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明代仇英所绘的《南都繁会图》,描绘了明朝后期南京城的盛况。据学者统计,该画卷里约有109家店铺,包括布庄、酒楼、茶社、当铺、钱庄、相馆、画寓等等。这些店铺占据了画卷一大半的篇幅,位于全图的中心位置。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对外贸易促进城市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商业繁荣丰富市民生活

2、“安史之乱”以后,自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到回鹘西迁前的80年间,回鹘向唐王朝输出马匹上百万,唐王朝回赐丝绸2000万匹以上。回鹘购得的丝绸除少量为贵族使用外,大部分向西运输到大食、印度,甚至辗转运销至罗马。由此可知,唐朝时(     

A.回鹘在草原丝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回鹘垄断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贸易

C.大量马匹输入加强了唐朝中央集权

D.唐朝皇帝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

3、有学者指出,庞大的清帝国在付出骇人的代价―中国人口从1851年的4.36亿减少到1867年的大约2.8亿之后,终于开始缓慢地恢复了秩序和元气。1851-1867年中国人口减少主要与哪一事件有关

A.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C.义和团反帝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20世纪初,改良与革命两派为中国前途的争论已近白热化,虽然双方都视对方为仇敌,但在尊重、张扬个人权利,限制公权上却是一致的。这反映了当时(       

A.民主宪政观念影响加深

B.君主政体已经不合时宜

C.清政府革新能力已丧失

D.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5、下图为天津近代工业创始起步期(1860~1900年)中心城区主要工业企业分布图。图中所示工业企业(     

A.抵制了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

B.是洋务派寻求自强的产物

C.产生了中国最早的工人阶级

D.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6、下图是洋务企业数量变化曲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70年代是洋务企业发展最好的时期

B.在民用企业创办之前军事工业已经初具规模

C.民用企业总体多于军事工业反映出二者性质差异

D.洋务民用企业创办反映出晚清国力得到较快回升

7、早期考古学家总结出来“文明三要素”,即文字、金属、城市,一处遗址只要有这“三要素”存在,就可以证明是国家了。按照此标准,下列与良渚文明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佐证良渚时期已经具备国家初始形态的是(     

A.遗址出土高等级的墓葬与玉制礼器

B.陶器上有600多种不同的刻画符号

C.发现动物骨头40余种,其中猪占80%且大部分为家养

D.发掘出人工堆筑营建的大型宫殿、古河道和四面城墙

8、如表所列为美国不同时期的语言战略。该表反映了(     

时间

语言战略

20世纪50年代

美国教育经费大增,俄语和东欧研究成为政府支持重点

20世纪80年代

美国政府特别重视日语、汉语及其相关研究

21世纪初

阿拉伯语普什图语等中东语言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语言

A.经济全球化发展

B.旧国际格局的瓦解

C.国际形势的变化

D.国际安全环境恶化

9、有学者在评价雅典民主制度时说,古典民主仅把“自由”定义为个人参与政治活动的自由,似乎人只应为公共政治而生活;参与公共事务成为了一个公民之所以被称之为公民的必备条件,个人在公共权力面前也没有任何自我保护的能力。据此可知,古代雅典民主制度(     

A.强化了公民的身份认同

B.蕴含人本主义理念

C.阻碍了精神文化的发展

D.强调城邦利益至上

10、周公用“德”说明了“天”的意向,天惟德是选,并用德的兴废作为夏、商、周更替的历史原因。依据德的原则,对天、祖要诚,对己要严,与人为善,用于民则表现为“保民”。下列属于敬天保民思想的是(     

A.“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C.“天视自我民事,天听自我民听”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11、鸦片战争后,安徽祁门红茶“价格品定,漫无标准,唯洋商意旨是从”。甲午战争后,山东产棉区则有“日本洋行,以直接间接之关系,不在济南或他埠设行交易,而在各县乡村产棉区域,就地采买,任意定价”。这反映出

A.中国由被动开放转向主动开放

B.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C.列强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D.列强已经完全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12、郑和下西洋时大力宣传明朝广交邻国的方略,调节各国矛盾、冲突,维护了明朝船队在印度洋的航行安全,从而树立了明朝的大国形象。郑和船队曾途经(     

①木骨都束   ②满剌加   ③巴格达   ④古里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当列宁对全世界劳动者描绘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时,威尔逊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他著名的“十四点计划”。陈独秀在1918年底所作的《每周评论》的《发刊词》中曾称威尔逊为“世界上第一个好人”,巴黎和会后,以前颇吹棒威尔逊的陈独秀也不得不认为他“好发理想的大议论”,其实又“不可实行”。陈独秀前后看法的转变表明(     

A.中国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

B.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认识的深化

C.中国知识分子的普遍觉醒

D.欧美列强对中国政策发生了转变

14、西汉初期,受秦律影响,汉律规定妻子对家庭财产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到了西汉中期,汉律将妻子擅自动用家庭财产视为“盗窃”,并作为休妻的一项原则。这一变化表明(     

A.儒学开始面向基层渗透

B.法律深受主流思想影响

C.家庭私有财产受到保护

D.汉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15、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16、知名殷商史专家胡厚宣先生认为:“殷商自成汤建国,通过对周围方国的频繁战争,疆域及势力空前扩大。……以王畿为中心的商代统治区域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但其势力所及之地,其文化对各地的影响,则大大超越了这一范围。”据此并结合所学,可知商王朝对国家实行管理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郡国并行制

17、距今约9000—7500年的河南贾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上有粮食酿酒附着物。该遗址还出土了四十多支骨笛,由丹顶鹤尺骨制成,是最早的可吹奏乐器,比古埃及早两千年之久。这说明,此时(       

①原始的畜牧业开始产生                    ②剩余产品增加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贫富分化

③该地区史前音乐较发达                    ④手工技术和农业发展为文化创造提供物质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下列各项所倡导的道德观不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潮流的是

A.“中国言义,虚文而已。西洋言利,却自有义在。……鹜其实则两全。”(《郭嵩焘日记》)

B.“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曾国藩《讨粤匪檄》)

C.“损人利己非也,损己利人亦非;损下益上非也,损上益下亦非。”(严复《天演论》)

D.“道德之为物,应随社会为变迁,随时代为新旧。”(陈独秀《答淮山逸民》)

19、1944年7月,苏联出于“没有大的风险”而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但是这个体系“与苏联无关”,因为美国难以接受苏联真正融入后因计划经济、国家主导、国家垄断的差异带来的体系内部机制的变化,于是平行市场由此应运而生。材料揭示了(     

A.杜鲁门主义的影响

B.计划与市场的矛盾难以协调

C.美苏冷战的经济诱因

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根源

20、周代统治者称颂尧舜禹的统治,启用出身微贱者,提倡国人议政,保留地方自治的乡治、众议的乡校。这反映了周代统治者(     

A.推崇儒家民本思想

B.受原始民主传统影响

C.突破宗法血缘束缚

D.以复古作为政治目标

21、《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公布颁行,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的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这主要反映了清政府(     

A.维护统治需要

B.中央权力式微

C.主权意识淡漠

D.不谙外交惯例

22、在12世纪的意大利,大教堂及其钟楼仍是城市的象征,而从13世纪后期开始,市政厅从建设伊始就占据了更中心的地位。大教堂的重建虽然也在进行中,但更多是一种辅助工程,是市政府和市民用来宣扬城市荣耀的手段。这反映当时的意大利(     

A.宗教改革动摇基督教会地位

B.商贸中心转移改变贸易格局

C.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空间布局

D.文艺复兴传播人文主义思想

23、理学大师朱熹提出了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但朱熹也说:“人欲中自有天理。”又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其体现的主旨是(     

A.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B.建立伦理道德秩序

C.用道心克制过度欲望

D.去除人的一切欲望

24、唐代官僚体系中有“散官”与“职事官”之分:职事官“随才录用”而迁徙不定,散官则有官阶而无实际职任,二者各有品阶高下之别。唐太宗“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授予关陇贵族功臣以高级散品,武则天时期也大幅提高科举入仕人员的散官品阶。唐朝前期统治者的做法,意在(     

A.完善人才考选制度

B.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C.打击门阀士族势力

D.改变官吏冗滥现象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将下列“重要时期”与同时代的“重要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26、___________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7、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1)在上图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国的名称。

2)在下列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

 

3)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出土了波斯的银币。凭借这些银币是否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为什么?

4)下图所示为唐朝初期绘制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征途的情景。①有人说,“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他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话用的是

A.动机与后果的分析方法 B.目的与手段的分析方法

C.内因与外因的分析方法 D.相同与不同的分析方法

②该壁画能否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为什么?

28、原则

(1)限制王权:通过___________分权的办法来分割和架空君主的权力,使国王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2)议会至上: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___________机构,由它掌握立法、财政、司法、军事等最重要的国家权力。

29、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年,是山河巨变换了人间的100年。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请将下列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填写字母)

30、“分散与整体”

按例整理下列学习提纲:

分散

性的

世界

1、古代东方

(1)古代两河流域王国更替

(2) ①

 

 

先后跨入文明社会门槛

 

2、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2) ②

走向整体性的世界

1、新航路开辟

2、 ④

(1)商品输出

(2)资本输出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3、列强瓜分世界狂潮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经济全球化启动

2、 ⑥

打断经济全球化进程

3、跨国公司建立

经济全球化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31、厘清史事,推理分析,形成合理结论,是高中学生必备历史能力。下表史事和结论关联正确的是

32、填空题

(1)四大农书分别有《汜胜之书》《_________》《农书》《_________》。《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_________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1687年牛顿出版了《_________》一书,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_________》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33、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回答问题:

(1)请将这三幅图按所反映之史实的时间先后排序(只写图的编号并用逗号隔开)

 

(2)以上三幅图各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图1:   图2:   图3:  

(3)任选一上述重大事件,概述其原因、经过、结果与影响

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34、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正确位置。

(1)1919年,首先在__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从__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__成立。

(5)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1945年,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领导下,空前统一和团结。

(8)1949年4月,渡江战役,______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材料 《宋书》中概括南朝前期南方经济发展的情况,写道: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结合隋朝的历史及其影响,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隋炀帝的。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汉时期“游子思妇”是那个时代文学的主题,代表作品有《古诗十九首》、《饮马长城窟行》等;魏晋六朝时期,人们以当代盛行的世风和士风品评人物,善玄言清谈者易得美官,玄言诗逐渐流行,以孙肆和许询为代表;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诗创作进入全面繁盛的阶段,人称”盛唐”,李白、杜甫、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边塞诗派,一时风起云涌,诗人林立,名篇迭出。

——摘编自诸葛忆兵《选官制度与文学创作之演进》

请从选官制度的角度,对材料中文学创作风格的演进做出合理解释

37、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图6中的

6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局部)

38、明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9、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货币金融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即计亩征银……无论是国家税收,军饷官俸,京库岁需还是民间借贷等都是用白银,白银成为唯一具有充分货币职能的货币。但是,历来国内来纳银两皆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贱的局面……在欧洲,其金银比价完全相反。这种悬殊的金银差价,使外国以白银对中国进行贸易,更为有利可图,因而大量流入中国。正是由于此时大量外银流入国内,非常及时地补充了国内白银的供给,缓解了银荒。

——摘编自《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白银货币化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到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白银涨价让中国的银元快速增值,这和我们现在人民币升值的意义是一样的,直接导致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顿失,商品出口大幅减少,而在国内则诱发了金融和工商业动荡,大量白银外流、原材料价格跌落、消费市场陷入低迷。

——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所福放弃金本位的背景。当时中国意外受到伤害,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集中钞票发行权。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再行使现金,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使用废除银本位制,白银收归国有。规定法币不能兑现。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英美等主要国家对于法币改革采取支持的态度。而日本侵略分子叫嚷:英美对中国法币改革的支持,已经以有害于日本的方式加强了中国的力量。——摘自姚会元《法币及其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改革的主要意义。

材料四

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与其他国家纸币或铸币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兑换,世界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英镑世纪,在经历了一战、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一一摘编自彼得·马丁《资本战争》

4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发展的新变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