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A.①孔子过之,使子路问            (津:渡口)

②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       (粢盛:将用来祭祀的谷物盛在祭器内)

B.①仰之高,钻之弥坚                  (弥:更加)

②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盛大流行的样子)

C.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也。     (雕:通“凋”,凋零,衰落)

②子夏曰:“贤贤色”                    (易:动词,不以为意,轻视)

D.①良人出,则必酒肉而后反        (餍:厌烦)

②方六七十,五六十,求也为之       (如:如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安所得酒乎   ②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B.①俯冯夷幽宫   ②燕巢于飞幕

C.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无以利世,而类于予

D.①二客予过黄泥之坂   ②吾念,汝于东,东亦客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臣以神遇不以目视   媵腊相遗以水

B. 子夏晋,过卫   杳不知其所

C. 故书其言遗后世   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D. 欣于所遇   秦爱纷奢,人亦念

4、下列均包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偭规矩而改错        令将军与臣有郤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共事二三年          鸡豚狗彘之畜

D.诸郎中执兵             尝从人事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使人复薛南阁子也  ②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使使闻大王  ④汝殁六月二日

⑤吾无意于人世矣   ⑥如礼乐   ⑦旦视暮抚   ⑧已去复顾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⑤和⑥不同,⑦和⑧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⑤和⑥相同,⑦和⑧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⑤和⑥相同,⑦和⑧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⑤和⑥不同,⑦和⑧不同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   小信使

刘慈欣

这些天他的心绪很不好,除了拉琴,很少向窗外看。有两件事使他不安:其中一件是量子理论,他不喜欢那个理论中的不确定性,“上帝不掷骰子。”另一件事是原子弹。广岛和长崎的事已过去很长时间了,甚至战争也过去很长时间了,但他的痛苦在这之前只是麻木的伤口,现在才痛起来。这时,一个问题像退潮时黑色的礁石一样突然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人类还有未来吗?这问题像烈火一样煎熬着他,他已几乎无法忍受了。

第四天傍晚,老人的琴声刚刚响起,外面就下起雨来。老人停下了琴,想让他早些走。但年轻人似乎知道这不是音乐结束的时间,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浸透了雨水的夹克在路灯下发亮。老人放下提琴,穿过雨雾,走到年轻人面前。

“你如果,哦,喜欢听,就到楼上去听吧。”

音乐又在楼上响了起来,他慢慢转过身,恍惚地走进门,走上楼去,好像被那乐声牵着魂儿一样。

对这个如此迷恋自己琴声的人,老人心中有一丝歉意。他拉得不好,特别是今天这首他最喜欢的莫扎特的《回旋曲》,常常拉走调。还有那把价格低廉的小提琴,很旧了,音也不准。

这是 20 世纪中叶一个普通的夜晚。这时,东西方的铁幕已经落下,在刚刚出现的核阴影下,人类的未来就像这秋天的夜雨一样阴暗而迷蒙。就在这夜、这雨中,莫扎特的《回旋曲》从普林斯顿这座小楼的窗口飘出……

时间过得似乎比往常快,又到九点了。

“哦,你明天还来听吧?”老人说。

“不了,教授,您明天有客人。”他又像想起了什么,“哦,对,客人八点十分就会走的,那时您还拉琴吗?”

老人点点头,并没有仔细领会这话的含义。

第二天雨没停,但晚上真有客人来,是以色列大使。这次大使带来的请求让他哭笑不得,他们想让他担任以色列总统!他坚决拒绝了。他送大使到外面的雨中,大使上车前掏出怀表。老人在路灯下看到表上的时间是八点十分。他突然想起了什么。

“您,哦,您来这里还有人知道吗?”

“请放心,教授。这是严格保密的,没有任何人知道。”

“那么,您来之前就打算八点十分离开吗?”

“嗯……不,我想同您谈很长时间的,但既然您拒绝了,我就不想再打扰了。我们都会理解的,教授。”

老人困惑地回到楼上。

雨后初晴的这天晚上,年轻人却没有在楼下听琴,他来到老人的房间里,拿着一把小提琴。

“不,不,我用不着别的琴了。”有很多人送给他提琴,其中有很名贵的意大利著名制琴师的制品,他都谢绝了,认为自己的技巧配不上这么好的琴。

“这是借给您的。”

老人接过琴来,这是一把看上去很普通的小提琴,居然没有弦!再仔细一看,弦是有的,但是极细,如蛛丝一般。他把弓放上去,就是放弓时这不经意的一点滑动,那弦便发出了声音。这时,老人知道了什么叫天籁之音!

那是太阳的声音,那是声音的太阳!

老人拉起了《回旋曲》,立刻把自己溶入了无边的宇宙。他看到光波在太空中行进,慢得像晨风吹动的薄雾;无限宽广的时空薄膜在引力的巨浪中轻柔地波动着,浮在膜上的无数恒星如晶莹的露珠;能量之风浩荡吹过,在时空之膜上激起梦幻般的霓光……

老人被那把小提琴迷住了,每天都拉琴到深夜。年轻人却再也没来。

这样过了十多天。

这样又过了十多天。

晚上,当老人刚把弓放到琴弦上时,年轻人突然出现了。

“你来要琴吗?”老人不安地问。

年轻人点点头。他现在站在窗前,窗外,银河横贯长空,群星灿烂,在这壮丽的背景前,他呈现出一个黑色的剪影。

“我是信使,我们的时代不想看到您太忧虑,所以派我来。”

“那么你给我带来什么呢,这把琴吗?”

“不是的,这把琴只是一个证明,证明我来自未来。”

老人沉默了一会儿,宽容地笑了,“好吧,孩子,你给我带来了什么信息?”

“两个信息。”

“那么第一?”

“人类有未来。”

老人宽慰地仰躺到扶手椅上,像每一个了却了人生最后夙愿的老者一样,一种舒适感涌遍了全身,他可以真正休息了。

“投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是人类最后两颗用于实战的核弹。20 世纪九十年代末,大部分国家签署了禁止核试验和防止核扩散国际公约。又过了五十年,人类的最后一颗核弹被销毁。我是在那二百年后出生的。”

“我该走了,为了听您的音乐,我已耽误了很多行程。我还要去三个时代,见五个人,其中有统一场论的创立者,那是距您百年以后的事了。”

他没说的还有:他在每个时代拜见伟人,都选在其不久于人世的时候,这样可把对未来的影响减到最小。

“第二条信息呢?”

“教授,上帝确实掷骰子。”

几秒钟后,他就消失在群星灿烂的夜空之中。

爱因斯坦默默站了一会儿,慢慢地转身,又拿起了他那把旧小提琴。

——选自《刘慈欣中短篇科幻作品》(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门见山,用一句“老人是昨天晚上才发现楼下那个听众”,将读者直接拉进作家所营造的故事情景中,令人禁不住去猜想“老人”和“听众”的身份和关系,从而被小说所叙述的情节紧紧牵引。

B.小说没有选取爱因斯坦在理论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而是选取其对人类未来命运忧虑这一点来展开叙述,从中显示出独具慧眼的选材眼光和高超的题材取舍能力。

C.刘慈欣的笔触常常呈现诗意,使他的科幻作品富有浪漫色彩。《信使》较为完美地展现科幻的奇美、星河的瑰丽、宇宙的神秘和人类的无知,让读者读来心生敬畏之心。

D.小说最后结束时才点出这位老人就是一代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故事在让人吃惊之时戛然而止,这种叙述方式与悬念使用,使作品充满奇异色彩,也令人回味无穷。

2请简要概括信使这一形象。

3小说为什么以信使带给爱因斯坦两个信息而告终?试陈述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鸿雁长飞光不度,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不忍登高临远,__________,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

(4)__________,彩笔新题断肠句。(贺铸《横塘路》)

(5)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6)__________,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7)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8)自信人生二百年,__________。(毛泽东诗句)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对人生失意和深沉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__________

(3)孔子感叹时光易逝,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的雄浑景象。

2)《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反映了杜甫生前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

3)《登岳阳楼》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成为五彩缤纷。

(2)《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在连绵的战火中诗人对家书的珍视及渴望。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由琵琶女的遭遇想到自己仕途的不顺,油然而生同病相怜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里,庄子指出,人要有定力与辨别力,以便能分清内心与外物,辨别光荣和耻辱,表达此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登临北固亭想起英雄人物刘寄奴,发出对其北伐的赫赫战功赞叹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看似流露了他消极悲观的情绪,实则表现了他看透人生的一种达观。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说气候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更长门句: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因妒而被废幽居长门宫,司马相如曾为之作《长门赋》。②指汉将李陵。

1上片起句“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有什么作用?

2下片“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一句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乃召子路而问。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今孔丘得据土壤   土壤:封地

B.今之从政者   殆:懈怠

C.景行行止   景行:大路

D.学者   宗:尊崇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颜回入见/孔子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B.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C.颜回入/见孔子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D.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指的是《诗经》,“六经”之一,后《乐经》失传,仅存“五经”,包括《诗经》《书经》《论语》《盂子》《春秋》。

B.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至圣”,像“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等都是他成功的教学经验。

C.“太史公”即《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司马迁曾捏任太史令,因以自称。

D.《论语》是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服劳役的人围困孔子和他的弟子。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这样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给孔子封地,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的有关著作,并到鲁地探访,流连不已。他还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2)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两支火把,奉火神之命到世界各地去考察。两支火把中有一支没有点燃,另一支是点燃的,发出很亮的光芒。过了不久,两支火把都回来了,而且都向火神提交了它们的考察报告。

第一支火把说,整个世界都陷在浓郁的黑暗中,他觉得眼前的世界情况很坏,甚至已坏到了极点。

第二支火把的报告却恰恰相反,他说他无论到哪里,总可以找到一点光明,所以,他认为这个世界是十分有希望的。

听了这两个不同的报告,派他们出去考察的火神就对第一支火把说:“也许该好好地问一问自己,有多少黑暗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 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