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竭诚以待下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B.能克终者盖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使负栋之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 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 ▲ 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 ▲ :或者 ▲ ,未老而先亡。但是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A. 演绎 昨日黄花 昙花一现
B. 演化 明日黄花 昙花一现
C. 演绎 明日黄花 惊鸿一瞥
D. 演化 昨日黄花 惊鸿一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一是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还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B.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
C.本来雌凤蝶生了很多的后代。可是这些后代,能够长大的却如数家珍。
D.令人大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这样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遭到破坏竟无人问津?
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何厌之有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以其无礼于晋
5、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山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稍见去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D.是日,观道中石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节选)
曹雪芹
①贾政命贾珍在前引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清客心中,早知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亦料定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②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篱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③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④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众客拦用话开释,又说道:“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是“睢园雅迹”。贾政道:“也俗。”贾珍笑道:“还是宝兄弟拟一个来。”贾政道:“他未曾作,先要议论人家的好歹,可见就是个轻薄人。”众客道:“议论的极是,其奈他何。”贾政忙道:“休如此纵了他。”因命他道:“今日任你狂为乱道,先设议论来,然后方许你作。方才众人说的,可有使得的?”宝玉见问,答道:“都似不妥。”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 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蟲测’矣。”因命:“再题联来。”宝玉便念道:“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贾政摇头说道:“也未见长。”说毕,引众人出来。
(节选自《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及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当别人题“叠翠”等名字时,贾宝玉却题“曲径通幽处”,因为他认为“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很多优美的景致还在后头。
B.“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从侧面表现了贾宝玉才分之高。借别人之口来刻画人物形象是作者常用的手法之一。
C.“好个所在!”之“好”体现在:翠竹掩映,清幽雅致;泉水绕竹,自然灵动:布局讲究,精巧不俗。这个居所就是后来黛玉居住的“潇湘馆”。
D.选文盛赞宝玉才情不凡,可贾政完全不认同其才华。这照应了第三回中的内容:后人有《西江月》词批宝玉“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2】选文有较多的环境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选文多次描写贾政的“笑”,请分析第①、②、④段中加点的三处“笑”所蕴含的不同意味。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比中有兴,诉说了女主人公无尽的忧愁与痛楚。
(2)《劝学》中通过“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四组比喻,反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其终年漂泊,孤病无依的晚年生活加以概括。
(4)韩愈在《师说》中认为,择师学习不应受身份贵贱、年龄大小的束缚,而应注重“道”的学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确立了“择师”的标准。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词人以酒祭月,寄托思绪,与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自斟自饮,借酒消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8、阅读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①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②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③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④。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①作此词时,作者已在五十二岁以后,任福建提点刑狱之职,无从施展收复中原的抱负。②燃犀:点燃犀牛角。传说点燃犀牛角能照见水中鬼怪。③元龙:陈元龙,三国时人,为人爽朗,智谋过人,有扶世济民大志。④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北浮云”既可能是“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中真实的浮云,也可能是大宋沦陷的北 国江山。
B.“斗牛光焰”中的“斗牛”与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都指斗宿和牛宿。
C.“我觉山高,潭空水冷”中的“空”与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的“空”均是徒、白白地之意。
D.词最后三句与开篇浮云密布的形象不同,夕阻中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抛锚,渲染一派和平景象。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反问,上面这首《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也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请问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说明理由。
9、阅读文章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对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非兵不利 兵:兵器 B.破灭之道也 道:规律
C.与战败而亡者 亡:丧失 D.固不在战矣 固:本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赂秦而力亏 二败而三胜
B.弊在赂秦也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固不在战矣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破灭之道也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先用双重否定,既而又自为设问,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
B.文章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与战争的损失差不多。
C.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D.作者在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用巧妙的引用,精当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10、以“学在云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可叙写半年来你在网课学习经历中的酸甜苦辣,也可分析这种学习引发的思考,文体不限。记叙文要有细节、描写和波澜;议论文要观点明确,结构清晰,有理有据,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