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线的词古今同义的是( )
A.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B.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C.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2、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能以足音辨人
A. 执此以朝 B. 但以刘日薄西山
C. 猥以微贱 D. 臣以险衅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蛛网
三石
一只蜘蛛,在荷叶与树枝之间织着网。蜘蛛先释放几根飘在空中的丝,其中的一根被风吹到远处黏住,收紧,成为“便桥”,然后蜘蛛来回穿梭,架起更多平行的丝。渐渐地,在这些丝之间织起一张网来,又圆又大。
而此时,男人闷闷地坐在荷塘边的石凳上,盯着结网的蜘蛛,抽着烟。地上已经散落着好几个烟头,显然,男人已经坐在这里好一会儿了。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男人不是诗人,却也懂得几首古诗。诗句出自明代王守仁《春晴》,描述了初春风和日丽的景色。和风、安静的花枝、远处飞过的鸟儿、飘动的蛛丝……与当下的景致倒有几分相近。默念着王守仁的诗句,男人知道,诗背得再好,除了稍许排遣此时的抑郁情绪,一丁点用处也不会有。还得想办法,不能坐以待毙。
男人将抽了半截的烟扔在地上,用脚使劲踩了下,摸出手机,找出一个号码,拨了出去。过了七八秒钟,电话终于接通了。
男人笑了,虽然这笑有些刻意。
男人说,林哥,这么长时间才接电话,忙什么呢?嗯,我不忙,这不想林哥了嘛。要不,晚上吧,我做东,咱哥儿俩找个清静的地儿喝两杯。李白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烹羊宰牛”是不可能的,“三百杯”也没那量,“对酒当歌”还是可以的。
然而,男人显然是被林哥拒绝了,因为男人“嗯”了几声后,接着说,是这样啊,那行,改天吧,改天我再约您。没事,我现在是“白日放歌须纵酒,漫卷诗书喜欲狂”。林哥您放心。好,好,那我挂了。
等对方挂了电话,男人才挂,表情有些失落。摸索着又掏出根烟来,点着,却不吸,低头翻着手机通讯录,又拨了个号码。
对方一直没接。
男人挂了电话,苦笑着,将烟放到嘴上,却已经熄了,摸出打火机再点着,吸了一口。迟疑了下,电话又拨了出去。手机里传来一句机械的声音: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挂了电话,正失望时,男人的手机响了。是短信提示音。他急忙点开,短信只有两个字:开会。
男人想了想,编了条短信:师兄好,“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想约师兄去“碧云茶庄”品茗论诗,师兄晚上可得空闲?
短信发了出去,却一直没见回复。算什么师兄,用人脸朝前。也罢,不过一个校园出来的而已,与一起同过窗还是有区别的。
男人确实有些气恼,但男人知道,眼下生气没用。踌躇良久,男人想,只有找他了,念在当年鞍前马后数载的情分上,兴许能给自己出个面也未可知。
男人没有直接打电话。以往找他时,通常都是先发短信,等回复。于是,男人发了个短信,内容很简单:米书记,我下午来省城出差,想跟您汇报下思想。妥否,请指示!小平敬上。
短信发出去了,然后只有等了,不然还能怎样呢?
男人焦急地等待着,不一会,电话铃响了,男人迅速接起电话。
通话时间有四五分钟,但从始至终,男人只是开了一个头,说了一句老领导好,然后就在不停地“嗯嗯”,不停地点着头。电话那头的人是不可能看到男人点头的,包括男人的表情,先是兴奋,然后是凝重,再然后是沮丧。
电话挂断了,男人木然了很久。
一只小鸟,停歇在挂着新鲜蛛网的树枝上。男人又点燃了烟,使劲抽了几口,然后重重地叹息一声。许是被男人的叹息声给惊着了,小鸟扑棱着翅膀,划过蛛网,掠驰而去,织网的蜘蛛倏地便钻进荷叶,躲了起来。
男人盯着蛛网,目光呆滞……
好一会儿,男人长舒一口气,低头在手机上翻出一个通话记录,回拨了过去。
电话很快接通了,男人定了定神,说,陈主任,您在办公室吗?是,是,您说得很对,我想了很久,您放心,这次,我一定会实事求是……
男人的语气平和了许多。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2期,作者为江西省上饶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
文本二:
语境是文学作品中隐喻建构的基础。隐喻是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说从一个认知域(来源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隐喻的编码实际上是从一个语境到另一个语境。对表达主体而言,作者的不同经历、修养、处境、心情等直接影响着他们隐喻的生成。
语境是隐喻解构的核心,解读文学作品不同层面的隐喻离不开语境。隐喻的解构是通过联想找出这两个语境间的相似性联系,达到从概念认知到修辞认知的飞跃。隐喻按照联想关系运作,即它们把未知的东西嵌入一种新的联想关系,未知的东西由此获得部分新的意义。
(摘编自李卫中《文学作品中的隐喻与语境》)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男人的求助,“林哥”和“师兄”不便明确拒绝,而是采取了推托敷衍的方式。
B.小说省去男人通话时对方的话语,是为了使行文简洁并揭示对方冷漠怕事的性格。
C.小说多次通过细节表现男人求助失败后的情绪反应,并借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文末含蓄透露男人遭拒的原因,启人思考,体现了小说现实意义,可谓意味深长。
【2】对于文本一中多处引用诗句的写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男人默念《春晴》,符合眼前景物的特点,反映了他欲借诗自我排遣的心理。
B.男人与“林哥”“师兄"沟通时引用诗句,是故作镇静,以掩饰求人的尴尬。
C.原本高雅的诗句,竟然成为男人行庸俗之事的幌子,增添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D.丰厚的文学素养是男人能够最终幡然悔悟的关键,从而使结局翻转合乎情理。
【3】请简要概括文本一中男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4】文本一中画线句子具有隐喻特征,请结合文本二进行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表现了作者任由小船飘荡于广阔江面时的潇洒惬意。
(2)《诗经·氓》中写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情感经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光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王勃《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曹刿论战》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解释自己判断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一句,盛赞曹操文韬武略的英雄气概;“_________”一句则直抒胸臆,悲叹人生短暂易逝。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的“_________”一句,从听觉的角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小石潭的流水声;“_________”一句,从视觉的角度直接描写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扬其虽是平常叙写却意义重大,尽管举例浅近却意思深远。
(2)杜鹃鸟别名子规,常夜啼,声悲切,故诗歌借以抒悲苦之情,如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和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
(3)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虚写过去扬州的繁华,实写眼前扬州的残破,在对比中突出词人的黍离之悲。
8、根据所学课文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诗经·氓》》中描写女主人公和氓青梅竹马的美好时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高峻的的山峰、倒挂的松树描绘出蜀道高险、奇绝的景象,给人一种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
(3)古人常在诗词中使用“流水”这一意象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人生虚幻的感慨,《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
(4)在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要趁着年富力强兴利除弊有所作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描述了当时的杭州市场繁荣、市民殷富、生活富足的情形。
(8)《扬州慢》中虚写扬州昔日繁华景况、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柳永认为,孙何凭借在杭州的政绩,有朝一日定会入朝为官,有关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月亮曾给多少孤独的游子以慰藉,但在姜夔的《扬州慢》中描写月光的二句显得分外凄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篇名句默写。
(1)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自己辞官归田途中内心的喜悦与轻松。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鲍照在《拟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将内心矛盾、忍辱负重的精神状态描述得淋漓尽致。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
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①。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②。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①黄庭坚为仇家构陷,被流放到宜州,只能栖身戍楼,困苦不堪。
②戏马台,南朝宋武帝刘裕在彭城(今徐州)戏马台欢宴重阳。金络头,多为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佩饰。
【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
A.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这两句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以诸将在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与自己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形成鲜明对比,以诸将反衬自己,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
B.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一句可知作者受佛老思想的浸润,人生观中有着消极虚无的一面,随着政治上的连遭打击,这种思想时有流露。这里表现的就是这种思想感情,但更为含蓄深婉。
C. 本词用到“戏马台”的典故,流露出词人仍然对建功立业的向往。
D. 下片遂转而为开朗达观。词人举杯劝酒:“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还是开怀痛饮,莫辜负这大好秋光和杯中酿。
E. 这首词“以诗为词”的创作方法,从遣词造句到意境格调都体现出诗的特点。这首词不仅借助景物渲染,而且直抒胸臆,风格豪放中有峭健。
【2】“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父早亡,母何更行,见养祖母。治《春秋左传》,博览五经。事祖母以孝闻,其侍疾则泣涕侧息,日夜不解带,膳饮汤药,必过目尝口。本郡礼命,不应。州辟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奉使聘吴。吴主问蜀马多少,对曰:“官用有馀,民间自足。”吴主与群臣泛论道义,谓“宁为人弟”。密曰:“愿为人兄。”吴主曰:“何以为兄?”密曰:“为兄供养之日长。”吴主及群臣称之。
大同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拒州郡之命,独讲学,立旌授生。武帝立太子,征为洗马。诏书累下,郡县相逼。于是密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此处省去内容为《陈情表》)武帝览之,曰:“密不空有名也!”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及祖母卒,服终,徙尚书郎,为河内温令。敷德陈教,政化严明。太傅钜平侯羊公薨,无子,帝令密子为世子嗣之,不时赴丧。密遣户曹赍移推毂遣之。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密笺引“高祖过沛,宾礼老幼,桑梓之供,一无烦费。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闻命。”后诸王过,不敢烦温县。盗贼发河内余县,不敢近温,追贼者不敢经界。陇西王司马子舒深敬友之,而贵势之家惮其公直。密去官,为州大中正。性方亮,不曲意势位者,失荀、张指,左迁汉中太守。诸王多以为冤。一年,去官。年六十四卒。
(节选自《华阳国志•后贤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B. 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C. 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D. 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B.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C. “洗马”即太子洗马。秦始置,汉时亦作“先马”。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故名。为太子管理车马,并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
D. “高祖”是刘邦的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征西将军邓艾聘请李密为主簿,想与他相见,可他没有前往;晋武帝十分赞赏李宓的诚挚,曾下令郡县拨给他赡养祖母的衣食用度。
B. 李密是西晋文学家,其父早亡,母亲改嫁,全赖祖母刘氏养育成人,他对祖母也十分孝顺,为了尽孝,祖母在世时,他曾多次拒绝,不曾出仕。
C. 李密出使吴国时,吴国国君与群臣议论道义,大家都说愿意做人弟弟,可他却说愿意做人兄长,因为做兄长比做弟弟供养父母的时间要长。
D. 李密性格直爽诚信,不会委屈己意而奉承别人,因行事不合荀勖、张华的旨意,曾被贬为汉中太守。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同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
②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闻命。。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若没有日历的提示,一些传统佳节到底是哪天可能并不清楚。诸如“寒食节”、“重阳节”、“腊八节”,其起源、内涵、习俗早被淡忘。而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得到不少人的热捧;像11月11日“双十一”,5月17日“吃货节”,5月20日“网络情人节”等人造节日,也已成为大众购物消费的狂欢节。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我们需要节日?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节日?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