近、价格也较便宜、较多的咖啡馆为人们提供休闲解乏等有关。

B.茶叶在英国的传播,早期作为奢侈品,只在社会上层饮用;后来饮茶在中产阶级家庭逐渐普及,对饮咖啡形成了挑战;世界贸易格局的改变使英国人饮茶成为习惯。

C.咖啡在英国传播遭到阻碍,人们抨击咖啡馆与咖啡,把英国男人的优秀品质的丧失,归罪于咖啡。这场针对咖啡的抵制风潮实际上是经济利益在社会道德层面的反应。

D.世界贸易格局的改变对茶叶在英国的传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英国东印度公司参与茶叶贸易,挑战了荷兰人对茶叶经营的控制权,促进了茶叶的流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出现的抵制咖啡的风潮和政府下令关闭咖啡馆的行为,既有其道德因素、经济因素,也有其政治因素,跟咖啡的品质和加工工艺关系并不大。

B.英国人爱好饮茶,饮用咖啡也很流行。咖啡最早被非洲发现,茶叶是中国的特产,这表明英国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分别带有东方文化色彩和非洲文化色彩。

C.饮茶之所以能够在英国普及,这与茶叶饮用方便有关。它不像咖啡那样加工工序复杂,所以既适合于私人空间,也可用于社会交往的公共场域。

D.英国人由饮用咖啡转为饮茶,既与两种饮品的特性、传播领域的差异、咖啡馆的变迁有关,更是两种饮品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的结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演奏后听众的反应,加上景色烘托,来间接表现音乐强烈的感染力。

(2)《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并非说这“三人”一定都比“我”优秀,而是不管他们优秀与否,自己都可以从中得到启迪和教益,这与《(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仁》)两句,说的道理相似。

(3)中国的新冠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原因众多,其中也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例如我们现在一直强调保持社交距离,实行“动态清零”的政策,而非等到疫情扩散再来补救,就与《(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六十四章)的思想主张不谋而合。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写时间像流水一样过得很快,他唯恐年岁不等待自己,于是“____________________”,积极追求美好事物。

(2)李白在《蜀道难》中写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要警惕“____________________”,向统治者发出警示。

(3)杜甫《客至》中,描绘主人待客之简、家境之贫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示宾主脱略行迹、兴致盎然的场面。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礼记·大学》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只有达到“至善”的境界,志向才能坚定不移;志向坚定不移才能心不妄动。

(2)《无衣》中写道“修好我们的铠甲和兵器,我跟你共同行动奔建战场”。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暗示鸿雁和鱼儿不能传书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疫情,白衣卫士集结出征,让人想到《无衣》中将士们修整铠甲兵器共赴前线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8、补充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自己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卒章显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

(3)庄子在《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逍遥游》中,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1)屈原《离骚》中“ 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比喻,抒写了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深沉苦闷。

(2)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临江仙(1)

李煜

樱桃(2)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1)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开宝七年(974年)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2)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亡国破家的境地。

B.上片自日到暮写外景,视线由外转内;下片自暮入夜写内景,视线由内向外:视线变化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C.下片中的“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

D.本词主要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情达意,全词语言哀婉,但作者抒发的情感却深切感人。

2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

1对各句中划线字解释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知来者之可追(追赶) 觉今是而昨非错误)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近于归去来兮(助词,无实义)

B.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林(将要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端起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吴疑(顺应)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拄着)

C. 请息交以绝游(游玩) 悦亲戚之情话(知心话为不委心任去留(随心登东皋以舒啸(高歌)

D. 既自以心为形役(载欣载奔(语气助词,且时矫首而遐观(矫正) 审容膝之易安(觉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去来兮辞》是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参差。一般都比较讲究文采,内容上以抒情为主。

B.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滕王阁序》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C.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及其门人所著。

D. 公田,在春秋末期,诸侯国君占有的称公田,地主占有的称私田。文中指朝廷按品级授予官吏作为俸禄的田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喟叹唤起全篇,平地而起,直抒胸臆,以突兀峻峭的笔势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

B. 作者在描写初回到家的情景时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作者归家后的生活情趣,创设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

C. “木欣欣以向荣……感吾生之行休”说明大自然充满了生机,令人欢欣鼓舞,而诗人已近老年,表达了作者满腹的感伤,基调是消沉悲观的。

D. “怀良辰以孤往……临清流而赋诗”是诗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这些使诗人的生活显得充实而自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2、庆祝大会、阅兵式、群众游行、颁奖仪式、文艺晚会、大型成就展……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仿佛一幅幅翻开的画卷,尽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辉煌成就,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英勇精神。妙笔赞盛世,深情敬祖国。本周学校晨会,你将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以“厉害了,我的国”为题写一篇演讲稿,让大家欣赏你的妙笔,感受你的深情。

①注意格式;

②注意对象;

③联系现实,表达真情实感 ;

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