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1947年7月,中共中央通过了毛泽东关于“三颗战略棋子”的决议,即“两军过河,一军渡江”的战略构想。后来,这一构想因形势变化而演变成三军“品字形”出击中原。据此可知,中共中央当时谋划的是(  )

A.战略防御

B.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

D.渡江战役

2、1905年9月,御史陈曾佑奏称:“大学堂分科,其中学农者,为种植土化之事;学工者,为物理化学之事;学商者,为算筹贸易之事;学医者,为解剖医学之事。而今一概用为翰林院编修、检讨,不知所编者何书,所讨者何事。”这反映出晚清时期(       

A.学堂选官满足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B.教育近代化进程艰难

C.教育改革促进了学科分类的发展

D.注重实用技术的训练

3、“这支官吏队伍……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这一论述(     

A.指出了西方文官制度带有阶级性

B.肯定了文官政治中立性

C.认为西方文官制度滋生官僚习气

D.全面否定西方文官制度

4、德尼茨·加亚尔《欧洲史》:“在‘社会战争’中,同盟者为要求成为罗马公民与罗马开战……如果罗马帝国不改变这种政策,20世纪的欧洲大概不会感到,罗马曾为形成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欧洲文明作出过贡献。”“这种政策”受益对象的改变是由

A.贵族到平民

B.平民到公民

C.平民到自由民

D.公民到自由民

5、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1957年8月3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材料说明了

A.国务院当年的规定缺乏法律依据

B.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D.劳教制度的制定与废除体现了时代的需要

6、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7、《礼记·表记》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尚书·召诰》载:“王(周成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这体现出西周治国思想(       

A.摆脱了神权统治色彩

B.摒弃了原始民主传统

C.蕴含有以民为本意识

D.吸收了儒家政治理念

8、1905年,清政府设立巡警部卫生科,并设立直属于巡警总厅的内城官医院,该医院既是统管全国医疗机构的行政部门,同时也接诊北京内城的病患,并概不收费;1908年,清廷又参照西方平民医院的模式增设外城官医院。这些做法有利于(     

A.全面引进西方的制度文明

B.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

C.打消贫苦民众的就医顾虑

D.促进中西医协调有序发展

9、据统计: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苏州一个五口之家,如果一家土地全部种植水稻,年收入为27.2两(白银),需缴纳田赋2.6两。如果这一家土地全部植桑养蚕,年收入为118.28两,除缴纳田赋2.6两之外,还需缴纳商品交易税3.94两。这一赋税政策(     

A.体现了封建农民沉重的负担

B.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阻碍了农业多种经营的发展

D.助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0、1906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关于这一举措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冲击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

B.开启了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C.推动了文化的新发展

D.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11、标语口号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方式,被我们沿用,不同历史时期的标语口号能够反映出当时不同的社会特点,并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下列标语口号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12、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法律体系是指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法典化的成文法为主要形式,分为公法和私法两部分;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注重程序“诉讼中心主义”。这两大法律体系都(     

A.以习惯法为基础

B.突出司法独立和法官作用

C.注重成文法作用

D.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13、苏格拉底在为八位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功勋卓著的将军辩护时说,真相应该是专业人员通过调查证据和知识还原当时的场景,再根据法律做出论断,而不是由多数人凭借其感性认识做出的选择。最终雅典还是通过投票将这八位将军处死。这说明雅典的民主制度(     

A.缺乏对群体决策的约束

B.忽视公民素养的提高

C.有悖于民主法治的原则

D.奉行公民至上的理念

14、据统计,2013年后我国对欧美国家的图书版权输出没有明显变化,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2013年的2037种增加到2017年的5130种,涨幅已超过2倍,且双方文化合作往来日益频繁,文化联系不断加深。这表明(     

A.区域合作推动文化交流

B.制度差异影响文化合作

C.经济水平相近利于文化传输

D.文化传统相似便于文化联系

15、1870~1913年间,德国的钢产量从17万吨猛增至1832万吨,铁产量从139万吨增至1931万吨,到1913年德国的钢铁产量比英法两国总和还要多。从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来看,1870年德国为13%,居英国和美国之后,1910年则达到16%,仅次于美国。这一时期德国工业的迅速发展(     

A.体现出世界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日趋扩大

B.缘于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C.表明生产技术的市场化形成了行业垄断

D.为国家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16、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口号。中央军委根据会议精神颁发“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此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       

A.加快了解放军战略进攻步伐

B.适应了解放战争发展的需要

C.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

D.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17、201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人民币于2016年10月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里继美元、英镑、欧元和日元之后的第五种货币。这反映的实质是(     

A.世界货币体系发生巨变

B.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国际货币多元化趋势

18、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唐至宋,形成了高度繁荣的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不少西亚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这可以用来说明海上丝绸之路(     

A.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B.加强了欧亚之间商路联系

C.与欧洲地区实现直接往来

D.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19、公元8世纪,意大利地区的伦巴第国王在法律制定过程中大量吸收罗马法的内容,如规定在转让财产和成立债务时必须依据正式的书面文件。这是由于(     

A.意大利地区商品经济恢复与发展

B.罗马法推动了新兴帝国的出现

C.中古欧洲大规模地复兴古典文化

D.天主教会致力于推广法治理念

20、1914-1915年,英国议会连续通过三个《国土保卫法》和《授权法》。据此,内阁获得了不经议会直接行政命令以代替议会立法的权力,大大提高了内阁领导人民进行战争的能力和效率。上述材料(     

A.表明内阁已隐约有与议会分庭抗礼之势

B.体现土地贵族与工业资产阶级权力博弈

C.暗示国王在对外战争中己毫无作用可言

D.强调议会与内阁的制衡局面即将被打破

21、如表统计了1929—1933年我国白银流动情况,此表可用于研究(     

1929—1933年我国白银流动情况表(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入超(以-号表示)出超(以+号表示)

1929年

+58.8

1930年

+33.2

1931年

+55.0

1932年

—141.1

1933年

—77.8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商业和金融月报》(1929—1935年)

A.国民政府时期法币改革的背景

B.解放战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C.抗战期间日本经济侵略的表现

D.民国时期官僚资本发展的影响

22、明初洪武年间,天下文职官吏数目不过5480名,武职官数在国初也不过为28000员。世宗嘉靖朝时,有大臣上书指出:“本朝自成化五年,武职已逾八万。合文职,盖十余万。”至武宗正德年间,文官24683员,武官100000员。明代官僚系统不断扩张的原因是(     

A.专制制度不断走向强化

B.官僚机构的持续扩大

C.国家监察体制日趋严密

D.边境防御压力不断加强

23、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取代农村成为国家的重心,城市的饮食起居、交通出行、卫生习惯等领域出现的问题日益严重。这一状况倒逼政府职能部门(     

A.反思城市化进程的利与弊

B.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C.以行政手段改善居住环境

D.提倡居民树立文明新风尚

24、下表是宋朝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溢出”的有关记载。这些现象

文献

记载

《夷坚支癸》卷5

《神游西湖》

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暇时,受他人厢佣,负担远适”。

《夷坚支景》卷5

《郑回答》

“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人贩贸纱帛海物"。

嘉靖《惟杨志》卷8《户口志》

扬州坊郭户绍熙年间(1190—1194)有4226户,到宝右四年达7975户,年增长率为13.4%o,远超同期全国人口年增长率。

A.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

B.推动小农经济走向瓦解

C.动摇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________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6、启蒙运动

(1)背景:________________不断发展

(2)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________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3)内容:①提倡用________判断一切事物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

批判锋芒直指________________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4)实质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5)意义:①________________做了舆论准备

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____________。

 

27、宋明理学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8、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_______,迈出了中国_______历程的第一步。

29、印象派音乐

(1)特点:主张用声音的________和音色,取代传统音乐中的调式与和声体系。

(2)代表人物及作品:德彪西的《______________》。

 

30、电视的特点

兼具报纸、广播、电影几种媒介的优势,具有____________、时效性和________强的特点。

 

31、成就

(1)领域:文学艺术界硕果累累。

(2)代表:老舍的⑥______,郭沫若的《蔡文姬》,杨沫的《青春之歌》。

(3)意义: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32、________年英国、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以《天津条约》和________为代表的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3、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2)1956年初,①__________基本完成,经济建设已开始。

(3)为了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34、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________的思想,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人,实行“________”发展战略。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孔子创立儒学,注重人事,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启蒙运动中著名思想家伏尔泰非常推崇中国的儒学思想。由此请回答:

(1)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古代儒学家中地位仅次于孔孟的是谁?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提出的怎样的认识论?

(2)康有为把孔子说成是倡导改革的先师,其目的是什么?

(3)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什么?写出薄伽丘和但丁的主要作品。

(4)启蒙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这一思想对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36、请列举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37、分阶段说明19世纪前期到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至今,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概况、主导国家、原因以及影响

38、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1)结合上述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思想原则,分析应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39、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将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秦朝在中央实行何种政治制度?秦朝通过哪一制度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进行了重大变革,请指出该制度并概述其历史影响。

(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请列举史实加以说明。

(4)综上所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体现出哪些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